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Rap Genius使用SEO技術被抓包 Google開鍘摘除其搜尋排名

Rap Genius使用SEO技術被抓包 Google開鍘摘除其搜尋排名


知名歌詞分享網站Rap Genius經歷了一個不寧靜的耶誕假期。該網站被發現試圖利用搜尋引擎最佳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SEO)技術,來獲取較佳搜尋排名,已被Google摘除在其搜尋結果首位的資格。

當使用者在Google上搜尋「Rap Genius」時會發現,幾乎找不到直接連往該網站的結果。截至發稿前,RapGenius.com被排在Google搜尋結果的第15頁,前面幾乎都是與此事件有關的報導。不過,RapGenius.com仍是Bing搜尋結果的首位。

此爭議由John Marbach所發布的文章開始蔓延,文中詳細介紹了Rap Genius鮮為人知的聯盟計劃。Rap Genius透過他們的Facebook專頁宣傳,徵求部落客在發文底部加入連結到Rap Genius的Justin Bieber頁面的語法標籤。而Rap Genius的創辦人則承諾會經由Twitter和Facebook來協助推廣文章,同時也促進他們自己的Google SEO流量作為交換。

該文在Hacker News上獲得上百個推文,也引來負責掃蕩網路垃圾的Google工程師Matt Cutts注意。在首篇留言中,Cutts表示「我們正在研究它」。沒多久,RapGenius.com在Google的搜尋結果排名瞬間暴跌。

Rap Genius創辦人在長篇聲明中對此事件表達歉意與發表回應,除了說明他們的做法也呼籲要注意像Songfreak.com這些競爭對手更過分的手段。聲明提到,「我們不希望破壞Google的條款,也會盡一切力量從中學習教訓,並遵守規則」。

資料來源:THE VERGE
轉載自《網路資訊雜誌》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如何為Facebook的影片廣告作推廣

如何為Facebook的影片廣告作推廣

Facebook在一份外洩的機密文件中,教導其優先市場推廣開發商(PMD)如何為Facebook的影片廣告作推廣。

這份32頁的文件,詳述Facebook計畫如何以“觸及數”擊敗電視,以及如何以“精確瞄準”擊敗YouTube。

觸及數:
電視網絡(針對18-24歲受眾)的觸及率:55-61%
Facebook的觸及範率:70%

瞄準精確度:
網路行銷活動的平均觸及精準度:38%
Facebook行銷活動的平均觸及精準度:89%



如果Facebook的計畫能夠成功使行銷業者把注意力從電視轉向數位,將會為他們帶來大量的廣告營收。

根據這份文件的摘錄,Facebook針對影片廣告的賣點可以歸納為以下3點:

1)你要出現在人們出現的地方。要讓改變中的消費者行為來決定你的行銷預算該花在哪裡。

2)你要觸及所有對你重要的人。Facebook擁有無人能匹敵的精準觸及範圍。

3)你要出現在互動率最高的數位化“領土”上-那就是Facebook動態消息流News Feed。

但Facebook仍然提醒行銷業者,在推銷影片廣告時,還是要審慎,以免顯得霸道:“避免提及YouTube任何負面的事情”,只要說出事實,暗示YouTube較差即可。


資料來源:http://techcrunch.com/2013/12/13/facebook-vs-tv-and-youtube/
轉載自《Inbound Journals》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加緊腳步!2014年電子商務五大趨勢全面進化

加緊腳步!2014年電子商務五大趨勢全面進化

追蹤式廣告

電子商務在近幾年迅速竄起,許多創業家利用電子商務發光發熱。隨著2013年進入尾聲,嶄新一年即將來臨,三位代表財經、流量、行銷的巨頭,Yahoo! Finance CEO Mike Duke、網路流量統計公司Quantcast CEO Konrad Feldman與專精電子商務網站設計的 Online Visions 行銷經理Joshua Uebergang,分別就客戶服務、行銷技巧、網站設計等重點,暢談2014年的電子商務發展趨勢。

客服個人化  社群媒體將取代傳統的客服模式

Yahoo!財經的CEO Mike Duke 直言,「個人化的客戶服務是廠商永續發展的重要投資」。電子商務市場競爭的確愈來愈激烈,客戶服務也將更五花八門,例如全天候客服、貨物六小時內到貨、更便利的換貨服務與即時通訊服務的支援等。消費者可以直接與客服人員溝通,而不用在電腦另一端等到天荒地老,也不用對著冰冷的語音機器說話。而社群媒體逐漸成為企業與消費者直接對話的管道,甚至取代企業傳統的客服模式。根據尼爾森的研究報告,近半數的上網者偏愛透過社群媒體聯繫公司,並希望在一小時內得到回應。忙碌的生活讓消費者愈來愈沒耐性。因此,客服除了個人化外,還要講求即時性,才不會一眨眼就錯失了商機。如何運用社群媒體提供更有效的客服將會是一大挑戰。

走到哪就跟到哪  更創新的行銷技巧紛紛出籠

根據統計,當使用者第一次造訪網站時,只有2%的人會購買產品。不過,透過走到哪、跟到哪的追蹤式廣告(retargeting ads),持續提醒使用者瀏覽過的產品與服務,可有效地將使用者變成消費者。因此,2014年將會出現更新穎、成本更低的追蹤行銷技術。例如以往只有財力雄厚的大公司才開發得起的眼球追蹤技術, Carnegie Mellon大學教授已經開發出只要幾行程式碼,就可以做出同等效果的滑鼠追蹤技術。網路流量統計公司Quantcast CEO Konrad Feldman認為,廣告商要在激烈競爭中勝出,必須更有技巧地使用追蹤式廣告,更準確的找出潛在客戶。

重質也重量  內容、大數據同時進行!

網路技術發達,資料量日趨龐大。大數據是媒體與電子商務廠商預測市場趨勢並進行重要決策的重要依據,因此如何在巨量資料中找到適當資訊,並更精準地分析將會是決勝關鍵。在網站內容方面,圖片與影片的運用會更頻繁,文案也會更強調SEO(搜尋引擎優化)的效果

網頁設計更直覺化 

由於消費者經常同時或交替使用不同裝置上網,因此網頁必須適應各種行動裝置,讓使用者不須手動調整就能觀看。網頁設計也會更直覺化,並大量運用高畫質圖片、互動式影片或提示搜尋功能結帳流程也一定要更簡化,讓消費者不用註冊就能享受購物樂趣。電子商務網站設計公司 Online  Visions CEO 建議,業者必須隨時留意其他電子商務網站的運作與競爭對手的手法,運用新技術與準確的資料分析,才能設計出簡單、好用又吸引人的網頁。

總之,不論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免運費、運用各種社群媒體,或提高內容素質,只要能創造獨特的客戶體驗,就能在電子商務擁有一片天。不過Uebergang也提醒業者,各種技術與創意的運用都是為了讓客戶獲得更棒的體驗。一旦技術與創意無法達成這個目標,甚至造成反效果,就該斷尾求生。

圖片出處:apptha.com
轉載自《Smart M 網路行銷 X 網路創業學校》

Facebook 流量自去年提升了 169%

Facebook 流量自去年提升了 169%

shutterstock_95027632 (1)

雖然 Facebook 專頁管理員可能不悅於自發觸及率的下滑,但 Shareaholic 的報導指出由Facebook帶來的網站流量比起去年提升了 169.88%, 且比上個月提升了 47.44%

這份資料也表示 Facebook 其實是要讓動態時報更加有新聞性,出版商們更佳化地提供了相關的內容.Shareholic 的員工表示越來越多的讚與分享正是為超過 20 萬家出版商帶來流量的主要來源(每個月為網站帶來的不重複用戶數總計超過了 2.5 億)。

Shareholic 員工指出在這份研究中的出版商,11 月的流量有 17.41% 來自 Facebook,從 7 月起從 Facebook 來的造訪比例穩定成長,且沒有跡象會趨緩,也指出 Facebook 希冀能夠讓動態時報是一個更有互動的場域,可以充斥著用戶喜歡點擊與閱讀的內容,這部分的努力是成功的,近來的演算法也將重點置放於新聞故事與其它事實性的貼文,而減少垃圾訊息與模因的觸及率。出版商也撰寫出比較值得點擊的標題與貼文。

Shareholic 員工也指出他持續地在實驗和種類型的文章可以讓社群及朋友間的互動提升,貼文還是有標籤的照片貼文?他發現無論是在 Twitter 或者是 Facebook 上,有視覺元素的貼文都能讓人們之間有較多互動。他認為這對流量以及演算法而言是非常關鍵的。

Shareaholic-facebook-share-of-visits-chart-Dec-2013

原文出處:Report: Facebook referrals up 169 percent over the past year
轉載自《cacaFly》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增加Facebook自然觸及率的6個做法

增加Facebook自然觸及率的6個做法

增加Facebook觸及率的6個做法

隨著Facebook粉絲專頁數量的成長,用戶按讚的專頁也跟著增加,因此品牌的內容在動態消息(News Feed)中的觸及數字下降也是必然的趨勢。最近很多品牌也注意到其內容的觸及率明顯下降的情況。

雖然觸及率不代表一切,但是當這個衡量指標一旦下降了,其它更重要的指標(如分享數、連結點擊數、轉換數等),也自然地跟著掉下來了。這的確是讓人感到沮喪的事。

但當我們冷靜下來想一想,整件事的實質其實很簡單:

即使你的觸及下降了,你還是有觸及到最關心你的內容的人。你只是沒有像過去那樣觸及到那些沒有那麼常與你互動的人而已。

而雖然FB廣告仍然是你整體策略的一部份,但觸及率下降並不表示不投放廣告就無法再觸及到那些在意你的內容的人了。

根據Facebook行銷專家Jon Loomer在自己的News Feed所做的實驗,在24小時內,他在News Feed中看到超過100個來自品牌的自然貼文(佔整體貼文的28.4%),而某些他常與之互動的品牌如Mashable和TechCrunch即出現了15次以上。可見只要是粉絲在意的內容,它們還是會出現在News Feed中的。

以下是Loomer提出的6個增加自然觸及率的方法:(參考原文)

1. 找出粉絲上網的時間

如果你要發佈任何內容,要確定發佈時間是在越多粉絲上網的時候越好,尤其是當你不是每天發文很多次的話。

這看來好像是很明顯的事,但當你在錯的時間發文,這對觸及率的傷害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大。但還好,Facebook在這個問題上有幫你作修正。

在你的網路版的洞察報告中,有一個叫“粉絲上網的時間”的圖表,顯示你的粉絲在甚麼時間看到來自所有人的內容(不止是你)。

這個圖表的好處是,它會告訴你粉絲在一週內的每一天以及每個小時的上網狀況。所以最好把握最多粉絲上網的時間,發佈你的內容或最重要的部落格文章等。

如果想讓你最重要的內容觸及到最多的人,第一步就是要找出粉絲上網的時間。

2. 頻繁地發文

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於發文頻率的意見已經逐步演化。過去大家都認為要限制每天的發文次數,以免惹怒粉絲。有些人建議每天發文一次或每週幾次就好。

但是,以上的說法現在看來可能已經不合時宜了。

因為,你的Facbook粉絲大概只有一半的人會每天上Facebook,停留的時間平均為30-60分鐘。

如果你不發文,當然不會觸及到他們;如果你發文一次,你只能預期在這個1-2小時的時間點內觸及到粉絲。

為了要在人們上網的時間觸及到更多的人,你必須要每天發文多次。至於要發文幾次,則要取決於你的內容,以及你的受眾的偏好了。

這裡的意思不是要在同一天內重覆PO同樣的內容,也不要為了發文而發文。因為,如果品質下降了,你的粉絲即會離開。

如果你可以維持內容的高度品質,那隨時都可以發佈,要多頻繁就多頻繁-但每則發文之間保持起碼1小時的間隔。例如,每篇發文之間間隔4小時,每天發文4-5則,其中一則排程在半夜。

為甚麼要更頻繁的發文呢?以下是有關的統計數據:

●如果你今天不發文,你可預期的觸及人數是0,或者舊有貼文帶來的幾個零星的受眾。
●如果你每天發文一次,很明顯你會觸及到會看到貼文一次的人,對不對?
●如果你每天發文十次,你將會觸及到幾個人?你會透過其中幾則發文觸及到一些重覆的人,

但總體而言,你將觸及到的不重覆人數將大幅度的上升。
以Jon Loomer的粉絲專頁為例,在11月14日的發文頻率和觸及人數如下:

●8:15am (自然觸及人數=2,385)
●12:30pm (自然觸及人數=2,143)
●4:50pm (自然觸及人數=3,006)
●8:50pm (自然觸及人數=5,742)
●11:25pm (自然觸及人數=2,334)

這是Loomer想達到的每日理想狀況,當然每天做到這樣有點困難,以一個25,000粉絲規模的專頁來講,這個數字並不特別好,但是,這裡的重點是他在5個不同的時間發文,每則貼文間隔3-4小時,以做到在一天內觸及到不同的粉絲。

5則貼文的總自然觸及數是6,709人。

想像如果Loomer在當天只在12:30發文,則只會觸及到總粉絲數的8.6% (注意自然觸及人數也包含“非粉絲”) ,這個觸及率就變得很讓人沮喪了。

但由於他在當天發文5次,最後觸及到的人數就攀升到6,709人,相當於總粉絲數的26.8%。這個數字就是很多品牌都沒辦法做到的了!

如果要觸及到更多的人,在一天內發文多次,策略性地在發文之間保留適當的時間間隔。

3.  重新分享舊有的內容

要做到每天多次發文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排程發佈舊有、常青的內容。這種內容可以排在晚間睡覺前發佈。

你可以從每個月的內容中,找出受歡迎而仍然有價值的發文,針對每則貼文加入一個新的詮釋,然後納入在清單中,排在以後發佈。在排程時,你可以在晚上10:00至凌晨2:00這段時間,安排每晚的發佈時間相隔10分鐘。

選擇這段時間發文的原因是它可能會觸及到一群新的受眾,因為人們會分享貼文的第一個時間就是在早上(如8:00-10:00),而這段時間是不同類型的粉絲流動的時間。

這個做法對於激活舊有的內容很有效,如果持續地做,這類內容也可以獲得不錯的點擊和流量。

如果想觸及更多的人,把舊有、常青的內容排程在你睡覺的時間,以觸及不一樣的受眾。

4. 產出能高度引發互動的內容

聽起來這個做法很明顯,但是有需要補充的地方。

在Loomer做的News Feed實驗中,他發現只看到來自38個品牌的106則自然貼文,這38個品牌對於Loomer個人來講,所產出的內容都是最好的。

Facebook知道這點。無論是按“讚”、留言、分享、點擊連結、點擊圖片、或是點擊觀看留言,Facebook都看到某人正在作互動。

而即使粉絲不習慣按讚或分享,那些“隱性”的點擊也非常重要。Facebook會追蹤這些信號,然後非常準確地把粉絲的News Feed填滿他們在意的內容。

另外,Facebook是一個社群網絡,因此,它想鼓勵社群化的動作與行為。如果你與某個人或品牌沒有作社群化的互動,他們就比較不會與你分享內容。

所以,你必須要持續地產出優質的內容,讓人不得不點擊或與之作互動。你需要的只是幾個點擊,你就可以預期出現在用戶的News Feed上。

當然,你不能老是使用那些已經被濫用的召喚行動(calls to action)字眼,你還得有創意,不要一直用“喜歡就按讚”,或“覺得有用就分享”之類的方式。而且Facebook已經做出暗示,這種做法可能會受到懲罰(粉絲也會作出負面回饋)。

如果想觸及更多的人,就要產出人們真的想要看和與之互動的內容。

5. 運用Story Bumping帶來的好處

這個做法與第4點有點相關性,Story Bumping對於增加觸及人數有所幫助。

在今年8月,Facebook針對News Feed的演算法作出更新,使較舊的、互動好的內容得以再次出現在用戶的News Feed上。

如果你的朋友在某個粉絲專頁的貼文上留言,你就有可能看到這則在較久前發佈的貼文。這種情況不會經常發生,但如果你產出引發人們留言的內容,這對於觸及率絕對有幫助。有很多品牌都喜歡創制一些引發“按讚”的逗趣圖片,但這種做法在Story Bumping方面並沒有幫助,你需要的是留言。

除了Story Bumping,另一個相關的功能是Last Actor,Facebook對於任何用戶與之互動的最後50個人或專頁,都會特別注意。

所以,Story Bumping和Last Actor兩項功能,其實都在印證兩點-產出高品質的內容,以及頻繁地發佈內容。

如果想要觸及更多的人,就要設計引發留言的內容,以獲利於Story Bumping。

6. 用對的方法建立粉絲群

如果你想毀掉你的觸及率的話,就去買粉絲吧。或者以不精準的方式投放廣告。或者在舉辦活動時贈送與品牌無關的獎品以建立粉絲規模。

這種做法就好比扼殺自己的News Feed。

首先,根據上述的5點,以自然的方式建立粉絲。如果你持續、頻繁地產出很多優質的內容,它們最後會觸及到非粉絲,你也會藉由這些方式獲得很多讚/新粉絲。

第二,你必須要對於廣告的瞄準方式非常小心。不要專注於最便宜的價格,要專注於精準的地點、用戶的特質。當然精確瞄準的廣告價格會較高,但這是值得的。

所以,你可以使用Custom Audiences (自定廣告受眾)以瞄準還沒有成為粉絲的電郵名單,把他們引入到粉絲頁上。

這些就是如何用對的方法建立受眾。如果這樣做,你獲得的粉絲會在你發佈內容時更有可能想看到在你的內容。

如果想要觸及更多的人,就要建立真正想看到你的內容的精準粉絲群!

圖片來源:davedugdale
轉載自《InboundJournals》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如何讓你的網站符合搜索抓取習慣

如何讓你的網站符合搜索抓取習慣

前面給大家介紹了搜索抓取系統工作原理,根據該工作原理今天簡要介紹一下如何建立網站是符合搜索引擎抓取系統習慣的。

建立符合搜索抓取習慣的網站

1、簡單明了的網站結構
Spider抓取相當於對web這個有向圖進行遍歷,那麼一個簡單明了結構層次分明的網站肯定是它所喜歡的,並儘量保證spider的可讀性。
(1)樹型結構最優的結構即「首頁—頻道—詳情頁」;
(2)扁平首頁到詳情頁的層次儘量少,既對抓取友好又可以很好的傳遞權重。
(3)網狀保證每個頁面都至少有一個文本鏈接指向,可以使網站儘可能全面的被抓取收錄,內鏈建設同樣對排序能夠產生積極作用。
(4)導航為每個頁面加一個導航方便用戶知曉所在路徑。
(5)子域與目錄的選擇相信有大批的站長對此有疑問,在我們看來,當內容較少並且內容相關度較高時建議以目錄形式來實現,有利於權重的繼承與收斂;當內容量較多並且與主站相關度略差時建議再以子域的形式來實現。

2、簡潔美觀的url規則
(1)唯一性網站中同一內容頁只與唯一一個url相對應,過多形式的url將分散該頁面的權重,並且目標url在系統中有被濾重的風險;
(2)簡潔性動態參數儘量少,保證url儘量短;
(3)美觀性使得用戶及機器能夠通過url即可判斷出頁面內容的主旨;
我們推薦如下形式的url:url儘量短且易讀使得用戶能夠快速理解,例如使用拼音作為目錄名稱;同一內容在系統中只產生唯一的url與之對應,去掉無意義的參數;如果無法保證url的唯一性,儘量使不同形式的url301到目標url;防止用戶輸錯的備用域名301至主域名。

3、其他注意事項
(1)不要忽略倒霉的robots文件,默認情況下部分系統robots是封禁搜索引擎抓取的,當網站建立後及時查看並書寫合適的robots文件,網站日常維護過程中也要注意定期檢查;
(2)建立網站sitemap文件、死鏈文件,並及時通過百度站長平台進行提交;
(3)部分電商網站存在地域跳轉問題,有貨無貨建議統一做成一個頁面,在頁面中標識有無貨即可,不要此地區無貨即返回一個無效頁面,由於spider出口的有限性將造成正常頁面無法收錄。
(4)合理利用站長平台提供的robots、sitemap、索引量、抓取壓力、死鏈提交、網站改版等工具。

轉載自《鈦媒體》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搜索引擎索引系統概述

搜索引擎索引系統概述


眾所周知,搜索引擎的主要工作過程包括:抓取、存儲、頁面分析、索引、檢索等幾個主要過程。今天簡要介紹一下索引系統,以億為單位的網頁庫中查找特定的某些關鍵詞猶如大海裡面撈針,也許一定的時間內可以完成查找,但是用戶等不起,從用戶體驗角度我們必須在毫秒級別給予用戶滿意的結果,否則用戶只能流失。怎樣才能達到這種要求呢?

如果能知道用戶查找的關鍵詞(query切詞後)都出現在哪些頁面中,那麼用戶檢索的處理過程即可以想像為包含了query中切詞後不同部分的頁面集合求交的過程,而檢索即變成了頁面名稱之間的比較、求交。這樣,在毫秒內以億為單位的檢索成為了可能。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倒排索引及求交檢索的過程。如下為建立倒排索引的基本過程:

搜索引擎

(1)頁面分析的過程實際上是將原始頁面的不同部分進行識別並標記,例如:title、keywords、content、link、anchor、評論、其他非重要區域等等;
(2)分詞的過程實際上包括了切詞分詞同義詞轉換同義詞替換等等,以對某頁面title分詞為例,得到的將是這樣的數據:term文本、termid、詞類、詞性等等;
(3)之前的準備工作完成後,接下來即是建立倒排索引,形成{termàdoc},可以粗略的理解為如下,為什麼是【term->doc】,而不是直接應用【doc->term】呢?

搜索引擎

上述即是索引系統中的倒排索引過程,是搜索引擎實現毫秒級檢索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轉載自《鈦媒體》

網站運營需要知道的數據

網站運營需要知道的數據

網站運營分析

網站分析採用的指標可能有各種各樣的,根據網站的目標和網站的客戶的不同,可以有許多不同的指標來衡量。常用的網站分析指標有內容指標和商業指標,內容指標指的是衡量訪問者的活動的指標,商業指標是指衡量訪問者活動轉化為商業利潤的指標。

一、網站運營數據分析之內容指標
網站轉換率 Take Rates (Conversions Rates)
計算公式:網站轉換率=進行了相應的動作的訪問量/總訪問量
指標意義:衡量網站內容對訪問者的吸引程度以及網站的宣傳效果
指標用法:當你在不同的地方測試新聞訂閱、下載鏈接或註冊會員,你可以使用不同的鏈接的名稱、訂閱的方式、廣告的放置、付費搜索鏈接、付費廣告(PPC)等等,看看那種方式是能夠保持轉換率在上升?如何增強來訪者和網站內容的相關性?如果這個值上升,說明相關性增強了,反之,則是減弱。

回訪者比率 Repeat Visitor Share
計算公式:回訪者比率=回訪者數/獨立訪問者數
指標意義:衡量網站內容對訪問者的吸引程度和網站的實用性,你的網站是否有令人感興趣的內容使訪問者再次回到你的網站。
指標用法:基於訪問時長的設定和產生報告的時間段,這個指標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絕大多數的網站都希望訪問者回訪,因此都希望這個值在不斷提高,如果這個值在下降,說明網站的內容或產品的質量沒有加強。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你選定了一個時長和時間段,就要使用相同的參數來產生你的報告,否則就失去比較的意義。

積極訪問者比率 Heavy User Share
計算公式:積極用戶比率=訪問超過N頁的用戶/總的訪問數
指標意義:衡量有多少訪問者是對網站的內容高度的興趣
指標用法:根據你網站的內容和大小,去衡量N的大小,比如內容類的網站通常定義在11~15頁左右,如果是電子商務類網站則可定義在7~10頁左右。如果你的網站針對正確的目標受眾並且網站使用方便,你可以看到這個指標應該是不斷的上升。

忠實訪問者比率 Committed Visitor Share
計算公式:訪問時間在N分鐘以上的用戶數/總用戶數
指標意義:和上一個指標的意義相同,只是使用停留的時間取代瀏覽頁數,取決於網站的目標,你可以使用兩個中的一個或結合使用。
指標用法:其中的N也通過網站的類型和大小來定義,比如大型網站通常定位在20分鐘左右。這個訪問者指標如果單獨使用很難體現他的效用,應該結合其它網站運營的數據指標一起使用,例如轉換率,但總體來說,較長的訪問時長意味著用戶喜歡呆在你的網站,高的忠實訪問率當然是較好的。同樣的,訪問時長也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自行設定。

忠實訪問者指數 Committed Visitor Index
計算公式:忠實訪問者指數=大於N分鐘的訪問頁數/大於N分鐘的訪問者數
指標意義:指的是每個長時間訪問者的平均訪問頁數,這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它結合了頁數和時間。
指標用法:這個指數通過頁面和時間對網站進行了一個更細的區分,也許訪問者正好離開吃飯去了。如果這個指數較低,那意味著有較長的訪問時間但是較低的訪問頁面。通常都希望看到這個指數有較高的值,如果你修改了網站,增加了網站的功能和資料,吸引更多的忠實訪問者留在網站並瀏覽內容,這個指數就會上升。

忠實訪問者量 Committed Visitor Volume
計算公式:忠實訪問者量=大於N分鐘的訪問頁數/總的訪問頁數
指標意義:長時間的訪問者所訪問的頁面佔所有訪問頁面數的量
指標用法:網站通常都是靠宣傳和推廣吸引用戶,這個指標的意義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為它代表了總體的頁面訪問質量。如果你有10000的訪問頁數卻僅有1%的忠實訪問者率,這意味著你可能吸引了錯誤的訪問者,這些訪問者沒有啥價值,他們僅僅看一眼你的網頁就離開了。這是你應該考慮你的推廣方式和宣傳方式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了。

訪問者參與指數 Visitor Engagement Index
計算公式:訪問者參與指數=總訪問數/獨立訪問者數
指標意義:這個指標是每個訪問者的平均會話(session),代表著部分訪問者的多次訪問的趨勢。
指標用法:與回訪者比率不同,這個指標代表著回訪者的強烈度,如果有一個非常正確的目標受眾不斷的回訪網站,這個指數將大大高於1;如果沒有回訪者,指數將趨近於1,意味著每一個訪問者都有一個新的會話。這個指數的高低取決於網站的目標,大部分的內容型和商業性的網站都希望每個訪問者在每週/每月有多個會話 (session);但是如客戶服務尤其是投訴之類的頁面或網站則希望這個指數儘可能地接近於1。

回彈率(所有頁面)Reject Rate/Bounce Rate
計算公式:回彈率(所有頁面)=單頁面訪問數/總訪問數
指標意義:代表著訪問者看到的僅有的一頁的比率
指標意義:這個指標對於最高的進入頁面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流量就是從這些頁面產生的,那麼在網站策劃和網站規劃時,你需要對網站的導航或佈局設計進行架構設計時,尤其要注意到這個參數。總而你是希望這個比率不斷地下降。

回彈率(首頁)Reject Rate/Bounce Rate
計算公式:回彈率(首頁)=僅僅訪問首頁的訪問數/所有從首頁開始的訪問數
指標意義:這個指標代表所有從首頁開始的訪問者中僅僅看了首頁的訪問者比率
指標意義:這個指標是所有內容型指標中最重要的一個,通常我們認為首頁是最高的進入頁面(當然,如果你的網站有其他更高的進入頁面,那麼也應該把它加入到追蹤的目標中,如推廣廣告等)。對任意一個網站,我們可以想像,如果訪問者對首頁或最常見的進入頁面都是一掠而過,說明網站策劃時在某一方面有問題。如果針對的目標市場是正確的,說明是訪問者不能找到他想要的東西,或者是網頁的設計上有問題(包括頁面佈局、網速、鏈接的文字等等);如果網站設計是可行易用的,網站的內容可以很容易地找到,那麼問題可能出在訪問者的質量上,即市場問題。

瀏覽用戶比率 Scanning Visitor Share
計算公式:瀏覽用戶比率=少於1分鐘的訪問者數/總訪問數
指標意義:這個指標一定程度上衡量網頁的吸引程度。
指標用法:大部分的網站都希望訪問者停留超過一分鐘,如果這個指標的值太高,那麼就應該考慮一下網頁的內容是否過於簡單,網站的導航菜單是否需要改進。

瀏覽用戶指數 Scanning Visitor Index
計算公式:瀏覽用戶指數=少於1分鐘的訪問頁面數/少於1分鐘的訪問者數
指標意義:一分鐘內的訪問者平均訪問頁數
指標用法:這個指數也接近於1,說明訪問者對網站越沒興趣,他們僅僅是瞄一眼就離開了。這也許是導航的問題,如果你對導航系統進行了顯著的改進,應該可以看到這個指數在上升;如果指數還是下降,應該是網站的目標市場及使用功能有問題,應該著手解決。將瀏覽用戶比率和瀏覽用戶指數結合起來使用,可以看出用戶是在瀏覽有用的信息還是厭煩而離開。

瀏覽用戶量 Scanning Visitor Volume
計算公式:瀏覽用戶量=少於1分鐘的瀏覽頁數/所有瀏覽頁數
指標意義:在一分鐘內完成的訪問頁面數的比率
指標用法:根據網站的目標的不同,這個指標的高低有不同的要求,大部分的網站希望這個指標降低。如果是搞廣告驅動的網站,這個指標太高對於長期的目標是不利的,因為這意味著儘管你通過廣告吸引了許多的訪問者,產生很高的訪問頁數,但是訪問者的質量卻是不高的,所能帶來的收益也就會受到影響。

二、網站分析的商業指標
平均訂貨額 Average Order Amount (AOA)
計算公式:平均訂貨額=總銷售額/總訂貨數
指標意義:用來衡量網站銷售狀況的好壞
指標用法:將網站的訪問者轉化為買家當然是很重要的,同樣重要的是激勵買家在每次訪問是購買更多的產品。跟蹤這個指標可以找到更好的改進方法。

訂單轉化率 Conversion Rate (CR)
計算公式:訂單轉化率=總訂貨數/總訪問量
指標意義: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指標,衡量網站的對每個訪問者的銷售情況
指標用法:通過這個指標你可以看到即使一些微小的變化都可能給網站的收入帶來巨大的變化。如果你還能夠區分出新、舊訪問者所產生的訂單,那麼就可以細化這個指標,對新舊客戶進行分別的統計。

每訪問者銷售額 Sales Per Visit (SPV)
計算公式:每訪問者銷售額=總銷售額/總訪問數
指標意義:這個指標也是用來衡量網站的市場效率
指標用法:這個指標和轉化率差不多,只是表現形式不同。

單筆訂單成本 Cost per Order (CPO)
計算公式:單筆訂單成本=總的市場營銷開支/總訂貨數
指標意義:衡量平均的訂貨成本
指標用法:每筆訂單的營銷成本對於網站的盈利和現金流都是非常關鍵的。營銷成本的計算各人有不同的標準,有些把全年的網站營運費用攤入到每月的成本中,有些則不這麼做,關鍵要看那種最適合自己的情況。如果能夠在不增加市場營銷成本的情況下提高轉化率,這個指標就應該會下降。

再訂貨率 Repeat Order Rate (ROR)
計算公式:再訂貨率=現有客戶訂單數/總訂單數
指標意義:用來衡量網站對客戶的吸引力
指標用法:這個指標的高低和客戶服務有很大關係,只有滿意的用戶產品體驗和服務才能提高這個指標。

單個訪問者成本 Cost Per Visit (CPV)
計算公式:單個訪問者成本=市場營銷費用/總訪問數
指標意義:用來衡量網站的流量成本
指標用法:這個指標衡量的是你的市場效率,目標是要降低這個指標而提高SPV,為此要將無效的市場營銷費用削減,增加有效的市場投入。

訂單獲取差額 Order Acquisition Gap (OAG)
計算公式:訂單獲取差額=單個訪問者成本(CPV)-單筆訂單成本(CPO)
指標意義:這是一個衡量市場效率的指標,代表著網站所帶來的訪問者和轉化的訪問者之間的差異
指標用法:指標的值應是一個負值,這是一個測量從非訪問者中獲得客戶的成本。有兩種方法來降低這個差額,當你增強了網站的銷售能力,CPO就會下降,這個差額就會縮小,說明網站轉化現有流量的能力得到了加強;同樣的,CPV可能升高而CPO保持不變或降低,這個差額也會縮小,表明網站所吸引的流量都具有較高的轉化率,這種情形通常發生在啟用了PPC(pay per click)的計畫。

訂單獲取率 Order Acquisition Ratio (OAR)
計算公式:訂單獲取率=單筆訂單成本(CPO)/單個訪問者成本(CPV)
指標意義:用另一種形式來體現市場效率
指標用法:用比率的形式往往比較容易為管理階層所理解,尤其是財務人員。

每筆產出 Contribution per Order (CON)
計算公式:每筆產出=(平均訂貨數X平均邊際收益)-每筆訂單成本
指標意義:每筆訂單給你帶來的現金增加淨值
指標用法:公司的財務總監總是對這個指標感興趣的,代表了你花了多少錢來賺多少錢。

投資回報率 Return on Investment (ROI)
計算公式: 投資回報率=每筆產出(CON)每筆訂單成本 (CPO)
指標意義: 用來衡量你的廣告的投資回報
指標用法:比較你的廣告的回報率,應該把錢分配給有最高回報率的廣告,但是這個回報率應當要有時間段的限制,比如「25% RIO/每週」和「25% RIO/每年」是有很大差別的。

轉載自《鈦媒體》

SEO數據分析:如何改善網站收錄

SEO數據分析:如何改善網站收錄

搜索引擎做為網站流量的重要來源,網站的收錄量自然是大部分網站運營人員關心的問題。我們看一下網站的收錄情況如何,在SEO方面是否還有提高的機會。

先明確一些基本點,一個網頁被收錄與否,有兩個因素:
●是否被爬蟲爬過
●頁面質量是否過關

收錄率指標,很多網站都懶得去做這個指標,「我看看site的數據不就行了!」,事實上沒有這個指標,很多工作就無從下手。從數據中找出問題,利用數據指導解決方案,分析數據驗證工作成果。 最近看了《深入淺出數據分析》這個本,覺得不錯,把數據分析的方法講得很生動,建議有興趣的從事數據分析的同學可以買本看看。 任何數據分析由,目標->分析->評估->決策,四個環節組成。

目標:我們想看一下網站的收錄情況如何,在SEO方面是否還有提高的機會。
分析:收錄情況什麼算好什麼算壞,是不是用一些指標來衡量?網站的收錄情況是不是過於籠統,是不是應該細分下各個頁面的收錄情況?
評估:於是我們需要下面一些數據

> 網站的頁面層級關係

SEO的數據分析:如何改善網站收錄

> 各個層級頁面帶來的SEO流量
> 各個層級頁面的收錄情況如何

SEO的數據分析:如何改善網站收錄

SEO流量的佔比可以從Google Analytics中過濾出來。
頁面數量可以從數據庫獲得,或者通過火車頭or自制小腳本抓取統計。
收錄率可以將獲取的頁面通過工具進行搜索,火車頭也可以。

問題立馬凸顯!

1+2級目錄頁帶來了大量的流量,收錄率不是很好,優化收錄的流量提升突破口在此!

SEO的數據分析:如何改善網站收錄

SEO的產品頁面數量很多,收錄也不是很理想,但是帶來的流量有限,除了收錄問題,還有頁面內容的問題,本文中先不管它了。

決策:我們的結論是立刻展開行動對目錄頁面進行收錄的優化。
看到這邊,似乎剛開始的目標:「通過優化收錄提升流量」
演變成了新的目標:「如何提高目錄頁面的收錄量」
這邊能不能再次通過數據分析的方法進行SEO呢?
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再來重新走一遍 目標->分析->評估->決策 的過程
目標:提高目錄頁面的收錄量

分析:通過本文開始的有關收錄的兩個因素,我們需要檢查一下,網頁是否被爬蟲爬行過,網頁的質量是不是過關。

1. 關於爬蟲的情況,我們需要分析日誌,才能確定。於是我們從日誌中拆分一系列數據看看頁面是否真的被爬行過。
2. 由於頁面質量似乎是一個很難衡量的值,於是我們可以用相同模板下的:
已被爬行的頁面數量/已被爬行並且被收錄頁面數量
來評估該模板頁面質量對收錄的影響大小。如果被爬的頁面都被收錄了,那至少說明這套頁面的內容搜索引擎還算認可。(實際情況遠比這個複雜,而且收錄後也有可能因為質量問題被刪除,但總比什麼參照都沒有要好,對吧!)

評估:(敏感信息用編號代替,均為真實數據)
先看一下爬蟲日誌的情況,通過Shell腳本,我們可以分析出。

目錄總計被爬行的次數為13000次左右
不重複的目錄爬行次數為5500次左右

頻道A下的目錄幾乎被100%抓取過至少1次,頻道B的目錄抓取也不錯,有70%被至少抓過一次。

其餘頻道下的目錄被抓取的覆蓋率不到30%

小議SEO的數據分析II – 如何改善網站收錄

不要覺得這個結果很神奇,其實很多網站都會面對這樣的糟糕問題,只要你把數據不斷的細分,細分,再細分,總會觀察出一些端倪的。

關於日誌分析,不要迷信任何的日誌分析軟件,那都是給懶人用的,自制腳本+Excel才是王道,可以拆分顯示出任何你想要的數據,當然,甚至可以連Excel都不要。

然後,我們統計了一下被抓得最頻繁的頻道A和頻道B,目錄頁的收錄率

小議SEO的數據分析:如何改善網站收錄

頻道A和B是很讓人放心的,說明頁面質量沒問題,但是餘下的收錄情況就讓人比較擔心了。

決策:通過上面的數據評估,我們已經得到了如下結論。

頁面質量並不是影響收錄的原因。

頻道A,B的抓取量異常的高,通過調查瞭解,原來是首頁上的目錄頁,顯示的全是頻道A下的目錄頁,首頁又擁有全站最高的權重。頻道B擁有比其他頻道強大的外鏈資源,權重也非常高。

除了A, B頻道,其他頻道的抓取情況不容樂觀,抓取入口太少,太深,進而影響了收錄情況。

很明顯,現在頻道A從站內的角度來說太強大了,必須進行一些「劫富濟貧」的運動來降低頻道A的抓取量,轉移到其他頻道中去。同時,需要給爬蟲提供更多的入口抓取頻道頁。

現在問題變得清晰起來,我們開始把工作分成兩部分:1.提供更多的入口 2.將資源平分給各頻道而不是集中在少數幾個頻道上。

提供入口工作:
1.把目錄頁的URL製作成sitemap。提交給搜索引擎,並且將其設置為比較高的抓取權重。
2.完善面包屑導航,將面包屑導航劃分得更加細緻,以提供更多入口
3.在其他產品中推薦目錄頁

資源平分工作:(一些概念:任意頁面都有可能成為爬蟲入口,百度爬蟲抓取深度有限,頁面相對入口越淺,被抓取的概率越高。)
1.原先首頁指向的都是頻道A的目錄頁+產品頁,將其全部nofollow,確保從首頁進入的爬蟲,全部抓取到頻道頁,通過頻道頁再進入目錄頁(其實這個不算太重要)
2.原先頻道頁指向自身的產品頁,將其全部nofollow(確保從頻道頁入口的爬蟲,最大程度的抓取目錄頁)
3.從目錄頁返回到首頁的鏈接,將其全部nofollow。
4.減少一些頁面上無關鏈接。(什麼情況下這麼做都是非常有效的。)
現在可以開始動手了。

成果
這麼做到底有什麼效果呢,我們來看看修改後1個月後的數據。

小議SEO的數據分析

目錄頁的收錄率提高了100%!
產品頁的收錄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這是歸功於目錄頁對於產品的良好展現。

目錄頁的SEO表現:
SEO流量佔比上升了15%
增長10%的到訪關鍵詞數量(新頁面的收錄)
SEO流量增長了50%以上。(包含一些季節因素)

作者:夜息
轉載自《鈦媒體》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內容為王 散播為后

內容為王 散播為后

剛卸任的年度內容行銷人 Joe Chernov說:行銷業者常問我如何製作更多或更好的內容,那往往是錯誤的問題。應該問:“我該如何把內容展現在對的人的面前?

行銷分析師Ryan Skinner在部落格發文中指出:付費廣告作為散播的方式,在“多階段”的散播過程中,只是其中一部份。

Skinner在10月份發佈的關於散播“品牌內容”的報告中,指出以下幾個發現:

*品牌可以減少產出內容,增加散播內容,以獲得更好的成效
*幫行銷業者散播“品牌內容”的廠商和生態系統,已開始出現
*最有效的推廣往往要雙管齊下,延續歷來的成功做法
*當回饋的循環開始加速,更好的散播方式可以改進內容品質


原文出處:FORRESTER BLOGS
轉載自《Inbound Journals》

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Facebook動態消息(News Feed)演算法更新:突顯優質文章和互動

Facebook動態消息(News Feed)演算法更新:突顯優質文章和互動

Facebook動態消息排名更新提供更多相關內容

Facebook剛剛發佈了針對動態消息流(News Feed)的兩項更新,其重點再一次放在“優質內容”、“精準度”以及“有相關性的對話”上。

根據Facebook新聞編輯室的部落格發文:

“News Feed的目的是把對的內容,在對的時間,展示給對的人看。在過去的一年,有更多的人透過Facebook發現新聞。而事實上,根據10月的報告,來自Facebook的平均推薦流量(referral traffic)在過去一年增加了170%-接近3倍的成長。”

這次針對News Feed排名演算法的更新,主要是要迎合用戶對更精準新聞,以及朋友之間的互動的需求。讓我們看看這兩項更新的具體細節:

動態消息中將出現更多精準的文章

用戶上Facebook一般都是作分享和連結,也包括跟進新聞,例如有關他們喜歡的名人的近況,或世界各地發生的事情。Facebook注意到用戶喜歡在FB上看文章,因此對於“優質內容”的特質,以及在行動版的News Feed上點擊文章的頻率更加密切關注。這意味著,你可能會開始更常看到文章的連結(尤其是在行動裝置上)。

為甚麼要這樣做呢?根據Facebook的調查,一般用戶對於時事性的優質文章的連結(例如他們最喜歡的球隊或共同興趣等)的喜好,更勝於最新的meme(“迷因”-指透過互聯網病毒式散播的一個概念)。所以不久後,Facebook將更致力於在行動裝置上識別一篇來自某個網站的優質文章,和一幅出自FB以外的“迷因”圖片。也就是說,你和其他人可能會閱讀的優質文章,將更明顯地出現在用戶的News Feed中,而“迷因”圖片則會變得不那麼明顯。

為了迎合用戶對於文章的興趣,Facebook最近開始研究如何展示類似用戶剛剛閱讀過的額外文章。所以不久後,當你點擊了一個文章連結,你可能會在這則發文的下方看到三篇相關的文章,以幫助你發現更多的內容。

留言動態(Comment Stories)

展示更多人們想閱讀的文章的同時,Facebook也不會忽略用戶與朋友之間的對話。所以,FB將把Story Bumping (Facebook在今年較早前發佈的新功能,可以把用戶在之前沒有看到的發文推到News Feed的上方)的功能作更新,以新的留言突顯某篇發文。因為當用戶看完某篇發文後,一般來說即很少會再回去查看朋友的留言,因此該發文就不會被推到News Feed的上方。Story Bumping的功能更新後,這些收到新留言的發文,偶爾會再次浮現。

因此,用戶會看到更多收到新留言的發文重新回到News Feed上(新留言將被突出作標示)。根據Facebook的測試,針對少量的發文,適度的使用這個新功能,在各種類型的內容上都可以導致更多朋友之間的對話。

小結:在新的一年,更加確定的是要把焦點放在產出、展示、和分享更優質,和對受眾更相關的內容上。連結貼文在News Feed上將會獲得更好的能見度,或許,連結貼文的觸及率將與純文字貼文和圖片貼文最終可以看齊也說不定。另外,當用戶與貼文作互動時,這個動作可以幫助把貼文推到參予對話的用戶的News Feed上方,這也再次印證了:“內容為王,互動為后”的概念。

轉載自《InboundJournals》

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你應該嘗試的六種 Facebook 貼文技巧

你應該嘗試的六種 Facebook 貼文技巧

自從 Facebook 推出粉絲專頁的功能以來,一直都有許多人討論該如何提升粉絲團人氣,這次將針對貼文技巧方面,提供大家幾個在撰寫粉絲團貼文時可以嘗試的方向。

以下提供你幾個能夠提升粉絲團觸及率的方式:

1. 擅用Self-Explanatory Pictures 能夠提升 39% 的互動
根據 Kissmetrics 調查,使用圖片貼文能夠取得比連結或純文字貼文高出 53% 的按讚數、104% 的評論及 84% 的點擊率。另外圖片的選擇也非常重要,外國許多文章都建議貼文時應選擇直覺性的圖片 (Self-Explanatory Pictures),測試發現貼文時若使用簡單易懂的圖像,能比抽象的圖像取的更多的粉絲互動。

1

2. 拿捏好貼文的篇幅長度
不同的社群在撰寫與使用上都有著很不一樣的特性。就以 Twitter 為例,短篇幅的撰寫文不只是方便分享與閱讀,當貼文維持在 80 字元以下時可以提升 66% 的互動,而 Facebook 呢?撰寫篇幅較短的貼文能夠提升 23% 的互動,且長度在 70 字元以下時通常能取得較佳的互動率,這也是為什麼 FB 圖片貼文較受歡迎的原因了。

2

3. 嘗試使用表情符號
你曾經嘗試在貼文時,或是與粉絲互動時使用像是( XD、:-D )的表情符號嗎?若你認為這只是迎合青少年的網路習慣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數據顯示,使用表情符號會讓貼文比平常多出 33% 的評論與分享,有使用表情符號的貼文更比未使用的貼文多出 57% 的按讚數。也許使用表情符號能夠讓貼文更富含情緒、更符合人性面,進而拉近與粉絲的距離。

3

4. 找出對的發文時機
粉絲團最佳的互動時機一直是熱門的話題,究竟一週的哪幾天粉絲互動的比率最高呢?
從 BuddyMedia 調查看來雖然像是運動、零售、醫療等不同產業狀況有些不同,但不難發現最佳的互動時機都接近每個週末,尤其在週四及週五的互動比率能夠比平常高出 18%,而週一到週三的貼文觸擊率大約會低於平均的 3.5%,他們推論愈少人想工作時,就愈多人賴在 Facebook 上,你覺得呢?

4

5. 疑問式貼文
在貼文時使用疑問句也是促成粉絲互動的一種方式,但要使用哪種疑問句可是大有學問,最受歡迎的疑問句像是「應該」、「哪一個」、「誰」、「什麼時候」都是能夠將問題侷限在某幾種簡單答案的方式,如此更能吸引粉絲回覆,相反地像是「為什麼」、「如何」這樣的疑問句往往會因為問題過廣而較少粉絲願意回覆。
報告顯示使用相關疑問式貼文能提升 100% 的回應的數量,但分享與按讚數卻會相對減少,這就完全仰賴你希望和粉絲有怎樣的互動了。

7

6. 如何增加粉絲數量
若你發現新粉絲的數量減少該怎麼辦?有 35% 的人會因為參與競賽或活動而加入粉絲團,因此舉辦粉絲團活動也是促成粉絲加入的方法之一。另外也有 42% 的粉絲會為了取得折價券或折扣而按讚,所以在貼文活動中透露折價券、贈品這樣的關鍵訊息,能夠取得相當高的觸及率,但使用像是競賽這樣的關鍵字通常對粉絲的吸引力都不大。

8

結語
提升社群互動的方式,除了可能會因不同社群媒體而有些微差異外,也可能因粉絲團性質或受眾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結果,這邊建議您可多加參考其他粉絲團的操作方式,及國內外分享的測試結果去修正粉絲團的操作技巧,最後透過不斷地嘗試,絕對能找出最符合自己粉絲團的操作技巧。

資料來源:Buffer
圖片來源:O30打氣樂園
轉載自《匯智部落格》

4個訣竅讓你的廣告在YouTube引人注意

4個訣竅讓你的廣告在YouTube引人注意

儘管在台灣用YouTube進行行銷或宣傳還不是一個很普遍、火紅的話題,但這在歐美市場卻已經是一個由來已久的現象,出現了各種靠YouTube賺錢的著名案例,甚至還有人辭掉工作,專以經營YouTube頻道為業。

如何在YouTube上引人注意,進而獲得收入,相信是大家最想要知道的事,以下分享4個訣竅:

1.影片敘述是非常重要的。

YouTube的視頻排名計算是透過複雜的演算法而排成的,包含點閱、讚、回應、敘述等等。你可以控制的就是敘述,當你填寫描述越詳盡,關鍵字就越豐富,就越容易被搜尋到。

當然最重要的是,如果影像搭配文字,可以增加感染力,讓消費者更了解你的產品,甚至是在敘述裡加入官網連結,讓消費者直接進入你的網站更了解你。



2.鼓勵粉絲參與,與粉絲互動永遠是社交的基本。

吸引按讚,徵求意見,或要求視頻回复不管在哪個社交網站上都有增加品牌社交力效果。最重要的是回應觀眾的回覆,讓你的觀眾知道你是聽他們。社交網站最大的魅力就不過如此,讓你直接面對觀眾,展現最貼心的服務。



3.使用YouTube的洞察力ㄧ覽視頻重要統計數據。

精準TA永遠是行銷最重要的元素,而行銷最害怕的就是做白工,透過數據依據找出品牌最準確的TA,有助於你做出的影片,更能切合你的聽眾,少花許多冤望錢。



4.多觀摩別人的作品,化為成功的力量吧!

容易成功的人,通常是學習別人的經驗!花時間看成功的YouTube視頻,像是觀眾大多數的觀點或豎起大拇指的視頻,都是重要的參考依據,揣摩這個影片到底怎麼引人注目,並嘗試將這些案例轉換成自己的方式,使自己的視頻更成功。




原文出處:http://tinyurl.com/n8z26qy
轉載自《dcplus 數位行銷實戰家》

FB經營小秘訣之私藏大公開!

FB經營小秘訣之私藏大公開!

私藏秘訣①:有時要讓文章簡單,保持一文一重點。
私藏秘訣②:圖配文雖然很好,但不要總是這樣。
私藏秘訣③:偶爾突然的發問,偶爾帶點符號會更有人味。
私藏秘訣④:分享即時且多數人關注的議題(如:節慶、百倍奉還的黃色小鴨)
私藏秘訣⑤:隨時將可用資料存檔,為你的備案做準備。
私藏秘訣⑥:好工具癡癡的望著你,等你用它!
私藏秘訣⑦:活動圖片要分批上傳,紀錄出你粉絲的喜愛類型
私藏秘訣⑧:紀錄粉絲時間,不能只靠FB!
私藏秘訣⑨:粉絲主動的提問就是你最好的議題素材。
私藏秘訣⑩:假日更可以找出真正關切你的好粉絲。



轉載自《dcplus 數位行銷實戰家》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行動SEO:如何優化品牌內容的5個做法

行動SEO:如何優化品牌內容的5個做法

行動SEO

Google最近的Hummingbird蜂鳥演算法,又一次地挑戰品牌和行銷業者在搜尋行銷方面的極限。從正面來看,這也是好事。

因為這迫使我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更具意義的內容上,而行動裝置與內容之間的互動,代表我們更需要為長遠的SEO和內容行銷付出努力。顯然,“快速成功”的SEO做法已經成為過去了。

在“Time for a New Definition of SEO”文章中,很多讀者都認為現在是時候為SEO作一個新的定義了,大家普遍認同:

“SEO是一個針對準客戶在整個購買週期中,在不同的裝置上,改善品牌在搜尋和社群上的能見度的長遠過程。”

針對購買週期的不同階段,能夠瞭解搜尋者在不同管道的行為、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意圖、與不同內容的互動,對品牌在網路上的臨場表現至關重要。

行動裝置的應用推動搜尋策略的改變

根據預測,全球行動裝置的數量將在短期內超過全球人口。事實上,根據Wikipedia的數據,目前全球70億人口使用的行動裝置數量約為68億部。

發展中國家如菲律賓、泰國和馬來西亞已經擁有超越人口的行動裝置。其它國家如美國、英國、法國和義大利,行動裝置的人均擁有率更是超過100%。

行銷業者和品牌領導者需要思考如何使自己的品牌內容,在行動裝置上(對比桌面電腦)被搜尋者發現,以及如何與之作互動。例如:在行動裝置上,地理位置的因素更需要被納入考量。

另外,對話性的或聲音型式的搜尋,在行動裝置上的發生機率也比在桌面上更高。讓我們想一下這兩種搜尋在行為上的差異:在桌面電腦上,你可能會輸入:“在(某個地方)的花店”,但在行動裝置上,你則可能會對著電話說:“我要找(某個地方)的花店”。

這個行為上的改變,顯示我們需要對以下概念作仔細的思考:

●使用的關鍵詞
●內容是以甚麼方始被接收
●誰在搜尋和接收內容
●他們處於購買週期的哪個階段
●在轉換率上的差異

在9月份的舊金山SES會議上,Matt Cutts說:

“行動的成長速度很可能比在座的任何人預期的還要快。到訪Google的行動流量很快就會超越桌面電腦的流量-不是在幾週或幾個月內,但很快。”

所以當Google把焦點放在演算法的更新上,以確保用行動裝置作搜尋的用戶獲得精準的搜尋結果,並不會讓人覺得驚訝。

行動自然搜尋的趨勢

RKG 最近發佈的數據顯示了從2012年Q2至2013年Q2,三大搜尋引擎(Google、Yahoo、Bing)的自然搜尋流量的百分比分佈。 數據顯示,在所有的自然搜尋流量中,有25%來自行動裝置,而且這個趨勢正在成長中。

另外,根據gShiftLabs從2013年1月至10月的統計,來自行動裝置的自然搜尋流量,在9月和10月分別為27%和26%。

Organic Search Traffic from Mobile Devices
註:此數據沒有經過地理位置或產業類型的區隔。

企業品牌和行銷公司要如何運用這個行動搜尋趨勢呢?以下5個方法供大家參考:(參考資料)

1. 你的現有SEO或內容行銷策略

如果你正在實施一套既有的SEO和內容行銷策略,確定你在關鍵詞研究和轉換監測上,有把行動方面的因素納入考量。

如果你正在考慮要建立SEO或內容行銷策略,確定你有把行動裝置上的自然搜尋行為,以及如何衡量內容的“能發現度”和“互動度”(包括在桌面電腦和行動裝置上的)考慮進去。

2. 擴展你的關鍵詞研究和追蹤

“(未能提供)” 和“(not set)”這兩個改變,已經使關鍵詞的成效追蹤變得更為困難。這個現狀,再加上搜尋者在不同裝置上(無論是以打字輸入或語音的搜尋方始)的搜尋行為的差異,表示我們須要監測更多的關鍵詞,以增加內容的“能發現度”,和瞭解哪些相似的關鍵詞組所組成的內容有被發現的可能。

把相似的關鍵詞作組合非常重要。例如:

●花店
●花鋪
●在____的花店
●在____的花鋪
●我要找花店
●我要找花鋪
●我在找____的花店
●我在找____的花鋪 (如此類推)

3. 用Google流量分析工具追蹤行動區隔(Mobile Segments)

在Google Analytics中追蹤行動區隔,可以幫助你瞭解訪客如何使用行動裝置作出甚麼行動、如何與你的內容和品牌作互動、以及與桌面電腦的行為模式的差異。

GA中有內建的區隔:“行動流量”、“行動和平板流量”、及“平板和桌面流量”,如果只要分析到訪網站的桌面電腦用戶,你需要另外建立一個新的區隔:

●在GA的總覽屏幕中,點擊左上方的箭頭,打開“Segment Builder”(隔建立器)
●點擊左上方的“Create New Segment”(+建立新的區隔)按鈕
●點擊左方選單欄中的“Technology”(科技)
●往下滾動至“Device Catergoy”(裝置類別),點選“exactly matches”(精確配對),然後點選“desktop”(桌面)
●在上方輸入“Segment Name”(區隔名稱)”  (例如:桌面流量)
●點擊儲存

這樣你就可以選擇行動和桌面的區隔,瞭解兩個來源的流量的轉換率差異(例如:在網頁上停留的時間的轉換,或到訪網頁數),然後即可採取相應的行動以改善你的內容。

4. “網頁層次”和“內容層次”的網路臨場分析很重要

要瞭解內容的互動、成效、“能發現度”、以及優化的空間,需要研究內容層次或網頁層次的分析數據。這些指標包括:網頁反向連結、社群信號、和轉換。

根據上述的做法,到GA選擇“行動流量”(Mobile Traffic)和“桌面流量”(Desktop Traffic),看看你的內容是在行動還是桌面的轉換率比較高,然後思考原因。

你可以在內容層次追蹤關鍵詞的位置,以瞭解含關鍵詞的內容可能獲得的排名,然後思考如何就進一步的優化、能發現度、和互動度,改善這個內容。

Track keyword position at the content level to gain insight into keywords the content may be ranking for, and identify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that content for further optimization, discoverability, and engagement.

5. 優化:人的因素

Web Presence Brand Discoverability

我們常常忘記要停下來,查看數據和指標,單純地以人的角度與品牌作互動。因為針對人的因素在不同裝置上作測試很至關重要。

你可以進一步測試,設定一個重點研究小組(focus group),觀察來自不同裝置的訪客如何與品牌互動,以及他們發現品牌所用的是甚麼關鍵詞。

小結:雖然來自行動裝置的流量,在不久後將超越桌面裝置,但是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利用不同裝置現有的能見度,然後做好準備,以獲得最大的觸及範圍和互動。

轉載自《Inbound Journals》

社群行銷市場日趨成長,單以註冊用戶人數來看,目前還是以Facebook居冠

社群行銷市場日趨成長,單以註冊用戶人數來看,目前還是以Facebook居冠

‧93%的行銷人員使用社群媒體於業務上
‧70%的品牌使用Google+,從2012年Q4開始增長了4%
‧70%的行銷人員利用Facebook成功獲得新客戶
‧34%的行銷人員利用Twitter成功創造商機
‧Facebook、Twitter和Google+是前3名行銷人員使用的社群媒體網站
‧Flickr、Tumblr和StumbleUpon是行銷人員最少使用的熱門網站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從2012年開始增長最快的社群階層為”老年人和手機用戶”。可看出年長者也逐漸開始使用社群媒體,並有高達7成的用戶使用行動裝置來上社群媒體。

而社群媒體也越來越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Google+的+1按鈕每天被點500萬次
‧有100萬個網頁自動連結到Facebook
‧47%的美國人認為Facebook是影響他們購物的第一名
‧23%的Facebook用戶每天至少登入5次



原文出處:http://www.searchenginejournal.com/growth-social-media-2-0-infographic/77055/
轉載自《WIS 匯智資訊》

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社群經營新思維:內容策展加「行動呼籲」,讓訪客變粉絲!

社群經營新思維:內容策展加「行動呼籲」,讓訪客變粉絲!

商場如戰場這比喻實在是精妙無比,如果說古時的大將軍手上拿著的是一把長八尺,重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大刀的話,那麼現代的商場CEO握著的可就一定是投資報酬率了,但是,在2013年的今天,若你還在煩惱社群網路的投資報酬率?那你可要落伍啦!

worry
圖一:親愛的MR.Worry先生正煩惱著投資報酬率

社群經營評估新指標
根據科技網站Business Insider報導的最新研究所指出:「在體認到社群媒體不是銷售機器或投報轉換機後,社群行銷商終於開始減少測量社群媒體的ROI,並注意到評估社群經營的三個重要指標:閱眾建立(Audience-building)、品牌意識(brand awareness)、客戶關係(customer relations)」。

在這樣的新思維下,社群行銷商對於直接與「收益相關」的指標使用率開始大大下降,而與「社群經營」直接相關的指標使用則大幅上升。有關社群行銷商2010-2013年間所採用指標詳細變化情勢如下圖:

social marketers-1
圖二:社群行銷商2010-2013年間採用指標變化情形

換言之,在今日社群行銷商眼中,社群媒體已經不再僅被視為公司行號提升銷售額的工具,反之,社群媒體應該被視為公司的重要門面,藉由社群媒體的妥善經營來提升品牌的形象,進一步達到顧客對產品的信任感。

那麼,社群該如何經營呢?
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社群經營中的內容策展(Content Curation),所謂的內容策展顧名思義,即是將自家平台當作一個私人博物館、美術館,定時的依據館長及館員們的熱情與創見舉辦各種展覽,而展覽的內容,自然就是由各方所邀請來的,照這麼說,所謂的內容策展只是一種材料蒐集囉?答案是:既是,也不是。

來看看下面這個影片吧:



【蓋藝術工作坊】蒐集了無數的保特瓶蓋後,運用了成員的環境意識及品味熱情策劃出這場發人省思的展覽,並賦予瓶蓋新的生命。這就是社群經營所該做到的,藉由企業獨特的品味以及對理想的堅持,蒐羅到各式各樣的材料整理、彙整出一個具有新價值的好展覽。

行動呼籲(Calls-To-Action)
要做內容策展,自然也需要小技巧。根據內容行銷大師Joe Pulizzi最近所發表的一篇文章,所有的內容策展人都該注意這個小技巧:行動呼籲,這個雖然簡單,卻針對客戶喊話的小動作,竟然超能夠直接的讓你的訪客成為你的忠實小粉絲!怎麼做?很簡單,下次在你的文章最後加上幾個像下面的小字串吧:

立刻下載文章來觀看更精彩內容!
趕快按個讚成為粉絲得到更多有趣訊息!
如果你也喜歡我們的分享,記得多多按讚才能常看到我們的文章歐!
這麼有趣的小知識,趕快按下分享讓更多朋友也知道八!

1334916614-3002466525_n
圖三:行動呼籲就是大聲公對著螢幕..咦?

不過儘管一切是如此簡單,Joe Pulizzi仍然提醒了在CTA使用時該注意的幾個小重點。

決定目標:呼籲最重要的目標(如註冊會員),並盡可能讓操作方便。
考慮情境:總不可能呼籲第一次造訪的訪客來跟你買間帝寶吧?
簡短可行:保持簡短,但絕不要出現類似的話「現在,飛起來!」
正確位置:CTA夾在文章正精彩處時,多數人會對它置之不理的!
測試呼籲:偶爾變換看看你的CTA,找出最有效果的呼籲是必須的!

看到這邊,大家可千萬別只記住了CTA技巧,一個好技巧不過是畫龍點睛,真正的重點還是那條龍呀!

Mushu
圖四:管你是神龍還是木須龍,盡情展現自己吧!

所以說絕對別忘了蘊含品牌熱忱的內容策展才是真正吸引粉絲上門的關鍵,社群媒體的經營核心仍要專注在如何創造精彩、有價值的內容來建立粉絲、傳達品牌形象!

圖片來源:
圖片1.Journey Into God
圖片2.Business Insider
圖片3.Yahoo德國
圖片4.Empire

原文出處:Phimedia通泰媒體
轉載自《數位時代》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Simplymeasured,讓你一鍵完成FB競品分析報告

Simplymeasured,讓你一鍵完成FB競品分析報告

為了要研究自己與同類型粉絲團差異性在哪,用手動的方式統計,以及憑著感覺分析,總是會讓你不知覺忽略掉一些,真正重要的數據,再者這樣的方式一點也不科學。事實上針對Facebook粉絲團,網路上有許多不一樣的分析工具,並且其中有不少都是免費的。Simplymeasured就是其中一種免費工具之一。



針對社群媒體,它除了能提供Facebook、Google+、Twitter、YouTube、Instagram 、Analytis,等多項社群平台,除此之外它還在不斷精進研究,未來即將連Pinterest也會有使用者分析報表。



以下就為大家分享它的其中一個工具Facebook Competitive Analysis Report

它的操作非常簡單,只要輸入相關的粉絲團關鍵字或網址,就能夠輕易的做出數據分析。但最可怕的是,你可以一次匯入10個粉絲團,一起做競品分析表,除此之外它還能將分析出來的競品表匯出PPT以及EXCEL表,讓你在做整理報表時,更輕鬆更容易。



首先他為我們提供了整體的簡單的數據做評比,例如粉絲數、發文以及回應數做整體的比較以及所有競品平均得到的數值,讓你可以大概抓出整體競品的區間數以及成長空間應該如何規劃。



針對以上數據,它會分別列出以下簡易的圖表供你使用,如此一來就可以節省掉你在製作報表的時間。

圖表一:兩週內新增粉絲數與相對的百分比圖

由兩週內新增的粉絲數,第一我們可以快速看出哪一個粉絲團在這些相關的粉絲團中,較脫穎而出,接著可以再針對較好的粉絲團去細看它在這段期間做了什麼?(或許是推廣了什麼廣告,或許是發了特別的文章)



圖表二:粉絲數、回應數、發文比例以及平均發文率

這張圖我們除了可以看出個別的粉絲團總數比較外,我們也可以針對競品的發文比例類型以及互動率做交叉比對,(例如:以圖配文的風格再回應數是最高的)做出一個有力的說詞。



圖表三:兩週內發文最好的前三則(以折線圖方式展現)

折線圖可以讓我們快速的看出時間與互動的走向,讓你方便抓出哪一天的互動特別高(低),依據結果我們可以再往下探討出原因。



圖表四:內容細節列表

依據粉絲回應排列出按讚、留言、分享,排列出所有分析之粉絲團從高至低依序排列,除了讓我們可以在所有的粉絲團看出整體回應最高的文章內容(風格),也省去我們各別統整比較的時間。



使用Facebook Competitive Analysis Report圖表,我們可以省去大部分的時間再做圖以及數據的整理,在加上它是免費的(事實上你必須幫他分享這個工具到FB如此而已),此外,它不斷更新的數據資料報表,也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多元更全面的分析圖,對高度使用社群媒體的來說,絕對是一個不能省略的工具。

轉載自《dcplus 數位行銷實戰家》

使用Facebook Page Barometer,快速檢測你粉絲團表現程度

使用Facebook Page Barometer,快速檢測你粉絲團表現程度

AgoraPulse是一個簡單的粉絲團分析工具,它提供介面簡單容易了解的統計數據,給使用粉絲團的人參考,只需要登入你的帳號,選擇粉絲團就可以提供你相關比較數據


↑黑色數據是你本身的數值,橘色代表其他粉絲團平均值

它的邏輯非常簡單,當你選擇(啟動)你的粉絲團後,AgoraPulse會自動抓出與你相同類型的多數粉絲團平均值,提供你做數據的比較。以此圖為例,便是有1176個粉絲團與你類型相同,而紅色色塊表示你較低於平均值。

根據上圖有幾個解釋名詞,如下:

1.Fans reached:貼文所能觸及的粉絲比例

Facebook為了讓FB主要目的維持在與好友的社群交流上,過去有設定每篇粉絲團po文約能展示在粉絲團面前只有16%,但現今粉絲團林立,再加上FB為了希望我們能多多投放廣告,實際上粉絲能見度已幾乎接近5%,然而如何提升粉絲能見度,則必須更促進內容品質催化粉絲互動,才能提高PO文對重要性。

2.Engagement:粉絲與貼文的互動比率在你的貼文中,無論是按讚、留言、分享與觸擊貼文的所有粉絲與粉絲總數的比率,這算是粉絲團可供參考性的指標性數據。

3.People Talking About談論此粉絲團的粉絲比率:與Engagement差別在於不包含點擊數據。

4.Negative Feedback 負面回應

5.Viral Reach病毒觸及率:除去粉絲以外之PO文觸及比率

6.Organic reach 自然生成觸及率:看過PO文的擴散人數與粉絲團人數之比率

7.Click-Through Rate點擊率:無論是在PO文上點擊音樂、影片、圖片、連結的所有點擊數與粉絲團人數比率

此外針對以上細節,它也提供了三個簡易的流量圖表

1. Monthly organic reach每月自然生成觸及率(最高可統計三個月)



2.Monthly viral reach每月病毒觸及率



3.People talking about this(monthly)每月談論率



以上數據圖表可以提供給我們快速參考粉絲團流量與粉絲互動變化,再者也可以比較與自己相關的競品粉絲團類型的流量平均走向,簡單衡量需要優化的指標在哪,並予以加強。

快來評比你自己的粉絲團吧:http://barometer.agorapulse.com/

轉載自《dcplus 數位行銷實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