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粉絲專頁應該求“讚”還是“分享”?

相信每一個品牌和Facebook粉絲專頁的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貼文會出現在用戶的動態消息(News Feed)的頂端,讓更多的粉絲看到要傳達的信息,以增加貼文和專頁的互動率。而要做到這點,粉絲專頁必須要有較高的EdgeRank(邊際排名)。
我們知道EdgeRank的公式是:

其中三個重要的因素是:



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專頁管理者在內容互動權重上,比較有努力的空間,它包括了:
●行為上的權重,如:分享、留言、按讚、點擊
●內容形式的權重,如:圖片、影片、動態更新、連結
因此,很多專頁管理者就會有一個疑問:“那要粉絲按讚還是分享比較好?” (參考文章)
這個疑問的根源表面上是來源於不清楚按“讚”和“分享”各自的權重。而根據社群媒體數據分析公司BlitzMetrics的分析結果,分享的權重比讚高約13倍;留言的權重比讚高4倍左右。那答案不是顯而易見嗎?
但是,除了這些數據之外,要較全面地回答上述的疑問,還要考慮到用戶的心理、行銷、及Facebook生態的面向問題。
從Facebook的EdgeRank角度出發,“讚”當然比“分享”的權重輕。但是,要取得哪一種互動行為,還要取決於貼文內容的形式。例如,如果你的內容是非常嚴肅,應該被分享的,而你在call-to-action(召喚行動)中卻要求粉絲按讚,就顯得比較不恰當。反之,要粉絲分享比較適合按讚的內容,也顯得不合理。
運用Common Sense
這個問題有趣的地方在於,真正的答案其實就藏在人性中。本來就想要被分享的內容,通常都會被分享,無論你有沒有加入召喚行動的文字。
從下面Coca-Cola的兩則貼文,就可以看出貼文的分享和讚的差別:

上面的北極熊貼文請求粉絲參與一項社會事業,得到的分享超過1,100個,顯示粉絲願意為值得的社會事業盡一分力而作分享。這個涉及到人的心理,和人們在動態消息中處理類似事情的方式。當然,還有就是我們也很喜歡分享可愛的動物圖片啦。

上面這個實質上是一則要求按讚的貼文,它獲得13,000個讚,卻只有260個分享。這則貼文的設計原意就決定了它會得到較多的讚而不是分享。
如何運用“召喚呼行動”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只有在“召喚行動”是與用戶的心理和互動願望達成一致的時候,才會帶來想要的行動。
另外,值得參考的做法是,多開發真正值得分享的內容,而不是只為了贏得讚的內容。因為會被分享的內容,必然也會得到讚(就如上面的北極熊圖片得到近10,000個讚),但會被讚的內容獲得分享的機率卻不是必然的。
(圖片:dannysullivan, CC Licensed)
節錄自《WIS匯智部落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