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2013研究顯示79%的消費者信任網路評價意見

2013研究顯示79%的消費者信任網路評價意見

ZMOT的消費者行為已經成為現代人的消費模式,也就是消費者在尚未接觸到商品以前,就已經透過網路獲得許多與產品相關的資訊。並且研究顯示79%的消費者信任網路評價意見,這個研究告訴我們什麼? 並且可能有什麼是消費者必須注意的陷阱 ...

這篇"2013 Study: 79% Of Consumers Trust Online Reviews As Much As Personal Recommendations"文章提到,一份在地消費者研究報告於近三年的研究結果顯示,越來越高比例的消費者認為網路評價意見跟朋友的意見同樣的可以信賴。

今年的研究期間在2013年的1月到2月,研究對象為3600位居住於美國與加拿大的消費者,詢問的問題有14個題目,獲得2100份的回覆,其中90%都是居住在美國。

以下是這份研究報告中,較為顯著的幾項結果,完整的報告可以由此下載

1. Do You Read Online Customer Reviews To Determine Whether A Local Business Is A Good Business?

-- 85% of consumers say that they read online reviews for local businesses (up from 76% in 2012)

你是否閱讀網路的客戶意見來判斷在地商家的好壞? 其中85%會閱讀網路的客戶意見(2012年為76%)。

經常會閱讀網路客戶意見的比例,自2011年~2013年也是持續成長,如下圖。


2. How Many Online Reviews Do You Read Before You Feel That You Can Trust That Business?

-- 67% of consumers read 6 reviews or less* (up from 52% in 2012)

-- Fewer consumers are reading more than 7 reviews – 22% vs. 35% in 2012

在你信任商家之前,你會閱讀多少網路評價意見? 大部分都集中在2至6個左右,如下圖。


3. How Do Online Customer Reviews Affect Your Opinion Of A Local Business?

-- 73% of consumers say positive customer reviews make them trust a business more (up from 58% in 2012)

-- Only 12% of consumers said they take no notice of online reviews (down from 17% in 2012)

網路評價意見會如何影響你對在地商家的看法? 73%會因為正面評價而產生信任,如下圖。


4. In The Last 12 Months, Have You Recommended A Local Business To People You Know By Any Of The Following Methods?

-- Word of mouth remains the primary route for recommending a local business (72%)
-- Facebook and Twitter are growing strongly as recommendation channels
-- Only 8% of consumers recommended a business on local directories (down from 11% in 2012)

在過去12個月中,你是否向認識的人以下列的方式推薦在地商家? 72%使用口碑方式,第二名是Facebook,如下圖。


5. Do You Trust Online Customer Reviews As Much As Personal Recommendations?

-- 79% of consumers trust online reviews as much as personal recommendations (up from 72% in 2012)
-- Only 21% said they do not trust online reviews as much as personal recommendations

你是否信任網路評價意見高於認識的人的推薦? 79%的消費者信任網路評價意見,如下圖。


再根據年齡進行分析,年輕族群較容易相信網路評價意見,如下圖。


上述的研究結果雖然不能完全反應台灣的情況,但是應該可以當成重要參考。因為台灣沒看到類似的研究,目前只看到稍微接近的是台灣創市際的研究~2012年06月 數位相機篇

研究方法:線上調查 (IX Survey線上研究整合系統)
研究對象:台灣地區10-79歲的網友
研究期間:2012/06/01~2012/06/02
總樣本數:共回收3,165份有效樣本


上面統計資料,選擇特定品牌數位相機的原因中,親友推薦/網友推薦佔16.1%。而藉由哪種管道獲知數位相機的相關資訊問題上,親友的經驗分享佔了30.9%,網路論壇/討論區佔了25.5%。

我們再來看看,這個2011年06月 創市際數位相機篇的統計資料。

研究方法:線上調查 (IX Survey線上研究整合系統)
研究對象:台灣地區10-79歲的網友
研究期間:2011/06/03~2011/06/04
總樣本數:共回收3,587份有效樣本


上面統計資料,挑選數位相機品牌的因素,親友推薦/網友推薦佔17.5%。獲得相機相關資訊的管道,親友的經驗分享佔了29.5%,網路論壇/討論區佔了22.4%。

比較2011年與2012年的資料,挑選數位相機品牌的因素中,親友推薦/網友推薦由17.5%下降到16.1%。獲得相機相關資訊的管道中,親友的經驗分享由29.5%上升到30.9%,網路論壇/討論區由22.4%上升到25.5%。

為何親友推薦/網友推薦反而比例下降,是比較有趣的問題,很可能因為台灣的問卷中,挑選數位相機品牌的因素其中有一項「品牌形象佳」,是否會因為「親友推薦/網友推薦」的因素而受到影響消費者的品牌認知,並不清楚。

不過至少「親友的經驗分享」,「網路論壇/討論區」也都呈現出上升趨勢,與ZMOT的消費者模式一致。

在消費者普遍越來越依賴網路評價意見的同時,應該多多思考一件事,就是網路評價意見的造假。雖然先前只有三星寫手門,但是還有許多網路假評價,都還持續潛藏在網路上影響消費者,這是值得注意的現象。

轉載自《台灣搜尋引擎優化與行銷研究院》

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什麼是低品質的目錄網站(Web Directory)?

什麼是低品質的目錄網站(Web Directory)?

在很久以前,大家都鼓勵網站要把網址送到目錄網站(Web Directory),但是當Google自己取消了自己的目錄之後 (參考訊息),目錄網站已經逐漸的不再需要,現在你反而需要知道~如果你的網站被低品質的目錄網站連結,你應該趕緊通知移除 ...

什麼是低品質的目錄網站(Web Directory)? 有兩個判斷要點:

(1) 這個目錄網站本身有沒有流量? 如果透過Alexa檢視結果,流量很低就是低品質的目錄網站。

(2) 這個目錄網站有沒有人會去登錄? 是否看起來就是一個垃圾網站? 如果沒有人會去登錄,又不會讓人想去拜訪的話,就是低品質的目錄網站。

沒有人登錄、又沒有人會去瀏覽的網站,既不會帶給你流量,也不能帶給你搜尋優勢,最好不要跟這種目錄網站有任何關連。

因為Google Penguin Update之後,各種以人為惡意操作來影響搜尋排名的行為,都陸續會被找出來處罰,而低品質的目錄網站連結,就是被處罰的高危險群。

這篇"Are Directory Links Still Worth Doing?"說到,目錄網站的連結是否還值得做? 是許多人的疑問。作者建議以Quality(品質)與Relevance(相關性)來研究,也就是有品質並且相關的目錄網站連結還是值得的。但是大多數的目錄網站都是屬於低品質的,所以把連結建立放在這種類型上,必須小心為之。

這篇"Negative SEO果真已經成為操作策略?"跟這篇"Link Removal Fees From Web Directories"也說到,甚至於還有惡劣的目錄網站自己收集網址登錄後,你必須支付費用,才會把你的連結拿掉。也就是經營一個爛網站,靠著網址移除費用來賺錢。

但是這類網站在Google與Bing推出連結移除工具之後,已經慢慢地無法騙錢了。

Bing連結移除工具 (如下圖),進入Bing管理工具之後,由設定我的網站 > 拒絕接受連結:


Google連結移除工具 (如下圖):


但是要使用這些Disavow Link Tool之前,請先閱讀~再談Disavow Links Tool,請謹慎使用! 所說的: Matt Cutts再三強調,Disavow Links Tool不是用來拒絕外來連結的「唯一」方式,他是拒絕外來連結的「最後」方式,也就是當你嘗試連絡外來網站移除連結,以及其他方式都沒有辦法之後,才是使用Disavow Links Tool的時機。

也許大家可以試想看看,以前在Dmoz上可以被列入目錄,大多認為對於搜尋排名是有幫助的,但是現在呢? 如果連Dmoz的連結都不太有用處,其他的目錄網站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儘管如此,許多黑帽SEO操作者還是都會想要操作一個自己可以操控的目錄網站,因為他們會認為這樣產生連結最快。其實這種操作手法不但很容易穿幫,而且效果已經越來越低。

總而言之,如果有低品質的目錄網站連結連到你的網站,你應該想辦法去除。如果你發現你的SEO公司也在操作低品質的目錄網站,你應該要趕緊離他們遠一點。

轉載自《台灣搜尋引擎優化與行銷研究院》

Bing如何看待Link Farm與Like Farm?

Bing如何看待Link Farm與Like Farm?

了解Google的連結規範之後,我們再來看看Bing對於Link Farm與Like Farm的看法吧。這兩個類型的spam,Bing的看法是否跟Google一樣呢?

在這篇"Link farms and Like farms – don’t be tempted"談到,說連結農場 (Link Farm) 就是建立連結到你的網頁的服務,而按讚農場 (Like Farm) 就是社交網路上類似連結農場的另外一種形式的人為操作。

但是這種Like Farm一樣會有pattern會被抓出來,如下圖很多疑似作假的like就會顯現出來:


Bing對於Like Farm的處理就是如果疑似作假的like,就會直接忽略,所以讚半天等於白費功夫。

在Bing的Link Building解釋文章中說,連結應該是「他人」覺得你的網頁內容有其連結的價值,然後在他的網頁上建立連結連到你的網頁,這就是Bing所認為的「自然連結」(Organic links)。

自然連結才是形成整個網際網路,讓人流連的最主要原因。如果網際網路上大半都是「人為連結」,每個連結的目的都是商業性質的,應該會讓很多人降低點選的意願。

Bing認為以下的方式都是不符合規範的作法:

(1) RECIPROCAL LINKING 互易連結/交換連結

這種你連我的網站、我連你的網站的作法,Bing說這種連結並沒有太大的價值。雖然新的站台會使用這種方式來宣傳以引進流量,並讓更多人知道你的網站,但是這種連結方式並不是適當的連結作法。

其實現在的網路生態,就算新站也不需要以交換連結來宣傳了,反而交換連結根本不會有太多人去點選,如果使用社交網路來宣傳新站,如果有不錯的內容,反而會比交換連結來得有效果。

(2) BUYING LINKS 購買連結

Bing說購買連結有一個pattern很容易被偵測出來,就是購買連結的網站A會一陣子開始出現在某個銷售連結的網站甲,然後過陣子不見了,換成購買連結的網站B出現在網站甲,而網站A又出現在另外一個銷售連結的網站乙。如此這般的型態,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網站A與B都是購買連結的網站。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購買連結的型態,另外一個型態就是購買的連結大多出現在sidewide上,也就以側邊欄方式出現在整站的網頁上。

Bing說在流量大的網站購買連結,也是無可厚非的一種合理的商業行為,但是還是會讓Bing認為你有意圖想操作搜尋排名。這點也許Bing可以學習Google的NoFollow,如果在流量大的網站購買連結,加上NoFollow就可以成為合法的行為,應該是不錯的方式。

所以目前Bing告訴你購買連結有風險,但是沒有告訴你該怎麼辦。

(3) LINK FARMS 連結農場

Bing說: "any form of link sharing scheme designed to link sites together with the intent of manipulating organic search rankings. Typical link farms have hundreds or thousands of links to websites ... " 任何為了操縱自然搜尋排名的連結方式都是連結農場,大多連結農場都會以上百或上千的連結連到網站 ...

所以在Bing的定義中,大量製造人為連結以操縱自然搜尋排名的連結方式都是連結農場

在最近的內容"Links, Likes and Le Retweets"中, Bing又談到了同樣的問題,也是相同的看法,你製作了人為連結,不管是交換連結或是購買連結,如果你的目的是操作自然搜尋排名,那只是浪費時間與金錢,而like與retweet也是一樣的道理。

轉載自《台灣搜尋引擎優化與行銷研究院》

資料奇蹟 解碼你的消費者 Yahoo!產業洞察大公開

資料奇蹟 解碼你的消費者 Yahoo!產業洞察大公開

 2013年,網路廣告持續成長,在行動廣告的成長趨勢更是有驚人的幅度。而Yahoo!奇摩除了針對產業趨勢分析、與客戶分享之外,消費者的網路行為、消費需求變化,如何影響產業變動,更是不可不知的市場走向。

2013產業趨勢:從數位廣告、網路行為與消費趨勢看起

根據IDC統計,台灣、香港自2009年到2013年,整體在網路廣告投資每年的複合成長率達20%,相較傳統媒體來得高很多,預估未來三年也都會有這樣的成長趨勢;而在2016年後,行動廣告與傳統的展示型廣告幾乎可達到旗鼓相當的趨勢,雖然目前仍以PC廣告為主,但行動廣告從今年開始預估有驚人成長,發展潛力不容忽視。



今年,網路廣告預算花費成長力道最強勁的四個產業包括醫藥、醫美、生技(Pharmaceuticals)、消費性零售商品、食品與飲料(CPG & Food/Beverage)、醫療健康(Health Care)、金融理財(Financial Services),成長率預估超過20%。此外,其他產業成長率平均也都有17-18%以上的成長。

行銷預算分配還在劇烈的改變中

在2013年美國超級盃中,過往投入大量電視廣告預算的品牌商可口可樂(Coco-cola)、聯合利華 (Unilever)、多力多滋(Doritos) 轉而利用網路媒體或社群平台丟出比賽遊戲,在超級杯前先強化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度。 這些品牌利用網路比賽遊戲蒐集、整理、分析消費者的巨量資料,無論是超級杯開打前、開打時或結束後,都可以用來進一步拉攏消費者和提升顧客數 ,顯示網路廣告與傳統廣告預算的投資分配不斷在改變中。

而行動裝置正悄然改變消費習慣,帶動網路行銷另一波的發展。根據尼爾森(Nielsen) 過去三年的消費調查統計發現,台灣消費者雖面臨消費緊縮,但在行動裝置、旅遊、美容保養、寵物與藝文展覽等花費卻逆勢成長。根據2012年「Yahoo!奇摩手機行為大調查」發現,透過手機所閱讀的內容,偏好旅遊、股市理財、3C資訊;更 多消費者希望透過網路購買美容保養與美食特產。在手機購物時,25-34歲的女性常購買美容保養產品與家用品。未來透過手機購物的成長,更可以讓這些產業同步成長。消費型態的轉變讓行動、美容保養、投資理財、旅遊、遊戲產業等等,在網路上同時產生內容與消費的需求。因此結合內容行銷,更可創造大量的商機。

2013年Yahoo!產業洞察計畫

Yahoo! 亞太區行銷研究分析部門,旗下三大團隊,包括Data Insights、Strategic Insights,與Data Solutions,專責研究資料趨勢,並且提出產業和消費洞察分析。

今年度的產業洞察計畫主要有4大目標:

APAC產業大調查:涵蓋亞太區8個國家、16個產業與47個產業類別,針對個別產業、產品類別提供最新趨勢分析,更主要的目的是與業務團隊及客戶分享相關產業的網友行為。

產業白皮書:2013年將針對台灣、香港推出理財、美妝、遊戲白皮書,洞悉特定產業的網友行為及需求。

趨勢研究:追蹤網路最夯的產業趨勢並且提供產業發展方向,和客戶分享網路特定領域的消費者行為。像是針對台灣、香港的行動趨勢、影音趨勢、網友每日行為觀察報告,以及台灣網購趨勢、年輕世代行為報告等分析。

廣告效果研究:協助廣告客戶診斷、優化網路廣告對品牌的影響,並且研究最佳案例和影響因子,提升客戶的廣告效果。除了廣告點擊率外,更讓客戶進一步瞭解廣告對於品牌的知名度、喜好度,以及促購度的提升。

網路趨勢不斷變化,如何貼近消費者的使用習慣、需求模式,是每個廣告主都希望能夠深入瞭解的地方。2013年,除了行動廣告持續看漲、購物模式轉變、內容與消費的需求也在持續互動成長中。如何抓住先機、搶先佈局規劃,並有專業團隊協助分析,才是脫穎而出的致勝關鍵!

轉載自《Yahoo數位行銷專欄》

2013年6月26日 星期三

Link Farm (連結農場) 長什麼樣子?

Link Farm (連結農場) 長什麼樣子?

我們之前很多文章談過link farm,但是都沒有很清楚的描繪出來link farm真正的長像。Link Farm到底長什麼樣子? 我們來看看吧 ...

以下是Moz.com的創辦人Randy說明Link Farm的影片:


很清楚的可以知道,Link Farm就是想要以人為的方式,製造連結來源多樣性的假像,所以會有以下的特徵:

(1) 註冊很多的網域來建置網站,控制權為同一單位或是個人,我們暫時稱為farm site(農場網站)。

(2) 這些farm site可能會互相連結,也可能購買或是操作farm site之外的連結進來,以增加其網站信賴度。

(3) 這些farm site最終會連往特定的網站,這些特定的網站就是farm site要提升搜尋排名的網站。

比較勤勞的方式是在 farm site的內文加入文字連結,連往特定的網站,而比較偷懶的方式是以sidewide的方式 (如側邊欄)把文字連結加上去。

但是不管使用什麼方式,內文的連結或是側邊欄的連結,都無法躲避link farm detection (連結農場偵測),因為其連結樣式(link pattern)就是跟自然連結不相同。

有些人以為,如果我撰寫一些相關的內容,然後再以上述方式連結,就可以說是「相關連結」而躲開連結農場的偵測。

其實Link Farm (連結農場)問題在於「人為操作連結以傳遞信賴度」,並不是「相關連結」就一定不會被判定為連結農場。

如下圖,farm1~farm5就是連結農場,target sites(目標網站)就是要提升搜尋排名的網站。


也就是我們在"網站SEO優化案例研究 (一):什麼是不自然連結?"已經說的,一個網站到底是否正常,不必去看單一的局部現象,而只需要去看整體輪廓,就可以看出「意圖」,你可以自我解釋說,我的連結是相關的,但是搜尋引擎可以很快速的從成千上萬的網站中知道你的連結是自然還是人為的,

也許發現搜尋引擎的漏洞然後加以利用,可以短暫的獲得好處,但是誠如Google品質指南所說的,Google 也可能對其他未列在品質指南的誘騙行為做出嚴厲的處分。不要抱有僥倖心理,認為某種欺騙手段未在品質指南中列出,Google 就會認可該手段。身為網站管理員,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尋找漏洞加以利用,不如盡其所能維護基本原則,以便為使用者帶來更好的體驗,從而使網站獲得更高的排名。

所以其實只要摸著良心製作網站,根本不需要鑽營搜尋引擎的漏洞,也可以獲得很好的搜尋流量。

轉載自《台灣搜尋引擎優化與行銷研究院》

八個步驟制定企業社群媒體經營策略

八個步驟制定企業社群媒體經營策略

Infographic of the Day: Your Social Media Strategy in 8 Steps

隨著社群觀念越漸風潮及普及,很多企業事先無任何作戰計劃就開始經營自己的社群媒體並涉獵各個平台,導致有點半調子的狀態。

社群的經營不能只是先求有再求好這麼單純,它仍是需要完善的策略去支持、執行經營目標。這則資訊圖表列出了八個步驟,教企業如何有計劃的安排社群經營。

1.建造一個方舟
沒有一個人或是一個部門可以自己完成社群媒體的策略,你需要一個包含跨職能的團隊,讓大家集思廣義,一同實現你們的戰術和管理經營。

2.傾聽和比較
這是常識,但往往被忽視。你可以擴展專屬於你品牌的關鍵字或詞組,提供消費者一個很好的指南去找到你,而你也藉由傾聽消費者的聲音知道應該如何活躍於社交媒體。

3.你的重點是什麼
社交媒體可以被用來幫助企業實現各種業務目標,然而你經營社群媒體的目的主要是什麼?社會意識?業務銷售?保有消費者對你的忠誠度?至少在初期,先挑一個重點來呈現你的策略方向吧。

4.選擇成功指標
你打算如何來確定是否加入社群媒體的商業價值? 你會使用什麼關鍵績效指標,
來評估你的社群媒體有效?過去喜歡的策略要如何延續發展成長?會衡量投資回報率嗎?

5.分析你的聽眾
你的聽眾喜歡什麼?有何特性?要如何與他們互動?這些都會影響你在社群經營的調整及操作方向。

6.什麼是能夠表達「你」的一件事?
這裡不是說你是誰,你賣什麼或是你的產品功能如何,若你無法創建一個讓觀眾值得激動的事件,要如何讓消費者了解「你」到底是什麼。就像迪士尼不只是電影,它是魔術,給了大家夢想;蘋果也不只是技術,它代表了一個創新,而你,你是什麼?

7.如何用人類的模式對話
社群媒體是關於人與人的互動,而非對應一個logo、標籤,因此你要像一個人一樣的去與消費者對話,就像對待朋友、家人或同事,不是以一個物件的形象,你將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8.創建一個頻道計劃
當你知道你該怎麼活躍於社群媒體時,接下來你就可以把你的注意力放置多的地方,去衡量是否也可以成功,像是Facebook、Twitter、Blog等等,並一樣的有計劃去參與經營這些平台。

Infographic of the Day: Your Social Media Strategy in 8 Steps

轉載自《WIS 匯智資訊》

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網站SEO優化案例研究 (二):你應該知道的負面SEO

網站SEO優化案例研究 (二):你應該知道的負面SEO

許多企業可能連正面SEO都做得忙不過來了,根本不可能去管負面SEO (Negative SEO)。但是這兩者是操作SEO很重要的項目,因為只要你有競爭對手,就可能會有人在默默的幫你做負面SEO ...

我們在"什麼是Negative SEO? 網站應該如何預防?"說過,大網站就如同大的戰艦或是航空母艦一樣,可以承受較大的風浪,而小的網站就好像小艇一般,如果沒有注意就很容易滅頂,因此越小的中小企業越必須注意負面SEO的影響。

競爭對手會怎麼幫你做負面SEO呢? 大多是幫你建立低品質的大量連結,例如在許多網站留言,幫你建立大量的連結,連到你的網站 (如下圖)。雖然有些留言垃圾大多是SEO公司替客戶做的,但是也有為數不少的留言垃圾是屬於負面SEO。



或是在許多被搜尋引擎降級的情色網站,建立大量連結 (如下圖)。



從這些廣告中去看原始碼,就能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連結 (如下圖)。我們的網站也被加到這些廣告中,另外還有國家發展研究所,以及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也都是受害者。



並且經追查結果,我們的網頁被這個網站加在542頁的廣告當中,國家發展研究所被加在145頁廣告當中,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也是145頁。而且受害者不只有這幾個,還包括各界大中小型的企業或是機關網站。

許多網站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網站已經被加到低品質的頁面當中,變成負面SEO的受害者。

這類連結可能是惡意的負面SEO,也可能是隨機的,因為這些網頁可能想用outbound link效果來欺騙搜尋引擎。但是不管用意為何,都是會造成傷害的負面SEO。

可以不管這些連結嗎? 這些連結真的會造成SEO的負面影響嗎? 就如前面說的,如果你是小網站,更應該注意這些負面SEO,因為本來搜尋引擎就已經不是很相信你的網站了,如果再把這些負面連結算到你的頭上,那真的是永不得超生了。

因此你必須了解你的網站連結狀況,例如使用Google的link指令,或是使用工具AhrefsMajestic SEOOpen Site Explorer,都可以知道有哪些連結連到你的網站。當發現有不當連結並且無法要求對方移除時,除了通知Google之外,也只能使用Google的Disavow Links Tool了。

當然負面SEO也不是只有競爭對手會幫你做,有時候很多搞不清楚狀況的SEO操作者,也會自己去做負面SEO,以為是在做正面SEO,但是其實是越做越糟糕。

現在的SEO已經越來越複雜了,不僅要自己顧好自己網站的SEO,除了不要無意間自己做了錯誤的SEO操作之外,還要費心去注意是不是會遭受到競爭對手的負面SEO攻擊。

轉載自《台灣搜尋引擎優化與行銷研究院》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五大祕訣創造引人入勝的社群內容!

五大祕訣創造引人入勝的社群內容!

在社群媒體的網路互動中,創造出好的內容是非常重要的,你是否在尋找能夠吸引人互動的題材?在眾多網路行銷專家的論點中,我們歸納了以下幾個重點:

1.社群策展人組織內容
近年來,「策展」這個名詞已成為所有商業模式的主流,根據日本自由作家佐佐木俊尚的觀點認為,所謂「策展」指的是策展人從資訊洪流中,基於自己的價值觀與世界觀篩選資訊、賦予新意,並與眾多的網友共享。「策展」的概念逐漸成為企業商業模式應用的主流,正如同美國知名部落客Beth Kanter所定義,策展的內容並不是用來連結或是竊取資訊,而是在對的情境下組織資訊、添加註解或展示內容;策展人審核和精選資訊,提供客製化的內容,並在特定議題中尋找出最適合的資源。美國網路行銷暢銷作家Brian Carter在社群媒體行銷會議中指出,他在社群網站所發布的內容中,策展內容佔50%,原文內容佔30%,而促銷(廣告)內容僅占20%。

2.嶄新的社群寫作模式:數位媒體金字塔
美國新聞媒體專家Benjamin A. Davis提出嶄新的寫作方法【數位媒體金字塔】,供部落客與其他網路作家參考。有別於傳統印刷出版業的倒金字塔結構,數位媒體金字塔的特色是:在文章最後嵌入相關連結,讓讀者能夠快速地找到其他面向的新聞報導,鼓勵使用者進行自我學習。



數位媒體金字塔的概念提供了網路作家一個具有價值的架構
讀者進行自我學習時,就是互動的好時機。當讀者點選連結後,企業網站可以提醒讀者頁面上有分享按鈕,鼓勵他們把內容分享到其他社群平台。

3.回應每一則粉絲發言,培養意見領袖
當企業正在尋找可能改進的缺點時,他們可能會告訴你在企業網站上並未發現有使用者給予任何回應、評論或是提出疑問。對於這樣的現象,美國行銷資源網站作家Scott Gallagher給予很好的解釋,他認為社群媒體的功能在於分享與討論,當品牌發佈了一個好的觀點,將有機會讓許多人熱切地參與討論,回覆文章的粉絲正是品牌的【意見領袖】。許多企業之所以在社群媒體策略上失敗,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尋找到更多的意見領袖,並且激勵他們創造出更多有利於企業的文章;這也是為何企業在因為他們並不明白在社群媒體中回應的技巧就如同寫出一篇好的文章一樣重要,所以當有任何人評論你的內容時,你必須立即給予回應。

4.「說故事」目的在於創造與讀者的連結
【說故事】(storytelling)已成為社群媒體圈中的流行辭彙,它代表作者有能力創作出吸引人的故事。美國知名部落客(SocialMouths)Monica Carter Tagore認為【說故事】有更巨大的影響力,作者透過文章創造和粉絲、朋友間的情感連結,他們將能與讀者進行一個更深入、更具意義的對談。


Monica Carter Tagore就是以自己所經歷過的故事作為文章寫作的題材

5.精心編織獨特的故事
為什麼其他企業有能力提供別出心裁的社群內容?在起始點時,所有品牌都一樣,沒有任何生產內容的經驗,只有幾張起不了任何作用的白皮書。
社群行銷推動顧問Stanford Smith認為,企業在利用社群媒體的初期可能只有產品資訊,而不知道該如何寫出吸引顧客的文章。這些資訊可以多元的形式呈現,拍攝公司內部的實境影片可以放到YouTube上宣傳,銷售會議報告的內容可以製作成一張數據圖表,消費者個案研究可以成為部落格文章的題材。

作者認為寫文章的重點在於能讓顧客產生共鳴,而非只強調產品好處!在了解顧客的需求前,企業不知道什麼樣的題材能夠為顧客帶來價值,不知道顧客喜歡接收哪方面的資訊。透過口碑監測找到上述問題的解答,品牌就能辨識哪一種內容最能為企業創造商機。

原文出處:socialmediaexaminer
轉載自《艾博司網路口碑研究中心

網站SEO優化案例研究(一):什麼是不自然連結?

網站SEO優化案例研究(一):什麼是不自然連結?

理論說了半天,可能不如一個案例研究的簡單說明。從網站SEO優化案例研中可以瞭解其他網站的SEO操作,從中可以學習到好的操作,或是避免不好的操作 ...

我們前面"BuildMyRank案例研究: 什麼樣的連結可能讓你的企業網站受害?"、 "從JCPenney案例研究探討如何保護企業網站?"談到了兩個被Google處罰的案例。

現在我們從這篇"Unnatural Links Detection – How To Guide & Case Study"來看看什麼樣的連結是不自然的連結 (unnatural links)。



上圖就是一個內衣網站BitsofLace.com,也是因為不自然的連結而被Google處罰。這個網站之所以被處罰,有以下幾個原因:

(1) 付費的部落格文章。
(2) 目錄網站連結。
(3) 論壇或是文章目錄連結。

一個網站到底是否正常,不必去看單一的局部現象,而只需要去看整體輪廓,就可以看出「意圖」。

如我們在"搜尋引擎如何判斷內容與連結的相關性?"說的,網站是否為link farm (連結農場), 其實只需要看整體連結狀態,以及整體不相關非NoFollow的連結數目,就可以知道。

在"什麼是Private Link Network/Private Blog Network?"也說過,要判斷是否合法的連結,主要就是根據intent (意圖)。

付費的部落格文章一定會被處罰嗎? 目錄網站連結一定會被處罰嗎? 論壇或是文章目錄連結一定會被處罰嗎?

當然不是,但是如果再加上意圖是明顯操作搜尋排名,就可能會被處罰。如果再加上已經明顯影響搜尋排名的結果,那就一定會被處罰。

詳細來說,這個內衣網站有以下的問題點:

(1) 21% Unnatural Links Detected on Blogs (由部落格而來的不自然連結)
(2) 23% Unnatural Links Detected on Web Directories  (由目錄網站而來的不自然連結)
(3) 17% Unnatural Links Detected on Forums  (由論壇而來的不自然連結)
(4) 11% Unnatural Links Detected on Article Directories  (由文章目錄網站而來的不自然連結)

但是問題也不在於有上述的上面單獨的不自然連結,而是總體的「不自然」總合,共有72%的不自然連結。

例如這個內衣網站有許多目錄網站的連結 (如下圖),並且來自目錄網站的不自然連結高達23%。



目錄網站不是都是不好的,但是從意圖就可以知道好壞,如"Matt Cutts Explains How Google Handles Paid Directories [Video]"所說的,有些目錄網站是完全沒有門檻的,也就是你只需要登錄或是付費就可以刊登,這些網站就是低品質的目錄網站,有過多這類連結可能適得其反,對於搜尋排名一點幫助都沒有。另外一種目錄網站是屬於PLN (Private Link Network),從其連結對象就可以知道是刻意操作錨點文字,這類網站也是低品質的目錄網站。

經常有人問說: 我在自己的無名部落格製造連結到我的公司網站,是否算違反Google規範?

我們從上述的案例以及許多資料來找答案,關鍵在於你的「人為連結」與「自然連結」的比例。如果比例太過份了,當然就是違反Google規範,但是至於「人為連結」應該在多少比例以下? 目前尚沒有相關資料可以支持。

所以什麼樣的連結才是對的? 問題不在於Google連結配置的合理與否,而在於操作大量的不自然連結,就很難有模糊的空間。

轉載自《台灣搜尋引擎優化與行銷研究院》

社群媒體會成為你的職業嗎?

社群媒體會成為你的職業嗎?

如果你熱愛社群媒體,有沒有想過把這份熱誠變為你的職業?有沒有考慮過選修社群媒體的相關學位?

根據這幅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整理的資訊圖表,有30%的企業表示他們缺乏有技能的員工發揮他們在社群媒體上的潛力;大型到小型的公司均持續投放越來越多的資源在社群媒體行銷者身上。可見以社群媒體作為一個職業是有其潛力的。

事實上,社群媒體在商業行銷和客戶開發方面已經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大家對社群媒體行銷的看法也逐漸從“流行”轉變為“必須”的工具。以前透過傳統網站即可達成的目標,現在還需要有效運用社群媒體以加強力道。

讓我們來看看這幅資訊圖表的內容能給我們甚麼啓示:

社群媒體行銷的爆發力

Facebook:
●每月有8.5億活躍用戶
●超過100萬個網站已與Facebook作不同型式的整合
●77%的B2C公司和43%的B2B公司曾經透過Facebook獲得客戶

Twitter:
●3大用戶國家:美國:1.07億;巴西:3,300萬;日本:3,000萬
●34%的行銷者曾經透過Twitter獲得準客戶
●77%的財富100公司擁有Twitter賬號

Pinterest:
●網路上有史以來最快達到每月1,000萬名訪客的網站
●自2011年5月訪客成長達2,702.2%
●有69%到訪過Pineterest的消費者在網站上找到曾經買過或打算買的貨品
●25%的財富100公司擁有Pinterest賬戶

Google+:
●5億名登記用戶
●48%財富100公司擁有Google+
●40%的行銷業者使用Google+,其中70%想更瞭解G+;67%打算多投放在G+上的精力

社群媒體帶動業務

小型企業運用社群媒體的3大原因:
●與客戶連結 - 50%的小型企業透過社群媒體獲得新客戶
●增加曝光 - 85%有經營社群媒體平台的企業看到市場曝光率的增加
●自我推廣-70%的行銷者打算擴展各種平台的混合使用

受過訓練的專業人才更懂得善用社群媒體
專才們懂得如何利用最少的時間和空間獲得最大的成效,例如:
●100個字元的推文(Tweets)獲得的互動率比較長的推文高17%
●下午1點至下午4點(東岸時間)發出的貼文獲得最高的平均點閱數
●引起人們在社群媒體上互動的方式:44%-圖片;40%-動態消息;37%-影片

不同的網絡服務不同的受眾:
●Google+:32%的用戶是女性,68%是男性;全球用戶中有42%是單身,27%已婚
●Pinterest:80%的用戶是女性,50%的用戶有小孩

回覆客戶的表現:
●56%來自客戶給公司的推文被忽略
●現有客戶因為沒有得到回覆而產生的不滿比率增加15%
●23%的公司有做收集和分析數據的動作

未來展望樂觀
●30%的品牌沒有全面利用社群媒體的原因是缺乏有技能的員工
●財富雜誌也看好僱用社群媒體行銷專才(尤其是有學位的專才)的益處-預期到2018年為止在社群媒體領域有13-24% 的職位成長

完整資訊圖表:
社群媒體成為職業

資訊圖表來源:University of Florida
(圖片來源:andyburnfield,CC Licensed)
轉載自《WIS Blog》

2013年6月17日 星期一

2013年7大網頁設計趨勢

2013年7大網頁設計趨勢


這次要分享國外設計網站整理的2013的7大網頁設計趨勢文章,文中提供了一些歸納後的結果,並提供了一些參考案例。這篇文章在網站企劃粉絲團上引起了很大的迴響。

以下是文章中提出的趨勢:

1. Full Screen Design 全屏網頁設計

搜尋引擎Bing就是這樣的方式,頁面非常簡單,後頭襯了一張填滿整個畫面的漂亮圖片。以前Google首頁曾經提供這樣的工具,可以把自己的照片嵌在搜尋的背景。
隨著不同的手持裝置,以及Responsive Design的出現,這種以全屏圖片襯在網站首頁的方式也越來越常見。

2. Vertical & Infinite Scrolling 垂直無限滾動

圖片搜集網站Pinterest採用了這樣的方式。Pinterest是美國網路界非常關注的一個網站,根據報導,依流量排名,它已經成為全球第3大的社群網站。

Pinterest開創了網頁設計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範例,你在這個網站上的Pin (指蒐集的圖片),會隨著你螢幕的解析度,呈現不同的列數。當你的螢幕越大,顯示的列數也越多。當滑鼠一直往下捲動,到某個程度時,它會開始載入更多Pin,所以你可以不斷往下捲動。這個方式是2012~2013年非常主要的一個網頁設計趨勢,然而也要提醒網站企劃或產品企劃的朋友,因為Pinterest是一個看照片的網站,它的特色是大量的照片,搭配少少的文字,因此它的內容是適合多列,加上無限捲動的設計方式。

前陣子Google+改版,也使用了類似這樣的佈局,當網頁比較寬的時候,頁面上會呈現兩、三個橫列的動態,但這樣的方式在用文字呈現是難以閱讀的。網站上如果要做垂直無限捲動呈現方式時,要留意是盡量以照片瀏覽為主的網站,會比較合適。Google的圖片搜尋結果也是這樣的呈現方式,最近Flickr改版也使用了類似的方式。

還有另一點需要注意的,過去我們常會把注意事項、或法律條款等放在footer,但如果使用了這樣的方式,CSS又沒寫好,footer就不太容易被看到。這時可以把footer釘在網頁的最下方,或是在載入一部分內容之後,出現一個按鈕,問你要不要載入更多內容,Facebook的timeline就是這樣的方式。一次載入太多內容,可能會影響頁面的速度,這時它就會出現一個訊息,詢問你要不要載入更早之前的留言,但不會換頁,這樣的設計可以確保使用者要使用footer的資訊時不會追不到footer的訊息。

3. Parallax Design 視差設計

這是一種做動畫時會使用的手法。假設背景是前後兩層不同顏色的山景,前景是一個人物在跑動,相對於只有一個背景跟一個前景在移動的狀況,當兩層背景有不同的移動速度,再搭配前景一起看時,就會覺得很有立體感。視差設計已經有人開發出了前端的CSS套件可作使用,儘管效果非常炫,這樣的方式可能只適合在比較裝飾性的背景使用。以Yahoo! Global News的IOS App為例,它一則一則新聞就使用了這樣的效果,但看久了就會覺得頭暈。當手指向上捲動的時候,文字跟照片捲動的速度是不一樣,前一則被後一則蓋過去的速度也是不一樣,對持久性的閱讀來說,這是很有壓力的。

這種方式可以用在首頁或活動上,但如果希望使用者專注在閱讀上,就不是這麼合適。

4. Large Buttons 超大按鈕設計

這個設計方式非常有趣,但其實一點都不高科技。互動設計中有Primary Action (主要希望使用者進行的動作)跟Secondary Action (次要、或比較不希望希望使用者進行的動作),假設我們做一個電子商務網站,我們當然會希望消費者儘快確認結帳,但同時又要提供取消(訂單)的功能。此時我們會把主要動作做成比較大的按鈕,另一個比較不重要的動作會做得相對比較小,好比把它換成以文字連結的方式呈現。即使聽起來不怎麼樣,一直到現在,「放大最重要的動作」這樣的製作方式,還是會不斷地被提醒。

這篇文章中有提供一些範例,之前我們MIX 2103研討會也有講者提到過,當我們加大了主要動作的按鈕,產生落差的時候,確實會達到提示的作用。這跟網頁技術沒有關係,只是提高使用者的注意力而已,但這樣簡單的技巧還是很容易被忽略。

5. Social Networking Integration 社群整合

現在很多網站上都會有Facebook按讚、或者是留言的機制。使用者按讚之後就可以推播到Facebook上,藉此吸引更多人觀看。

6. Designed Fonts 網路字型的採用

Google Web Front這幾年在歐美推行得還不錯,提供不少漂亮的英文字形,可以使用在網頁中。因為字型是從網路上下載下來的,它還是可以保有文字的形式,具有SEO效果,被搜尋引擎搜尋到。中文的網路字型雖然有業者在做,但相對英文來說少很多。

7. Responsive web design 響應式網頁設計

在文章中是放在第一點,這裡我們放在最後,即之前已經提過的響應式網頁設計,當我們使用了不同的手持裝置,螢幕大小不同時,或是當瀏覽器的寬度不一樣時,網頁需要有相應的設計方式。

近來使用搜尋引擎尋找responsive tool或responsive design tool等關鍵字,會找到很多網站在介紹這樣的工具,甚至國外已經有專門的研討會在探討這個主題。儘管這個設計方式有相當的技術門檻,但要取得相關資源並非這麼不容易。這邊介紹一個FROONT網站,你可以在這個網站上,簡單進行一些拖拉、編輯文字、上傳圖片的動作,就可以看到在不同解析度的狀況下responsive的效果。網站除了幫你編輯好了responsive相關的CSS,還提供了原始碼。將所有原始碼複製下來,貼進html網頁中,再上傳到網路上,就是一個具有responsive效果的網站了。這樣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瞭解responsive的結構是相當有幫助的,儘管它不一能做到多複雜的設計。這類的工具現在其實非常多,也是未來一個重要的趨勢,建議大家多關注類似的訊息。

轉載自《悠識數位》

Google將調整手機搜尋排名,行動網站小心別犯設定錯誤!

Google將調整手機搜尋排名,行動網站小心別犯設定錯誤!

Google表示,站長若能避免一些設定上的錯誤,將有助於使用者在網站上的瀏覽體驗,同時也可讓使用者更快找到他們所需要的資訊。有鑑於此,將會在短期的未來推出一些搜尋排名的改變措施。 

Google周二(6/11)宣布將重新調整智慧型手機搜尋結果的網站排名。Google並為站長提供建議,以避免犯下網站設定的錯誤而讓排名後退。

Google此舉主要是希望讓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在行動瀏覽上有更好的使用經驗,因此針對未做好行動平台優化的網站降低其搜尋排名。Google表示,站長若能避免一些設定上的錯誤,將有助於使用者在網站上的瀏覽體驗,同時也可讓使用者更快找到他們所需要的資訊。有鑑於此,將會在短期的未來推出一些搜尋排名的改變措施。

Google並舉出兩個最可能的重大錯誤:一是網站的重新指向錯誤(faulty redirects),二是智慧型手機獨有的存取錯誤(Smartphone-only errors)。

在指向錯誤方面,一般網站最常犯的是把所有要從桌面網頁重新導向智慧型手機優化網頁的流量,不分青紅皂白的全部統一導向一個不相關的網頁,例如下圖圖例中www.example.com、www.example.com/foo及www.example.com/bar三個網址,並未把智慧型手機存取分別導向相對應的m.example.com、m.example.com/foo及m.example.com/bar,而全部統一導向了m.example.com。



Google表示,像這樣未把使用者導向他們所想要存取的相對應行動網頁的設定,會讓使用者感到挫折,而且要花更多時間去重新尋找內容。Google建議,假設網站並沒有針對智慧型手機特別優化的網頁,與其這樣胡亂導引,不如讓使用者存取桌面網頁就好。Google表示,很多有諸如此類設定錯誤的網站,在這次的搜尋排名調整中將會受到影響。

「智慧型手機獨有的存取錯誤」網頁,指的是有些網站以桌上型電腦存取時都沒問題,但用智慧型手機連上時就出現錯誤訊息。Google分析,這種錯誤有時候與重新導向有關。例如某些網站當使用者以手機連到桌面版網頁時,未正確導引到相對應的手機優化網頁,反而是導向了404錯誤頁面或是soft 404錯誤頁面。

其次是Googlebot-Mobile的處理錯誤,有些網站錯誤的把Googlebot-Mobile導引到功能手機優化的頁面,因此又被錯誤的引導到桌面的網站,最後結果是造成了重新指向的無限迴圈(infinite redirect loop)。

最後則是無法在手機上播放的影片,例如,有些影片必需要有Adobe Flash,在iPhone或是Android 4.1以後的版本等手機上就無法播放這些影片。

這些都只是最常見的一些錯誤,Google另外建議站長們可參考Google提供的智慧型手機網站常見錯誤說明,以避開更多可能的錯誤設定,以及參考Google的行動網站優化指南

轉載自《iThome》

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終於!Facebook也支援Hashtag標籤功能了

終於!Facebook也支援Hashtag標籤功能了

Facebook於週三在官方網站上宣布,新增Hashtag標籤功能,使用者只要在字串前加上「#」符號,便可以為該句子設定主題標籤,方便其他使用者或自己在Facebook中快速搜尋有同樣主題的內容。

當然,任何人都知道Hashtag標籤功能是從Twitter開始,才逐漸廣為盛行。像是例如目前當紅的電影「鋼鐵超人」,而讓「#manofsteel」成為一個流行標籤,若透過該標籤在Twitter中進行搜索,將可以看到全球關於包含此一主題的所有相關內容。


▲目前Facebook已經將新增的Hashtag標籤功能率先開放給20%的用戶搶先體驗,只要點擊該標籤可以看到其他人針對該主題所張貼的內容。

另外,像是Tumblr、Pinterest與Instagram等其他社交網站等有支援Hashtag標籤功能;而在上個月,Google也宣布將此功能新增之旗下的Google+服務之中。

在一篇部落格中,Facebook表示,希望使用者更容易透過Facebook來進行共同的對話,且易於參與:

「每天,數以百萬的使用者利用Facebook來分享自己的想法,可是周圍所發生的任何事情、關於最喜愛的電視節目、一起聲援國家隊、關注世界各地新聞事件等;人們在Facebook上透過討論周遭發生的事情來與朋友們進行連接。」Facebook產品經理Greg Lindley在文章中寫到:「為了能把這些談話帶到更前線,我們將推出一系列的功能,讓使用者更容易找到自己有興趣的主題內容。」

從禮拜三開始,Facebook上的Hashtag標籤功能是可以點選的。此外,使用者除了可以在Facebook上的搜尋列中進行Hashtag的搜尋之外,也可以點擊其他社交網站上的內容,像是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使用者也可以直接從 Hashtag 串流和搜尋中發佈內容。

至於隱私方面,Facebook上的Hashtag也會符合自己原本所設定的開放對象,因此不用擔心不在開放權限中的使用者看見自己所發佈的Hashtag標籤內容。

約20%的Facebook用戶能夠率先使用新的Hashtag標籤功能,當使用者點選了Hashtag後,就可發現其他人針對該主題所張貼的內容了。

如同以往,在未來幾週內會逐漸開放並推送給所有使用者。該公司表示,不久將來,也會推出其他額外的功能,像是趨勢主題標籤(trending hashtags)。

圖片/資料來源:Bits
轉載自《網路資訊雜誌》

審核Facebook粉絲專頁的11項內容

審核Facebook粉絲專頁的11項內容

審核Facebook粉絲專頁的11項內容

你上一次修改Facebook粉絲專頁是甚麼時候?你有沒有善加利用Facebook的最新功能呢?作為專頁管理者,經常審核專頁以確保它沒有忽略到任何最新功能/更新是很重要的。

以下這個粉絲專頁審核指南總結了11個事項,讓你把專頁的潛能最大化:(參考文章)

1. 優化專頁封面照片

Facebook約在2個月前放寬了封面照的規定,只要文字沒有超過20%的版面,現在可以把你的網址和行動召喚性的文字放在封面照上。

2. 評估你的資料照片(Profile Image)

資料照片是用戶瀏覽動態消息時第一眼看到的影像,也是品牌的延伸,所以要善加利用它。

3. 審核標籤(Tab)的縮圖(Thumbnails)

標籤的縮圖位置在封面照片的下方,你可以展示3個標籤,讓粉絲點閱標籤裡的內容。最好用使用清晰的字體、簡潔而有召喚行動力的文字以吸引目光。還可以在封面照片加入箭頭指向這些標籤。

4. 有效運用標籤App

標籤app可以刺激互動,可以用在優惠活動上。專頁最低限度應該使用一個標籤app讓訪客可以登記電郵名單訂閱電子報。(Inbound Journals註:我還沒有做這一步呢 ><)

5. 用簡短的描述

在資料照片的下方的文字描述部份,可以加入企業品牌精準的說明,並列出網址。

6. 針對搜尋,優化“關於”的部份

編輯好以上描述文字後,還要審核一下“關於”的部份,包括:公司簡介、描述、基本資料、聯絡資料及使命。由於“關於”部份是會被搜尋引擎收錄的,所以確保它要包含你的關鍵詞,優化你的產品服務搜尋結果。

7. 設定專頁的短網址

如果你的專頁URL還含有一堆數字,現在是時候把它改為客製化的使用者名稱了,這樣好讓人們容易找到你的專頁,也可以把它用在行銷資料上。

8. 審核你的專頁類別 (尤其是本地企業)

如果你的事業有一個實體的位置,那就要確定把專頁的類別設定為“本地企業”。這樣用戶可以在你的位置上打卡,提高你的企業的知名度,讓打卡用戶的朋友知道;另外,“打卡”是“圖表搜尋”結果的一部份,所以當用戶搜尋本地店家時,他們的朋友曾經去過的地方的“打卡”紀錄,就會出現在搜尋結果裡。

9. 啓動“留言回覆”功能

這是Facebook在2013年3月新增的功能。被啓動後專頁可以讓族群在留言串裡針對某則留言作回覆,使互動更豐富。只要到管理員介面 > 點選編輯設定> 在左側點選“權限管理”> 在“留言”選項中,勾選“允許在我的粉絲專頁上回覆留言”即可。

10. 審核“管理員角色設定”

確定有權限進入專頁的管理員是有效的,是不是所有在名單中的管理員仍然是團隊成員的一分子呢?

11. 核查你的“通知設定”

專頁管理者最好到設定區核查一下通知的形式是否你所要的。

轉載自《inbound journals》

部落格內容沒有病毒式散播的6個原因

部落格內容沒有病毒式散播的6個原因

部落格內容沒有病毒式散播的6個原因

企業品牌如果想透過部落格作行銷,常會遇到關於內容的問題,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建構好的部落格沒有任何動靜,部落格文章沒有人分享。

遇到這種狀況,經營者可能要先思考以下的問題:

●我的客戶關心甚麼?
●我們產出的內容有沒有幫到他們解決某個問題、提供娛樂、或他們所要的資訊?
●我們產出的內容在平均水準以上嗎?還是我們把內容產出和內容行銷的任務交給實習生而沒有提供足夠的指引和訓練?

要創造人們關心並願意與朋友、同事、或社群分享的內容,你必須要積極主動地產出優秀的內容。雖然“病毒式”內容是每個企業在經營部落格的路程上都想達到的目標,但是如果你的部落格犯下了以下的毛病,則可能連在社群媒體上被分享的機會都沒有,更不要提病毒式散播了。(參考文章)

部落格內容不被分享(獲得病毒式散播)的6個原因:

1. 沒有分享的按鈕

要讓你的內容散播出去,你必須要把分享的阻力降低。也就是說,讓訪客非常容易就可以在Facebook、其它社群媒體平台、或透過email就可以作分享。也不要把分享按鈕設計得很小,然後隱藏在網頁底部。應該把這些按鈕放在顯眼的位置,讓訪客知道它們在哪裡並知道該怎麼做。

2.  標題很沈悶

內容的標題是訪客進入網站或在社群媒體上作分享時第一個被看到的東西。如果你的標題沒有提起他們的興趣的話,那麼他們為甚麼要看下去?

3. 你在社群媒體上沒有建立任何聯繫,或者你自己也沒有作分享

如果你寫了一篇貼文,但是卻沒有人看到或分享,那它有真正的存在嗎?如果你沒有在事先與受眾(和產業裡的重度分享者)做好聯繫,那麼可以說你還沒有做好部落格推廣的功課。如果你做好聯繫了,你還需要分享你自己的內容。理由是:如果你自己也不覺得內容值得分享,其他人也不會去分享。

4. 貼文只圍繞著你自己

這不是說你的公司、產品、產品功能、產品的顏色、你的財務計畫、客戶案例、或是你的公司活動有甚麼不好。只是,對於讀者來說,這些都不是那麼有趣的內容。想想看,你的潛在客戶關心的是甚麼,然後提供他們要的東西。

5. 你沒有以藝術家的態度創制內容

用制式化的方式產出的部落格文章永遠都不會是優秀的。如果你把你大多數的文章都視作獨立的藝術創作,而不是把它們當成從文章生產線出來的內容產品的話,你的文章會獲得截然不同的反應。

優秀的、有時效性的、有價值的文章,會比工廠式生產的文章獲得更多的分享。這也是為甚麼富啓發性的內容會獲得數以百、千計的分享的原因。

6. 你沒有足夠的練習達到純熟的技巧

每一個內容創制者都從產出平庸(或低於平均水準)的內容開始。首先你要接受這個事實。你必須要透過產出足夠的內容、獲得足夠的回饋、瞭解人們對甚麼有反應,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做到這點,就必須得花功夫。

(圖片來源:hmn)
轉載自《inbound journals》

Facebook有效PO文技巧分析報告

Facebook有效PO文技巧分析報告


(圖片來源:Buddy Media)

隨著Facebook行銷越趨成熟,品牌和行銷業者開始針對PO文策略提出更精確的問題,同時也意識到他們需要的不只是一個籠統的方式,而是更符合企業整體目標的具體社群策略。

如果你希望以特定的方式與粉絲互動,這份分析報告在PO文的各個面向上提供了一些可供參考的結果,包括:

●各種產業的最佳PO文日子、時間、及頻率
●最能引起Facebook用戶共鳴的內容型式
●有效的增加互動的PO文技巧

研究調查採用的方法

這份調查報告由Buddy Media進行,針對1,800個大型Facebook粉絲專頁的互動狀況,在兩個月內 (2012年4/1/-5/31)收集到的數據而得出。主要的衡量指標包括:

●讚的比率:每則貼文的讚 / 每則貼文的觸及人數
●留言比率:每則貼文的留言 / 每則貼文的觸及數
●分享比率:每則貼文的分享 / 每則貼文的觸及數
●互動比率: 每則貼文的讚 + 留言 + 分享 / 每則貼文的觸及數

註:所有付費觸及人數皆從分析中剔除;貼文的連結點擊沒有被計算在互動中(連結點擊不是

一個Facebook內部的互動指標,會使附有連結的貼文的互動率膨脹,而因此使衡量這些貼文變得不均衡)。另外,雖然這已經是一年前的數據,但是它所涉及的面向和基本原則仍然不變,因此還是具有參考價值。(下載完整報告)

最佳PO文日子

週末不能休息

報告結果顯示,品牌在週末PO文可以有效增加互動。在週末PO文的互動率比平日高14.5%。但是,數據顯示只有14%的貼文是在週六和週日PO出,而一般Facebook粉絲喜歡在空餘時間使用社群網絡,因此在週末的互動率這麼高。

一般而言,週一和週二的互動率不錯,而週三的互動率則比平均低7.4%。

各產業的最佳PO文日子

不同產業的最佳的PO文日子各異。這項調查深入研究各種產業在甚麼時候的互動率最高。以下結果顯示15個產業的最佳PO文日子,供大家參考。你可以利用它作為起步的指引,找出自己每週最能引起受眾互動的日子。

廣告和顧問產業:是週末的世界

汽車產業:在週一PO文帶動更多的互動

服裝和服飾產業:週四是好日子

消費者封裝式成品(CPG)產業:利用週末和週三

娛樂產業:要在週末娛樂粉絲

金融業:銀行在週日休息,專頁卻不能在這天休息

食品和飲料業:要預定在週末PO文

一般零售業:粉絲沒有週一症候群

健康與美容業:週日和週一最美

非牟利產業:看好週末

出版業:讓粉絲在週日趕上閱讀進度

運動產業:主要體育運動和互動均在週末發生

科技產業:要在週一PO文

電訊業:與粉絲在週一、週五、和週日互動

旅遊和休閒業:越接近週末互動越多

15個產業在Facebook上的最佳PO文日子
(圖片來源:Buddy Media)

有效PO文技巧總結

下面是調查結果的總結,它可以作為你在Facebook上PO文技巧的基礎。當你實際應用這些操作手法後,還要衡量它們的成效,然後再根據你獨特的粉絲特質調整策略。

最佳PO文日子

在你的產業的最佳PO文日子發文。利用互動率高以及其它品牌PO文較少的時間(如週末)為貼文作排程。

最佳PO文時間

在粉絲不忙的時間PO文。晚上8點到早上7點之間(非繁忙忙時間)的PO文互動率比繁忙時間高14%。

最佳PO文頻率

每天PO文1到2次的互動率比3次以上的高19%。關鍵是不要用過多的發文轟炸粉絲,堵塞他們的動態消息。

最佳PO文長度

貼文內容要保持簡短、簡潔、及準確。

最佳附件類型

使用圖片以增加互動(39%);純文字的近況更新的互動率也比平均高(12%)。

增加互動的PO文技巧

同時使用長版和短版的網址。如果貼文附帶連結,可以使用長的URL(互動率比短的高16%);但如果想要追蹤連結的點擊數則需要縮短的URL。

運用提問的方式以引發粉絲對話或留言。這種做法還可獲取粉絲的意見,對市場研究頗有效。

如果你想提出問題,最好在貼文的尾部發問以增加互動率(15%)和留言率(200%)。

運用填充題的方式帶動更多的留言。

使用表情符號與粉絲作溝通,並使品牌顯得更有趨。例如::D 和 :p 的互動率比其它“非表情符號”的平均值分別高2.4和2倍。

運用行動召喚(Calls To Action)的文字,明確地告訴粉絲你希望他們如何與你的貼文作互動。例如:如果在貼文中請求粉絲按讚、留言、及分享,粉絲作出相應回應的機會比沒有CTA的貼文分別高出3倍、3.3倍、及7倍。

運用較軟性的推銷關鍵詞,更有效地引起粉絲的共鳴。例如:在貼文中使用“得獎者”、“贏取”、“贈品”關鍵詞的互動率比平均分別高68%、46%、及42%。

小結:每個產業和粉絲團的特質都不一樣,以上的PO文技巧可以供我們參考,作為基本操作的基礎。實際應用後,還需要作相應的調整,並衡量它們的成效,然後再根據你的粉絲特質,優化你的PO文策略。

轉載自《inbound journals》

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

內容行銷=最新的搜尋引擎優化?

內容行銷=最新的搜尋引擎優化?

內容行銷與SEO搜尋引擎優化企業想增加網站流量,做好SEO搜尋引擎優化是其中一個關鍵。但是SEO不停地在演化,它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只要架構好一個網站,貼上一些普普的文章,再建立十來個連結,就可以期待好的排名這麼簡單了。

現在,你需要的是:1)建構一個優化的網站,2)持續地創造高品質的內容來吸引注意並解決人們的難題,3)建立幾百個,甚至幾千個多元的優質連結,4)在社群媒體網站上被大量的分享,才能經得起搜尋引擎演算法的恆變,最後長期地享受搜尋引擎帶來的流量。

問題是,我們都知道“連結”與“社群分享”是兩項重要的搜尋引擎排名因素,要建立這麼多好的連結,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資源;而如果你沒有甚麼值得被分享的內容,你也不會得到社群網站上的”Share”。

那要如何解決這兩項重要的SEO排名因素呢?

答案是:透過“內容行銷”。

讓我們來看看Neil Patel-財富500強企業,包括Amazon,惠普,通用汽車的網路行銷顧問-是怎樣評價內容行銷的:

 “內容行銷是目前最便宜最有效的做SEO的方式。創造高品質的內容不但能夠比人工方式更快速地建立連結,而且更加便宜。同時你的內容會自然地在Twitter, Facebook, Google+以及Pinterest上被分享。”

如果你還想瞭解內容行銷對SEO的影響,讓我們看看下面的例子:

內容行銷常用類型:資訊圖表
圖片來源:KISSmetrics

KISSmetrics案例:

KISSmetrics是Neil Patel創辦的網站,為企業與站長提供網路分析解決方案。

在過去兩年,KISSmetrics創造了47個資訊圖表(infographics)-目前最夯的內容型式之一。每個資訊圖表平均花費$600美元製作,總開支為$28,200美元。

統計顯示,在過去兩年,KISSmetrics透過這47個資訊圖表,獲得了以下的成績:

訪客:超過250萬
連結:超過40,000個 (來自3,700個不同的網域)
分享:超過40,000則推文與20,000個“讚”

如果你想以PPC廣告等付費SEO方式,獲得這樣的成果,你可能的花費是:

訪客:250萬位訪客 x $0.05美元/訪客=$12.5萬美元
連結:40,000個連結 x $20美元/連結 =$800,000美元
推文:40,000則推文 x $2/推文 = $80,000美元
“讚”:20,000個“讚” x $2/讚 =$40,000美元
總開支:$104.5萬美元

相較於花在資訊圖表上的$28,200,$104.5萬是一筆龐大的開支。

這個案例從數字上看似不適用於所有企業,但是它卻說明了內容行銷與付費SEO的一個核心分別。

內容行銷與付費SEO的差別

這個差別不在於104.5萬與2.82萬的差距。而在於:

內容行銷不受搜尋引擎的演算法更新的影響,而付費SEO的表現卻隨時受之擺佈

搜尋引擎在不斷地進化,它們可以“判斷出”你的網站是否有提供實質的價值。從長遠來看,“價值”就是它們想要看到的東西,用來決定你的網頁是否該排在搜尋結果的第一頁。

因此,與其把投資放在短線的排名與流量優化方案,還不如把資源投放在長線的方案:內容行銷上

如果你也認同內容行銷對SEO的正面影響,也想有效地運用內容行銷達到網站優化的效果的話,下面有一些關於製定內容的tips,供您參考:

1. 詳盡的內容

一般而言,短的貼文是比較容易閱讀與消化,但得到連結的機會也相較詳盡的文章低。當然你也不必每天都寫一篇論文;重點是要把焦點放在“品質”上

2. 容易消化的資訊圖表

如果你有能力把一個複雜的概念,用視覺的方式,簡單明瞭地呈現,你很可能會引來大量的訪客。

3. 社群

擁有社群網站作為分享平台,是內容行銷策略的重要一環。所以,今天就選定一個對你有效的社群網站(如Facebook),然後集中經營它,透過它播送你的內容。

4. 要持續

像很多事情一樣,恆心是致勝的要素。如果你不能持續地發送內容,即使你的內容很棒,你的內容行銷企劃也很難獲得高回報;而即使你每週或每兩週只能發送一篇文章,只要你能持續地做,就會看到成果。

總結:把重點放在內容行銷上,這樣可以幫助你建立品牌形象與威信。一旦建立後,SEO也自然到位了

轉載自《inbound journals》

內容行銷指南

內容行銷指南

內容行銷指南內容行銷雖然是一種較新的行銷概念,但事實上,如果你曾經通過部落格或Facebook發送與你的企業相關的資訊,你其實已經在做內容行銷而不自知了。

簡單而言,內容行銷就是透過傳送免費的內容給客人,以贏取他們注意的行銷方式

與傳統廣告不一樣,內容行銷不會干擾客人,它只提供客人“要的”內容,以取得他們的“允許”,讓你進一步推銷你的產品或服務。因此行銷大師Seth Godin也稱它為“以徵得客戶允許為基礎”的行銷模式(Permission Marketing)。

如果你想對內容行銷有更深入的瞭解,然後可以有效執行這套行銷方式,希望這篇指南可以對你有所幫助。本文將針對下面的議題作全面的說明:

●傳統廣告的缺陷
●深入瞭解內容行銷
●內容行銷的優勢
●如何讓你的內容行銷更有效

傳統廣告的缺陷

要瞭解內容行銷為甚麼會在近年崛起,我們先要看看傳統行銷方式的不利因素。

傳統的行銷模式一般以廣告為主。企業會製定各類型的廣告(如廣告牌,雜誌廣告,電視廣告,電台廣告等等),以“干擾”的方式,呈現在客人面前。

客人在“看到”這些廣告時,往往都是在做或想做其他事情,如看電視節目,聽廣播節目,看雜誌內容等。在客人眼裡,這些廣告沒有特別的價值,因此也沒有甚麼誘引使他們想看下去。在某種程度上它們是一種干擾。

傳統的廣告高度倚賴好的位置,巧妙的用詞,以及超凡的創意,才能吸引到客人短暫的注意。有效的廣告必須做到在數十秒內,吸引到注意外,還同時能把品牌的信息傳達出去。

這是一項不容易的任務,而且這些傳統廣告有三點缺陷:

●只能吸引客人短暫的注意(假設真的有吸引到的話)
●對客人是一種干擾
●非常昂貴,尤其是當廣告不成功的話

針對以上的缺陷,是不是有其他方式,可以不造成干擾,吸引客人,讓他們願意聽到或看到你的信息,而不是想避開呢?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內容行銷

深入瞭解內容行銷

內容行銷是透過提供客人想要的媒體型態的內容,而取得允許去推銷產品或服務。這些內容有很多型式,常見的例子包括:

●部落格貼文
●白皮書
●指南
●影片
●播客(podcast)
●資訊圖表(infographics)

無論是採取哪種型態的內容,重點是必須附有價值,例如有教學性質的,或有娛樂性的。而且客人必須可以免費取得這些內容。

讓我們看看下面三個企業成功運用內容行銷的案例:

Toyota.com.tw

Toyota 在內容行銷上給我們提供很好的例子。他們給客戶大量有用的內容,像下面的“購車指南”的7個步驟,它提供了有價值的互動資訊,幫助客人選購一台合意的汽車,大大提高了把網站訪客轉換成客戶的效率。

內容行銷案例

BuyCarTV.com (Go車誌)

Go車誌致力於提供國內外最新的汽車資訊,網站內容豐富,它的影片專區提供了大量的內容,如國內新車試駕,海外新車試駕,原廠影片專區等等。它在YouTube頻道上載的影片觀看總次數超過2,400萬。這些內容是消費者想看的,既有用,也有娛樂性。

內容行銷實戰操作

Starbucks.com

Starbucks示範了如何透過內容,達到吸引顧客並與他們建立關係的方式。在下圖中,可以看到Starbucks提供了客人想要看到的資訊,如各種Starbucks商品的營養標示與成份。另外還有詳細的咖啡豆商品資訊,引導客戶如何挑選合意的咖啡豆,結合影片與客戶評價。

Content Marketing 案例

看過這些內容行銷的實際例子後,讓我們來看看內容行銷比傳統行銷優勝的地方。

內容行銷的優勢

相對於傳統行銷模式,內容行銷有很多廣告無法做到的好處:

1. 提供有價值的內容

因為有用,有價值,客人不會像面對傳統廣告那樣,選擇忽略或離開;他們會花時間看完你的內容,瞭解你的品牌,與你的品牌建立關係。這個過程可能會需要一些時間,但他們會主動吸收你的信息,在時機成熟時成為你的客戶。

2. 提供教學性的內容

有時候,一個潛在客戶還沒有成為你的客戶的原因,並不是他不需要你的產品(或服務),而可能是他還沒有認知到你的產品的價值,甚至他還不知道他需要這個產品。 媒體形態的內容(如部落格貼文,YouTube影片等)的其中一個優勢在於它可以”教會“客戶關於產品存在的價值,最後引領客人購買你的產品。

3. 創造與客戶互惠的感覺

任何事情都在按照因果定律運作。當你提供讀者免費優質的內容後,他們會在某個時間點產生要作出回饋的意願。譬如說,你的企業透過內容,如精準的,正確的,完整的健康資訊,幫助客人恢復健康,提高生活品質,他們在適當的時候會購買你的產品投以回報。

4. 以免費的方式吸引客戶

在不需要買Pay-per-Click廣告或其他傳統廣告的情況下,你可以透過一片有內容的部落格貼文,吸引數百名訪客。當然這裡說的“免費”方式,並沒有把時間成本算進去;但是如果你有策略性地撰寫一片貼文,或者錄製一段影片,這些內容可能花你3-4個小時,但它們的效果是持續的,回報也是長遠的。相較於傳統廣告,一旦當你停止付費,流量就會驟降。

5. 創造可供分享的內容

如果觀察在網路上一般人喜歡分享甚麼,你會發現“內容”是被分享得最多的。在Facebook上,大多數的用戶會分享各種內容(如一張很棒很吸引人的圖片,一篇感人的文章,一段有趣的或教學影片等)的連結,而不是一個網站的連結。

如果你的內容在社群網站上被分享,它的效應是以分享者的網絡大小而倍增的。譬如某人在FB上分享了你的文章,如果他的朋友圈中有10個人喜歡你的文章而再分享出去,那你的內容又再以倍數被分享而增加曝光。

6. 提供SEO優化的好處

我們知道,每當你在網站上發貼文後,搜尋引擎就會收錄該內容。想像以下,如果你持續地每週都增加一篇新的內容到你的網站上,一年後你的網站將有約50頁網頁在搜尋引擎索引裡。假設這50頁網頁中,大部分的內容都是精準的,對你的目標客群有用的,這些網頁就有機會取得較好的搜尋引擎排名,而獲得搜尋引擎的自然流量。

7. 增加流量

由於內容有各種型式,如果你創造不同類型的內容,你的流量來源就會增加。例如:來自部落格貼文的流量,可能與來自YouTube影片的流量是不一樣的族群;而從iTunes聽到你的Podcast(播客)的聽眾也可能與YouTube訪客是沒有重疊的。因此,如果你的內容較多樣化,你的流量來源亦然,這樣一來,你就為你的網站開拓了多元化的內容而增加流量。

8. 精準地鎖定目標

任何一個行銷專案的主要目的,是把你所想要傳達的信息送達到最多的,最精準的目標群眾面前。目標群眾的人數約多,你的曝光率越高;而精準度越高,這些目標群眾成為你的客戶的機率也越高。

透過內容行銷,你可以製定各種符合你的客人的內容。這種內容較有機會把你的訪客轉換成客戶,購買你的產品。如上述的案例,Toyota 提供給客人各種有用的資訊,幫助客人瞭解每一種產品的性能與特點,進一步引導客人選購最適合他們的汽車。這些資訊吸引有買車意願的精準客人。當然這些客人最後不一定全部都會購買Toyota的汽車,但是這種內容行銷方式卻可以大幅提高客人的轉換率。

如何讓你的內容行銷更有效

如果你同意這些內容行銷可能會帶來的好處,那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這四種有效操作內容行銷的技巧:

1. 製定你的客人想要看的內容

很多企業都會在網路行銷上犯一個同樣的錯誤:在網站上寫一堆關於他們企業的內容。事實上,大多數的客人並不關心你的企業。他們關心的是-他們自己。因為這是人性;但知道這點是好的,因為你可以有效利用這種人的特性。因此我們也在不斷地重複一件事:創造你的客人“需要”的內容,以獲取他們的注意。他們所需要的內容可以是富教育意義的,也可以是有娛樂性的;型式方面,它可以是一片文章,或是一份詳盡的指南,或者是一段影片。總之,任何能滿足客人需求的內容。

2. 以發送對客戶有用的內容為主(偶爾推廣你的產品)

如果你打算提供有價值的內容給你的客人,那你最好大部分時間都發送此種內容為主,但偶爾可以推銷一下你的產品。譬如80-90%的內容都是免費優質的,其餘的可以做銷售用。

3. 提供常青的有參考價值的內容

有價值的內容往往符合兩點特質:常青的議題與有參考價值的內容,例如:”如何建構WordPress網站“,這樣的內容主題鮮明,關鍵字明確,提供非常有用的價值,而且是常遠有用,有參考價值的資訊。這種內容最大的好處是它可以長遠地提高你的行銷回報。

4. 利用其他網站發掘客人需要的內容

要知道你的客人需要甚麼內容,有很多方法,如:運用關鍵字搜尋工具,翻閱與你的產業相關的書籍雜誌等等。還一個很方便也很有效的方法是瀏覽與你的產業相關的但營運的較成熟的網站。

當你找到這些網站後,你可以查看他們的部落格文章,看看有哪些貼文有較多的“讚”或“分享”,有哪些貼文引起較多的迴響如評論。

花點時間做一些功課,調查一下甚麼樣的內容主題在你的業內是熱門的,他們都用甚麼樣的標題與關鍵字,或者採用甚麼樣的型式等等。這種調查方式可以幫助你擴展你的思維,啓發靈感,並且提高你的內容的精準度,最後增加流量。

總結:希望你看完這篇指南後,會對內容行銷有更深的瞭解,然後按照上述的方法,製定計畫,創造更多的流量,客戶與更佳的業績!

轉載自《inbound journals》

制定內容行銷策略的4個W

制定內容行銷策略的4個W


“內容行銷”是一個創制精準內容、導入受眾、引發互動,並影響他們的購買決策的過程的實踐。這個過程與傳統行銷手法的最終目的是一樣的,只是現在的行銷業者可以透過搜尋、社群媒體、及行動等技術,傳送對受眾有意義的內容,而傳統的廣告則是把產品或服務“推”到客人面前,以求“買得”客人的注意。

而在內容行銷指南中,我們談到傳統廣告的缺陷。現在更有效的方式是透過創造更多精準、有價值的內容來贏得受眾的注意。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延續這個議題,探討如何制定一套有效的內容行銷策略,和過程中涉及到的4個W。

製定內容行銷策略的4個W

Why→目標

在製定內容行銷策略時,你應先了解:為什麼要進行內容行銷?內容行銷的目的是什麼?你希望透過內容行銷策略達成什麼目標?例如:引導轉換、培養潛在需求、管理顧客關係、創造交叉/向上銷售……等。而無論你的目標是甚麼,你必須要維持他們對你的高度興趣,在不強迫的狀況下對你的服務和能力產生信心;透過創造吸引他們的內容,持續與之溝通和參與互動。

Who→目標受眾

你創造的內容必須圍繞在目標群眾身上,如果不了解他們想要的(desire)、需要的(need)是甚麼,你產出的內容將不會成功。所以必須了解那些關心你的產品或服務的人,以及你想吸引的人是誰,並且最好先建立一套清楚的角色情境描述。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認為內容的目標群眾跟最終的購買群眾是一樣的。但事實並不如此。例如,一間大學主要的目標群眾可能是即將畢業的高中生,但還有其他受眾,如:學生家長(因為通常他們才是在付學費的人)、特殊申請人員(如體育運動員)、校友(有募款、社會資源回饋需求)等。雖然每一種角色的基本概況都是希望能夠掌握訊息,但是具體的面向卻有差異。因此了解他們的目標和渴望是什麼、他們透過什麼媒體管道尋求解答、能用什麼方法接觸他們……等非常重要。當你越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你就越能夠接近他們。

Where→他們都在哪裡?

現在where已經不是單純指目標群眾瀏覽的網站,而是指整個情境脈絡,甚至包括時間和空間。例如:一個搭捷運上班,用iPhone看Facebook動態消息的消費者,跟一個在家裡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同時用Zite閱讀資訊且按讚的爸爸,就是完全不同需求的使用者情境。為了了解他們的影響範圍跟關聯事物,觀察哪裡才是他們會去發現且分享故事的地方是最重要的。

What→內容

了解任務目標(goals)和不同的目標群眾的需求後,接下來就是說故事時間了。事實上,最棒的銷售人員就是最會說故事的人。他們會透過故事建立信任感、傳遞可記憶的資訊、並創造急迫感。那些被呈現出來的故事和型式,就是內容行銷的實質內涵(也就是What)。

因此,你必須透過有效的數據分析工具,深入瞭解你的目標受眾,幫你發現“甚麼故事”、“甚麼型式”可以激發互動與分享,是產品開箱文?產品使用影片?案例?資訊圖表……?

簡單而言,製作內容涉及到三個面向和過程:

1. 目標群眾是誰:上面提到的 Who + Where

2. 內容的型式是甚麼:有價值的資訊、部落格文章、貼文、圖表、洞察報告、白皮書、簡報、影片……等。

3. 對群眾有什麼好處:內容能夠幫助他們解決什麼問題,例如挑選學校的困擾……等。

Content Marketing Institute的報告指出,大多數(64%)的B2B行銷人員覺得製定足夠的內容是最大的挑戰。此時你可以透過內容策展協助你產出內容。可參考內容策展的4個成功案例

當你開始創造內容且持續與目標群眾溝通後,你必須追蹤並建立一套評估標準,去衡量這些內容所達到的成效(觸及、參與互動……等)。這會過程會為你提供必要的回饋,幫你決定哪裡才是最值得投資的地方,以達成最佳的行銷結果。最後你會發現,內容行銷最重要的優勢之一是增加顧客的信任感,進而協助提升品牌資產,當他們更喜歡你的品牌,她就更有可能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甚至成為品牌的擁護者

圖片來源:buzzfarmers
轉載自《inbound journals》

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改善粉絲專頁觸及人數的10個做法

改善粉絲專頁觸及人數的10個做法

改善粉絲專頁觸及人數的10個做法

在2012年暑假期間,Facebook新增了一個叫“觸及人數”(Reach)的指標,告訴粉絲專頁管理員有多少粉絲看到他們的貼文。這個指標主要有三個面向:自然觸及人數(自然生成)、粉絲觸及人數、及病毒性觸及人數(病毒式散播)。

自然觸及人數告訴你有多少人在他們的動態消息中看到你的貼文

自然觸及人數=看到貼文的人,包括粉絲和非粉絲
(這個數據在每則貼文的左下方就可以看到)

粉絲觸及人數告訴你有多少粉絲在他們的動態消息中看到你的貼文

粉絲觸及人數=看到貼文的專頁的粉絲
(這個數據要從洞察報告中的Excel檔下載)

病毒式觸及人數則是上述數字的延伸。當某人對你的貼文按讚或留言時,他/她的朋友在動態消息中看到這個動態後點閱你的專頁,這個過程所產生的觸及人數即形成“病毒式觸及人數”。

這些數字雖然不是100%準確,但是AgoraPulse(Facebook專頁監測工具)的創辦人Emeric Ernoult指:“在Facebook上測量出來的觸及人數比在其它媒體上要準確很多。” 所以,我們就暫且把Reach用作一個指導我們經營粉絲專頁的指標吧。

那麼要如優化粉絲專頁的觸及人數呢?在這裡與大家分享Mari Smith製作的Slide Show內容,可以幫助我們改善每則貼文的觸及人數,使更多的粉絲和用戶看到我們的貼文,以增加專頁的活力。

改善觸及人數的10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1. 追蹤時間和頻率

根據統計,粉絲會隱藏貼文的主要原因,包括:
●專頁過於頻繁地PO文
●PO文不切題

透過洞察報告的數據,我們可以找出高流量的時段在甚麼時候,也可以防止我們不要犯上述的兩個錯誤。

2. 測試“瞄準受眾”的功能

PO文時,在“目標設定”中選擇一種或多種的過濾方式,找出哪一種受眾的觸及人數最高:(根據這些瞄準方式所產生的受眾人數規模會即時更新,最低瞄準人數是20人)

●性別
●感情狀態
●教育程度
●感興趣的對象
●年齡
●地點
●語言

3. 變化內容型式

專頁管理者可以根據內容的屬性混合下面的幾種內容型式。這裡的重點是:沒有一種做法是適合所有專頁的,因此必須要作測試、試驗、追蹤、和監測。

●文字近況更新
●圖片
●影片
●問題/poll
●里程碑
●活動
●優惠

4. 加入召喚行動(Calls To Action)的文字

根據HubSpot的統計結果,有加入“分享”字眼的貼文,會獲得較多的分享、留言、及讚。基本上召喚行動(CTA)有兩種型式:

●社群相關的CTA:用以增加在Facebook上的互動
●把粉絲導離Facebook:用以增加網站的登記人數、點閱數、銷售等。最長用的CTA包括:點擊這裡、今天就登記、領取你的門票、加入我們、快點回覆等文字。

CTA的重點是:

●CTA的意思要非常清晰
●遵守每則貼文只有一個CTA的原則

5. 加快回覆時間

透過以下關於回覆率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回覆時間的重要性:

●在Facebook上PO出的問題,從2012年第2季至第4季,即增加了26%
●企業在社群上收到的問題中,有45%沒有獲得回覆
●企業在Facebook上的平均回覆時間是13.7小時

SocialBakers推行的Socially Devoted(致力於社群)的倡議,為客服設定了新標準,符合Socially Devoted的企業品牌必須做到在專頁上有超過65%的回覆率,並作及時的回覆。

針對回覆的議題,企業要注意幾件事:

●考慮投資在有熱誠的社群經理身上,關鍵是要給他們適當的訓練,包括如何做好優質的客戶服務,但同時也要具說服力。
●專注即時的互動
●根據情況回覆粉絲的貼文和留言

6. 購買更多的觸及數

如果有廣告預算,投放Facebook廣告可以有效增加觸及人數。可以考慮下面的幾種廣告類型:

●推廣貼文
●動態贊助
●專頁按讚廣告

7. 主辦活動

根據粉絲的特質和需求,可以設計各種活動增加觸及數,例如:

●“營業時間”活動:如在10:00am至12:00pm開放專題即時回覆時間
●“週五專家”活動:在固定時間帶動較多的流量

自然觸及人數的秘訣:主辦例如“週五粉絲專頁”或“週五專家”的活動,可以作為在舉辦大型活動前的推廣動作,可以增加自然觸及人數。

8. 運用“焦點粉絲”

把焦點放在粉絲身上,可以展現善意、在社群上人人平等、表明專頁是關乎粉絲而不是你的理念。下面幾個做法可以供大家參考:

●週五粉絲專頁
●“推廣你的事業”
●本週粉絲

9. 舉辦比賽

根據Facebook的規定,舉辦比賽必須使用第三者的應用程式。Tabsite.com的這篇文章指出,專為在Facebook上舉辦比賽用的Apps是一個口碑行銷的好方法。這個做法可以讓粉絲與朋友分享關於比賽的細節,借以增加觸及人數。

10. 建立興趣專題清單

建立興趣專題清單可以有效增加觸及人數,重點如下:

●加入公眾人物的個人Profile和粉絲專頁以增加受歡迎度
●圍繞相關的主題
●加入你自己的專頁/profile
●經常性地作監測(必要時移除不相關的內容)

關鍵:必須教導粉絲和朋友訂閱該清單並加入到“最愛”中。

投影片來源:Mari Smith(圖片來源:deviantart.com)
轉載自《inbound journals》

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

從NoFollow看SEO的未來

從NoFollow看SEO的未來

NoFollow是什麼? 就是在建立網頁的連結時,加上的一個宣告。這個宣告要幹什麼? 為什麼需要這樣的宣告? 我們來看看吧 ...



(1) 例如網頁中有一個連結,其原本的連結寫法如下:

<a href="連往的網址">這裡是連結</a>

(2) 當加上NoFollow之後,變成如下:

<a href="連往的網址" rel="NoFollow">這裡是連結</a>

這兩種的連結寫法差別就是:

(1)的寫法是正常的連結寫法,所有搜尋引擎都會循著「連往的網址」,去進行內容索引與搜尋排名。但是(2)的寫法來說,Google跟Bing搜尋引擎的態度是~不索引、不排名。其他搜尋引擎對於(2)的寫法,會有異於Google與Bing的處理,在此就不另外討論。

所以rel="NoFollow"這個宣告,意思就是「我對於提到的這個網址,只是提及但不加以背書。」

連結就連結,為什麼需要這樣的聲明呢?

在說明為什麼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一個日常生活都會碰到的例子。你是否經常會在婚喪喜慶的場合,看到有達官顯要送來的匾額或是花環? 在很久以前,這些匾額或是花環是名流的象徵,但是後來這些習俗已經變成民意代表的選民服務,只要你向民意代表申請,你就可以暫時充當名流。

最後,達官顯要送來的匾額或是花環已經失去了彰顯身份的意義。

連結也是一樣,網路剛發展的時候,大家做網頁都是認為這個網站不錯,才會建立連結連到該網站,所以當時被連結是一種無上的榮耀。

但是,有人漸漸發現,建立一堆連結(backlink)可以讓網站提升在搜尋引擎的地位。所以一堆假連結就跟達官顯要送來的匾額或是花環一樣,也讓連結失去了榮耀的意義。

所以Google才在2005年開始推動rel="NoFollow"宣告,主要是對付comment spam (留言垃圾)。讓所有的Web 2.0系統,具有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 使用者產生的內容)功能的留言,可以把訪客留言加註NoFollow,讓搜尋引擎瞭解哪些是不要列入索引的連結。

所以有人怪罪NoFollow,其實是不正確的看法,他是無辜的。該怪的是spammer (垃圾製造者),因為有垃圾,才讓搜尋引擎必須想辦法抵制。

當spammer發現comment spam (留言垃圾)被擋了之後,開始轉而自己設置網站,製造自己需要的連結、交換連結、或是向其他地方購買連結。

因此Google的Matt Cutts又於2009年,宣佈NoFollow不只使用在對抗留言垃圾,也會用在一般的連結上,也就是現在我們知道的NoFollow作用: 「我對於提到的這個網址,只是提及但不加以背書。」

基本上我們也不喜歡NoFollow,但是在搜尋引擎的演算法在未能往上跳一級之前,還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嗎?

如果說不要有NoFollow這個宣告,讓搜尋引擎自己去判斷各連結存在的價值,當某人在網站上提到一家壞公司的網站,並且列出連結,搜尋引擎如何知道意思是「讚」還是「幹」?

連結跟一般學術論文的「引用」還是不盡相同的。撰寫學術論文的人,都是專業人士,他知道他的引用所代表的意義,並且「引用」代表的是我看到他的說法,我同意他的敘述,或是我不同意他的敘述。但是不管同不同意,被「引用」都是一種份量的象徵,大多數情況,你不會去引用一個沒價值的內容,然後不同意他的說法。

所以學術論文的「引用」跟網頁連結所代表的意義是有差距的。

如果把NoFollow拿來抵抗link spam (垃圾連結)有用嗎? 既然是link spam,當然就不會加上NoFollow,所以加上NoFollow有些「自清」的意味。所以要讓link spam消失,問題是在搜尋引擎的演算法 (例如link farm detection),如果spam score(垃圾分數)很高,而又沒有NoFollow,那就處罰了。

總之,會出現這些讓人覺得很礙眼的宣告,最主要原因在於「垃圾製造者」太多了,所以搜尋引擎想以NoFollow來發揮一些功能,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SEO的未來,雖然靠的是搜尋引擎演算法的精進,但是再怎麼精進,如果SEO操作者沒有認清楚,讓網路上充滿一堆垃圾操作,最後企業會放棄SEO,最後受傷最重的是SEO相關所有人。

轉載自《台灣搜尋引擎優化與行銷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