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8日 星期三

4項優化facebook粉絲團的方法

4項優化facebook粉絲團的方法

在facebook不停更改塗鴉牆運作方式的過程中,有些優化粉絲團的方式,是久經考驗的,接下來就讓助教來跟大家分享這4項方法吧!


1.發佈圖片內容

根據國外HubSpot的研究1,545間B2B與B2C的公司後,他們發現圖片能夠帶來比動態與連結平均多53%的讚跟104%的回應,藉此也能夠引發更多粉絲對於品牌的討論與信任,更能增加Edgerank上的排名與優勢,善用內容的圖片創造更多與粉絲的互動吧!

2.以照片為主的廣告計劃

facebook將會以圖片為主的方式放大相關圖片內容,不管是塗鴉牆或是廣告,圖片不僅僅只是把美麗的視覺圖片放上內容,也能夠增加更多的描述,使你的內容與描述能夠在塗鴉牆上更清楚地被看見。

3.增加打卡優惠

當facebook啟動了Graph search之後,搜尋的結果往往都是依照地點顯示,例如你搜尋飲料,就會出現在你四周圍的飲料店地標,facebook已經改變地標顯示在facebook塗鴉牆上的顯示方式,將會有包含地圖的地標被顯示在塗鴉牆上,所以助教建議你先設定好地標,提供打卡優惠給常來打卡的常客們。

4.聚焦在你社群的宣傳者

隨著塗鴉牆顯示排序的改變,大多數的facebook內容都是你的朋友所張貼的內容,這意味著即便有人喜歡你的粉絲頁並按了讚,他們可能永遠都看不到粉絲頁的內容,所以必須要儘快找到屬於你的社群宣傳者,不管這些人喜歡你的產品裡的什麼元素,或是喜歡你的行銷方式,亦或者他們關心你下一項產品什麼時候推出,你都應該要好好觀察他們的行為,針對他們喜歡的內容進行內容企劃,增加品牌曝光的機會。

轉載自《dcplus 數位行銷實戰家》

9項口碑行銷要點

9項口碑行銷要點

1.確認讓粉絲傳遞什麼口碑
2.確認口碑要服務的對象是誰
3.了解傳遞口碑的環境是什麼、是否能累積、分析口碑資料
4.討論要用什麼創意策略
5.策略是否跟商品的正面口碑相互連結
6.是否有應付突發狀況的流程
7.訓練好危機管理的應變能力
8.持續收集口碑改良服務與公司流程
9.優化口碑對企業文化的改變與影響



轉載自《dcplus 數位行銷實戰家》

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

Apple正在嘗試改變iTunes應用商店排名演算法

Apple正在嘗試改變iTunes應用商店排名演算法

Apple可能正在嘗試改變iTunes App Store的排名演算法,在對iTunes App Store的App排行中將App的評分以及其它一些新的因子也考慮進去。目前尚不得知這些改變能否給App排行榜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還是只屬於試驗性質。然而,這些變化會導致眾多App在排名上有漲有跌,無論這些App在下載量上是否有變化。

以往,iTunes App Store每15分鐘就會更新排名,讓開發者能夠時刻關注到產品走向以及最新發展。而最近開發者每隔三個小時才會看到iTunes App Store排名的更新。

不管演算法更新的方式如何改變,提升APP的品質才是提升排名的不二法門。


轉載自《dcplus 數位行銷實戰家》

5項強而有力的內容行銷策略

5項強而有力的內容行銷策略

內容行銷正在改變網路上商業如何連結客戶與定位品牌等經營的方式。根據國外公關公司的研究顯示,70%的受訪者認為內容行銷,能讓內容更靠近被行銷的公司,將近60%的人說內容行銷幫助公司內部做出更好的產品決策,不管是創造商機或者是增加銷售力度或是提高搜尋引擎能見度,內容策略在成功的行銷方案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接下來提供開發內容行銷策略的五項技巧:

1.從策略開始,不從戰術。

許多用心良苦的行銷人員經常跳過內容行銷策略直接進入內容行銷戰術,內容行銷策略只是整合行銷策略裡的其中一項組成,我們需要先瞭解觀眾與他們的動機,接下來是需要開發訊息,這告訴我們什麼樣的訊息管道與訊息內容將會最吸引觀眾,最後請記住要記錄測量這些管道與內容。內容行銷的計劃應該要充分利用公司核心市場策略,與驅動市場知名度以及提高銷售管道前景的策劃方案,且不管採用什麼樣的策略,都要保持執行的紀律。

2.不要忽略公司內部資源。

當我們開始建立了堅實的內容策略,是時候開始增加內容策略的執行內容;我們當然會利用公司思考的核心概念,但也有隱藏的寶石在整個組織裡。可以參考銷售團隊與客服部門代表的觀點。這些團隊成員平常從事的工作都是與客戶之間的對話與溝通,可以分享更多有觀點的意見給客戶;亦可參考公司內部教育課程,你是否有和員工或者外部供應商交換彼此行業的最新趨勢?有時候偉大的內容就藏在眾目睽睽的眼光裡,等待我們發現且利用它。

3. 伺機而動。

憑藉穩固的內容策略,組織可以在辨識良好內容上更加敏捷與伺機而動,這意味著團隊在製作策略內容上,準備與理解的差異。隨時準備好搭配與時事相關的內容,調整在各個訊息管道與訊息內容上的編輯,增加給客戶潛在內容的曝光機會,以洞察力製作更適切的文章與圖片,增加有意義的對話。

4.做出正確的投資。

有效的內容行銷是正確利用資源唯一的可行方案。指定一個團隊共同分擔創造內容的責任,建議以公司內部人員優先,專注在打造一致的宣傳內容上;同時也必須要確保團隊能夠做出消息傳遞與品質保證的一致審查過程,保持訊息更新的速度確保內容及時,讓團隊持續對內容負責。內容行銷正在改變每間公司做數位行銷的方式,在這之前要先重新塑造團隊做事情的方式是正確的。

5.確保可採取行動。

這是評估您內容如何可激發觀眾行動至關重要的一環,有效的內容行銷並不是在銷售,是在教育與協助客戶,希望閱聽者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方法和思維,這也是如何打開雙向溝通的大門與建立與顧客之間良好關係的機會。

不要羞於分享自己所寫出的內容,當我們幫助讀者理解一個複雜的話題,或是提供了獨到的見解,最終,讀者們會將我們當作一個有信譽且有價值的訊息來源。

轉載自《dcplus 數位行銷實戰家》

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4個秘訣成為社群媒體寵兒

4個秘訣成為社群媒體寵兒


社群媒體是近年炙手可熱的話題,藉由分享、轉貼等快速散佈方式,可使默默無聞的市井小民,一夕之間成為家喻戶曉的大人物。企業家雜誌(Entrepreneur)的網站專欄作家布萊恩‧帕特里克(Brian Patrick Eha)表示,雖然社群媒體提供一個公平的競爭平台,但各品牌仍有追隨者數量上的差距,因此企業主可藉由以下4個秘訣,成為社群媒體寵兒,以不一樣的經營策略提高自身影響力。

1.製作高品質內容
想在社群媒體占有一席之地,首要提供有品質的內容。社交媒體行銷專家馬里‧史密斯(Mari Smith)表示,內容具雙重功能,一是發表的內容促使你成為意見領袖,二是與他人分享的內容互動,例如投資人蓋‧川崎(Guy Kawasaki)能將自己的想法與他人內容融合,成為質量兼具的觀點,便是巧妙地運用社群網站、發揮影響力的實例。

2.高開放性與參與度
史密斯認為,對觀眾來說,開放性與參與度相當重要。企業家加里‧根納季(Gary Vaynerchuk)體現了此一原則,常在推特上與粉絲互動,且一視同仁、回應快速。這對根納季有什麼正面效果呢?史密斯說:「人們喜歡它,如果得到加里的回應,即便只有一個笑臉,粉絲也會覺得:『老天!加里回我了!』」

3.專注於特定利基
在社交媒體上,可以包羅萬象、提供大雜燴內容;也可以選擇專注在特定領域。史密斯認為,相較於通才,專家往往能吸引更多聽眾,因為社群媒體是嘈雜的環境,擁有一個特定主題能使自己脫穎而出。

4.擁抱每個社群媒體的獨特文化
史密斯表示,每個社交媒體都有「獨特文化」,最好的用戶是接受每個社群媒體的不同特性,而非在不同平台上分享相同的內容。以新澤西州(Newark,N.J.)市長為例,他在推特(Twitter)上常回留言、參與民眾談話;在Facebook上則以上傳活動照片為主。

資料來源:經理人雜誌
轉載自《dcplus 數位行銷實戰家》

2013年8月23日 星期五

行銷管理三忌的部份

行銷管理三忌的部份


1. 沒事找事做:行銷不是一定要很忙才叫做努力,實際上行銷宣傳是比較靠智慧的事情,不像業務人員比較需要靠勞力與時間,所以能什麼都不做就行銷出去才是上策,各位應該分辨「做網路行銷」與「被網路行銷」的差別,如果自己不做網路行銷就可以在網路上被行銷,那何必去做網路行銷呢?所以行銷管理第一忌諱沒事找事做,簡單講就是喜歡整天坐在電腦前面很忙的樣子,但是明明就是在開心農場種菜的那種心態。

2. 什麼都想做:做行銷跟談戀愛有點類似,要專情才會開花結果,那些心猿意馬、一心多用、見風轉舵的,多半撐不到成功的那一天,再好的企劃也是需要執行時間的,什麼都想做的人很容易在一個企劃沒執行完畢之前,就把執行力量分散到其他的企劃,那不僅容易失敗,而且失敗的原因都是自己。

3. 做到沒事做:事情做完了在行銷管理上不見得是好事情,因為有時候目標與KPI還沒達到就沒有企劃案可以執行,很多人會因此而慌亂。所以我常常建議創業家或行銷企劃人員,在腦筋還清楚的時候,一次把一年份的行銷計畫做出來,這樣才不會到業績不好的時候還要去面對沒有創意的問題。

做行銷真的很難又很簡單,但是如果可以把創意發揮在企劃力,把時間花在執行力,並且多掌握這三要三忌,至少會有80%以上的成功機率。

轉載自《有錢人想的都一樣》

2013年8月21日 星期三

台灣瘋臉書 全球第一 千萬人天天上線

台灣瘋臉書 全球第一 千萬人天天上線

台灣瘋臉書 全球第一1千萬人天天上線 台灣人瘋臉書程度全球之冠。據臉書(facebook)官方昨首度公布的台灣用戶數據­,每天至少1千萬人上臉書,以台灣2335萬人口估算,等同每10人中有逾4人每天用­臉書,比任何國家的民眾對臉書還「黏踢踢」。學者認為,台灣人黏臉書的程度高於以往任­何網路平台,但能不能將「按讚」化成實際行動,有待觀察。

據臉書官方數據,台灣每月平均1400萬人用臉書,每天約1千萬人上臉書,其中710­萬人透過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登入,每天至少用一次的活躍用戶佔每月活躍用戶比率達7­1%,較香港67%及全球61%要高。

據臉書數據,香港有430萬人每月至少使用臉書一次,290萬人每天使用。臉書雖未公­布全球數據,但據香港《蘋果》昨報導,香港臉書用戶佔人口比率居全球之冠,是以去年7­15萬總人口計算,若以今年中人口統計718.4萬估算,每天用臉書人口約40.37­%,較台灣42.83%低,台灣人比港人更瘋臉書,是真正全球之冠。

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臺灣智慧型手機普及率過半

臺灣智慧型手機普及率過半

根據Google調查,臺灣智慧型手機普及率過半,六成用戶每日用手機上網搜尋,但另一方面,卻有四成用戶很少注意手機廣告


Google委託第三方市調公司,發布了2013年第1季,針對臺灣1,000名,16歲以上的手機門號持有者進行的調查,調查指出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民眾已達到51%,比起2012年同期的32%,成長了59%。

而根據另一項Google和Ipsos合作的調查結果,也顯示有60%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每日都會上網搜尋,Google臺灣總經理陳俊廷表示,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與手機上網行為的確立,將替廣告主帶來新的機會。

而在同一份調查裡,也揭示出了使用者最常搜尋的關鍵字,最頻繁的是產品資訊,其次為餐廳、酒吧與旅遊。陳俊廷認為,大部分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都是處於移動中(On the go)的狀態,因此,精準投放在地廣告,比起一般廣告更能驅動使用者點選意願。

使用者對行動廣告麻木,導致廣告效果打折
但在同一份統計報告中,也能夠明顯看出行動廣告逐漸無法吸引使用者注意的事實。在2011年,「隨時」和「大多數時候」注意到手機廣告的使用者,佔了統計的40%,但到了2013年,這個比例則大幅下降到17%,相反地,「很少」注意到手機廣告的使用者,則從17%上升到了40%。

對此,KNY台灣天氣資訊App開發者陳坤助認為,App上的廣告位置經常是出現在畫面的固定位置,使用者習慣了這些位置後,就容易忽略這些廣告,間接造成廣告效果打折。企業和廣告主若要吸引使用者眼球,就必須尋找更有效的廣告方式。

轉載自《iThome》

做好客層定位,讓廣告投放更精準

做好客層定位,讓廣告投放更精準

一般在操作 AdWords 關鍵字廣告時,除了 Google 搜尋聯播網外,Google 多媒體聯播網 (GDN) 也是我們在爭取廣告曝光、打響品牌知名度,與挖掘潛在客戶時不可或缺的選項之一。尤其圖像、影片形式的廣告,往往也能帶來與文字廣告不一樣的廣告效益。

但你知道嗎? Google 的多媒體聯播網網站高達 20000 個以上,因此要如何在聯播網上,精準有效地投放廣告也是行銷人員必須考量的問題。

audience

接下來將會以客層資訊的廣告定位為主軸,告訴您如何透過 Google 的客層定位在 GDN 上尋找到精準的廣告受眾。

一、客層定位 (Target Audience)

何謂目標客層?
其實在 GDN 投放廣告的時候會發現,使用以網站內容為基準的定位方式時,往往還是會有我們認為不夠精準的情況發生。其實可以依照年齡與性別客層,由廣告受眾的資訊來決定廣告投放的群眾是哪些人。

例如: 針對在 GDN 上的再行銷廣告,我們可以加以設定興趣類別,當網友下次再來到聯播網時,就能針對擁有相似興趣的網友投放廣告,直接切入對你的產品或服務感興趣的族群,提升廣告投放的精準度。

目標客層的運作方式
不管是在使用年齡、性別的客層資訊,還是興趣類別 (共鳴度類別) 時,Google 為了保障訪客隱私,並不會真正取得網友的個人資訊,而是會給予瀏覽器匿名的 cookie 以供辨識。

藉由判斷瀏覽器的網站歷程,媒合出訪客可能的興趣、性別與年齡範圍,甚至是直接提取網友提供給 GDN 網站的相關資訊做參考,最後才針對這些估算結果投遞廣告。

如何利用客層定位來優化廣告?
任何的客層定位方式都可能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但若能綜合多種客層資訊形成一個較精準的集合,那就能將廣告精準地投遞給需要的人。

例如:販售女用化妝品的網站,若認為使用 Topic 的定位方式不夠精準,就可以搭配妝品保養的興趣類別,及選定性別為女性的顧客來投放廣告,以補足主題定位可能的缺漏。

而這也是 Google 建議我們的操作方式,如下圖所示,在設定客層資訊時,會以巨集來提示廣告觸及領域與推估可能的觸及人數 。

巨集

Google 目前提供了六種廣告定位方式:
1. 內容比對    2. 刊登位置    3. 主題    4. 興趣和再行銷    5. 性別    6. 年齡

這邊歸納出 6 種廣告定位的差異

內容比對、指定刊登位置、主題定位:以網頁內容為基礎( 網站為主、訪客為輔)
意即直接根據網站內容相關性,或由 Google 系統判定的主題做區分,可讓廣告主直接將廣告呈現在特定或相似的網站上。

興趣和再行銷、年齡、性別:以客層資訊為基礎 (訪客為主、網站為輔)
Google 會根據訪客端瀏覽器上的歷程資訊,例如:造訪網站的種類與頻率,及第三方網站提供的個人資訊做推算,給予匿名的個人識別標籤。

二、找出相似用戶(Similar Audiences)

如何針對再行銷名單進行擴量的動作?
你是否曾仔細檢視過你的再行銷列表呢? 相似用戶列表是 Google 為再行銷新增的一項功能,他會以名為「類似目標對象」的默認框出現在再行銷標籤底下,該名單會根據至少含有 500 個 Cookie 的再行銷名單所擴充而成,雖然用戶名單無法根據特定使用者的個人資訊來建立,但會以既有名單內群體的相似興趣為依據,建構出類似目標對象。

similar

在什麼情況下適合使用擴量功能?
這個功能主要在於能替您的再行銷名單進行擴量的作用,因此使用對象主要在於那些有設定再行銷名單,卻苦於名單數量不足的廣告使用。

雖然相似用戶列表會以現有的 Remarketing List 群眾特性擴增名單數量,但在設定名單時,建議還是以較嚴謹的名單規則來達成,例如:完成購買的群眾,以避免 Google 定義出來的新精準度不足。

總結
網站數量有增無減,往往想在 Google 聯播網上尋找對的顧客卻像大海撈針?事實上 Google 正在強化這一點,客層定位的出現,讓廣告主能夠以目標群眾的喜好為出發點,播送與網友需求契合的廣告內容。

當然行銷人員也必須與時俱進,若能在廣告策略上做好精準的客層定位,就能降低廣告資源浪費的可能性,把廣告呈現給準確的群眾。

圖片來源: http://www.getacoder.com
轉載自《匯智部落格》

2013年8月16日 星期五

Google優化SEO,建立關鍵字秩序

Google優化SEO,建立關鍵字秩序

Google已經開發了自動駕駛車與能有效辨識語音指令的Android作業系統,那麼能進一步防堵搜尋引擎中的害群之馬自然也不是難事,搜尋引擎最佳化 (SEO) 專家必須依照新的遊戲規則才能生存

2011年1月時,由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Vivek Wadhwa為首的一大群使用者抱怨Google搜尋引擎的漏洞被黑帽SEO用來「買榜」;事實上,從2007年起廣告商就已經找到鑽漏洞的方法 ,讓廣告主的網站出現在搜尋結果的前幾名。

因此,Google進幾年也開始涉入社交策展 (Socially Curated) 的內容行銷,並於近年來不斷優化演算法與更新內容,包括Panda、Panda 2、Penguin、內容新鮮度優先等,也提升了關鍵字的複雜度,種種作為使得黑帽SEO越來越難生存,但有些特定關鍵字如「威而鋼」或「高利貸」等垃圾廣告充斥的網頁仍是黑帽SEO的天下。

值得注意的是,SEO從未像現在一樣蔚為主流;SEO專家現在需要遵守幾個大方向,才能與Google合作愉快。


首先,網站內容必須有條理且有價值、網址合理、介面易操作,網站中的所有分頁、階層、段落與分類皆標示清楚。Google不希望網友透過搜尋排名進入某網站後因為找不到有價值的內容而回到搜尋結果點選其他網站。

其次,網頁內容必須比Google能直接回答的更豐富,例如不是只顯示氣溫或賽事比數。

另外,若廣告商希望透過隱藏內容表達網路行銷的創意,必須注意:Google有時會將隱藏內容視為黑帽SEO鑽漏洞的一種,反而得不償失。而網頁的行動版若不夠簡潔流暢,也會被Google視為不及格,現代的網頁都該有桌機版與行動裝置版兩種呈現方式。

最後,豐富的標記與結構性的資料能讓使用者更容易了解該網頁與搜尋結果的關連,會大幅提升網站點樂律,這是Google非常樂見的。

原文出處:TechCrunch
轉載自《數位時代》

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

五個Facebook動態消息貼文廣告(Page Post Ads)的技巧

五個Facebook動態消息貼文廣告(Page Post Ads)的技巧

1.使用照片還是連結做廣告呢?
根據作者Joey Muller自己操作的經驗看來,以電子商務網站的效果來說,使用圖片(Page post photos / PPPs)效果較使用連結(Page Post Links / PPLs)佳,但如果以蒐集名單的產業或是B2B的產業來說,他沒有足夠數據佐證,很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2.每個廣告活動中只放一個動態消息貼文廣告
作者建議與其讓Facebook自己靠點擊率決定廣告成效,不如我們自行追蹤轉換成本和轉換數並且做廣告調整。
這樣做會牽涉到較多的工作量像是下載數據成Excel報表並且整理,但相對來說,廣告操作的成效也會更好。

3.了解如何設定網址以追蹤入站行為
如果你的網站有安裝Google Analytics追蹤碼,那麼當你的Facebook廣告連結網址尾端加上 ?utm_source=facebook &utm_medium=cpc&utm_campaign="你的廣告活動名稱",廣告帶入網站的流量將可以透過Google Analytics被進一步的分析。

4.考慮使用Bit.ly縮短網址服務
平常我們遇到較長網址的時候,也許會考慮使用bit.ly這種短網址服務來打包並且追蹤實際的連結點擊數量。不過使用短網址服務有負面的缺點,包含品牌網址失去曝光機會,或是有些人傾向不相信短網址,而造成較低的點擊率。

5.監控互動以增加轉換
這應該是最重要的一環,廣告播放後我們需要投注足夠的人力監控所有的互動,正向的留言、負面的留言或是網友提出的問題,都必須妥善地被處理。這些互動絕對會影響到實際的轉換效果。


資料來源:http://wis.tw/16nNrUq
圖片來源:Facebook說明中心
轉載自《WIS 匯智資訊》

Google 關鍵字新規定開鍘,公關業不死也剩半條命

Google 關鍵字新規定開鍘,公關業不死也剩半條命


現今的公關,不只要幫公司企業擬定新聞稿,還必須撰寫許多文章來吸引顧客,或是增加知名度。因此這些新聞稿、文章通常都會放到不同平台上,並且附有許多連結和關鍵字來吸引民眾注意。然而,從現在開始,這些行為都已經違反了 Google 網站管理員的新規定

新規定:不得有過多連結與關鍵字
如有任何連結試圖操控網頁排名 PageRank 或網站的 Google 搜尋結果排名,都可能視為連結機制的一部分,且違反 Google 的《網站管理員指南》,對網站連入或連出連結的操控行為也包括在內。

Google 對於不良的連結機制的其中一項新定義,也是對公關產業殺傷力最大的一項,就是「充斥關鍵字、錨點文字連結的,大篇幅文章行銷,或訪客張貼廣告活動」。如果關鍵字重複太多次,Google 就會認為你在灌水。

例如以下的句子即不合 Google 的新規定:

市面上的結婚戒指款式繁多。如果您想舉行結婚典禮,那就得挑選最佳結婚戒指。另外,還需要結婚花束以及結婚禮服。

Google 將這樣的句子,視為欺騙演算法的惡意行為,並建議使用者寫出「獨特、可快速獲得網際網路社群人氣的相關內容。建立優質內容一定會有所收穫。」若是違反規定,Google 的懲罰就是,將該網站的搜尋結果排在非常後面。這對企業的殺傷力非常大,因為很少人會前往搜尋結果的第二、三頁找尋自己想要的東西。

Google 的新規定對公關來說是場噩夢
Google 之所以做這樣的決定,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 Google 和公關公司都是藉由行銷企業來賺錢。Google 藉由販售 AdWords 或 AdSense 廣告來收費,並將搜尋結果帶往企業網站。

由於無法再使用以往病毒式的傳播方式,因此若公關公司短時間內,無法想出更佳的行銷手段而導致業績萎靡,除了得面對企業老闆的臭臉,甚至還可能要面對企業的鉅額索賠與訴訟。最重要的是,面對 Google 這樣的敵手,我們只能說,公關公司,請多保重!

資料來源:ZDnet
圖片來源:jurvetson, CC Licensed
轉載自《科技報橘》

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七種Facebook小技巧,讓你的粉絲專頁經營更出色

七種Facebook小技巧,讓你的粉絲專頁經營更出色

shutterstock_85156138

現在的時代中,社群媒體已成為主流,很多企業開始經營自己的Facebook粉絲專頁來與消費者更直接快速的對話與接觸。

要在Facebook創建一個粉絲專頁並沒有任何高難度門檻限制,只要你是FB的使用者,都可以上去為自己的企業、興趣做專頁的建置,然而,入門很簡單,真正有挑戰的則是在經營之道。Facebook優於企業官網的一個特性就是在於訊息更新的速度,藉由發文傳遞資訊並與消費者互動,也透過消費者的留言去即時了解、回覆客戶需求。

雖然我們不諱言的說,成立了粉絲專頁後,一定會期待粉絲數的成長,可是別忘了,粉絲數很需要,但對於經營企業社群平台來說,真正要被看重的仍是需以內容為主,等你經營出好名聲後,自然粉絲數就會做成長,並在粉絲的朋友圈中,好康道相報的宣傳被擴散能見度。

當然,現在真正想要做好一個企業粉絲專頁,在經營策略上早已跳脫舊時的「小編問好」模式,無法再只靠三餐問好來發文充版面,你的任何資訊分享、連結發佈、圖片訊息,甚至在專頁上要舉辦活動,這些都開始需要一些有意義的設定來幫助呈現,管理專頁的「小編」一職,不再只是機器人角色,你需要更活生生的去面對你的粉絲,去經營專頁。就像我們公司內部,不用「小編」來稱呼負責專頁管理的同事,而是用「內容管理者」或是「社群編輯」等較正式的名稱,如此不但希望負責的同仁可以認真的看待內容經營這一份工作之外,更是代表著我們是內容產出者,為了經營社群而存在,會去尋找真正有意義的資訊做分享,而非只是發文機器。

這邊介紹七個技巧,讓你更輕鬆的經營好Facebook專頁:

1.編輯你的連結顯示標題
當你要做網址連結的分享時,若系統無法幫你抓取適當的標題,切記一定要自己做修改調整,藉由明確的標題,讓讀者一看就知道主題。

fb tips-1

2.編輯預覽的文字內容
顯示內文的編輯當然也就跟標題一樣很重要,可以讓你的文章更加誘人,透過預覽的短內容,去吸引讀者更深的閱讀。

fb tips-2

3.選擇最好的照片
有時候,你發現Facebook系統抓取預覽呈現的照片並不是最適合,或是對方的Open Graph Tag(圖表標籤)沒有設定好,導致被選中貼出來的圖怎麼選就是不對味,現在你可以更改照片選項,不但可以切換做選擇,甚至是自己上傳圖片。

fb tips-3

4.在任何時候編輯照片的說明文字
不論是單張或是整本上傳的相本,記得隨時都可以上去編輯相片描述,甚至可以加上相片的拍攝時間,藉由這些動作,讓讀者對你的相片有更深的認識,也能徹底感受到每一張相片的存在意義。

fb tips-4

5.分享投票問題
Facebook有過一個「民調問答」的功能,假設你有個問題,需要瞭解大眾的看法,就可以使用這個功能,你可以用在與消費者的互動,來了解他們更多的意見回饋,並記得將「允許任何人新增選項」這設定關閉,讓消費者只能在你限定的選項裡做選擇,來避免無謂的答案出現。(目前民調問答功能僅限在「社團」中可用)

fb tips-5

6.將你最好的發文做置頂
當你有重大的公告發佈,或是限時內的訊息,可以使用置頂的功能,讓這一則訊息永遠出現在最醒目的上頭輕易被消費者看見,而不會淹沒在新增的發文流中,當然,當時效已過,你也可以取消該文的置頂設定。

fb tips-61

fb tips-62

7.讓你的發文有排程表
當你剛好外出或是沒網路,卻又必須在一個時間發文時,這時候你就可以事先運用Facebook的排程功能來讓你安排發文時間,按下訊息欄左下的小時鐘圖示,你將可預定文章發佈的年月日時分,甚至是過往的時間也可以。(時間以每小時及30分鐘為區間)

fb tips-7

上述七個小技巧,都只是協助粉絲專頁的管理者來讓發文有更完善設定,而不管你成立這個粉絲專頁的用意為何,是為銷售或為品牌…. ,再多的設定都只是次要,回歸現實一說,最主要的還是對於粉絲專頁的內容經營,藉著無形的社群力量,成就有形的品牌印象!

參考資料:http://wis.tw/141J0YN
圖片來源:Maksim Kabakou / Shutterstock.com
轉載自《WIS BLOG》

Google再度重新編改搜尋引擎規則

Google再度重新編改搜尋引擎規則

seo

解決搜尋引擎的「問題」是 Google 總是在談論的議題,但是一直到了最近,他們才開始真正有了實際的作為 – 重新編改搜尋引擎規則。

而隨著搜尋引擎的改善,搜尋引擎優化(SEO)專家如果想在這場遊戲中繼續生存的話,那就必須學習並遵循新的劇本規則。

追溯搜尋引擎優化戰爭

在 2011 年 1 月,由學者 Vivek Wadwa 帶頭的一群網路使用者抱怨 Google 的搜尋引擎被黑帽搜尋引擎專家操弄、導致搜尋結果表現不佳。這群黑帽搜尋引擎專家就使是運用可疑的技術去改善搜尋結果的人;利用 Google 搜尋演算法的弱點,這些人物降低了搜尋結果對我們的助益。

glevers
追溯更早,其實在 2009 年,就有人專門針對有關 Google 提供「地圖結果與針對上述搜尋結果情況的解決方案」寫了一篇文章。

即使是改變方向、提供解決方案,還是不足以終止 Google 與搜尋引擎優化專家之間持續引發的戰爭,正如我們在 2012 年早期的這篇 CNET 文章中所描述的,結果將變成是解決方案會比廣告更容易獲利,而這也是 Google 逐漸地轉向社交策展的理由之一。

在過去幾年裡,Google 已經展開一波演算法的更新,包括 Panda、Panda 2、及 Penguin,而且也更新了 Quality Deserved Freshness 等現有的機制。此外,Google 更新的搜尋演算也讓人更難以去瞭解人們正在使用什麼關鍵字進行搜尋。


種種演算的更新已經有效地讓許多黑帽搜尋引擎優化技術難以執行,像是複製內容、連結框框、及關鍵字堆砌等。但這並不意味著那些技術都不能生效,有人觀察到像是「高利貸」或「威而鋼」等垃圾廣告或郵件卻仍然是有效;不過就大部分而言,使用搜尋引擎魔法去一個建立內容網站再也不是一個可行的長期策略。

搜尋引擎優化新規則

所以搜尋引擎優化要結束了嗎?事實並非如此,搜尋引擎優化的重要性一如往昔,想要在 Google 搜尋結果上維持排序,首先瞭解 Google 的政策、並不魯莽違反這些政策都是相當重要的。

隨著這些最新的改變,搜尋引擎優化專家現在將需要更深入地理解一個網站可能會不小心被 Google 懲罰的多種理由,同時也要知道如何更好地創造出一個可收拾並避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才能讓網站在 Google 搜尋引擎中繼續活躍。

以下提出建議,是進行搜尋引擎優化現在需要關注的幾個要點:

簡潔、整齊結構的網站架構:網站應該採用清楚的 URL 結構,創造出整齊層次感及適當的內部連結,而所有的網頁、區塊、種類都有適切的標籤。

實用的網頁:網頁應該簡單、清楚、提供獨特的價值、且能夠符合使用者普遍瀏覽網站的理由;Google 想要提供的是能滿足使用者搜尋意圖的結果,而不希望看到用戶參訪後,過不久卻點擊返回鍵並選擇下一個結果之差強人意的搜尋表現。

趣味性內容:除了可回答使用者的直接事實外,Google 希望還能提供更多可以上述搜尋結果以外的有趣內容,因此網頁不能僅僅顯示天氣資訊或一項體育分數而已。

沒有隱藏的內容:Google 有時會認為隱藏的內容意味著有操弄系統、從中獲利的意圖,因此在處理這些使用者可切換關閉的隱藏項目或創意頁面時要十分謹慎小心。

良好的行動體驗:Google 現在會針對那些沒有清楚、迅速、及完善行動體驗的網站進行篩選,一般桌面網頁原封不動地移到行動裝置上已不可行!

複製內容:你所想到的複製可能會是將一個網頁或網站的內容進行複製,但其實那並非唯一的複製方式;像是一個分析使用不同參數的 URL、可列印的頁面、及標準規範議題等,都會產生傷害網站的複製內容問題。

標記:複合式摘要結構化的數據標記將有助於 Google 更好去理解內容,而且也能幫助使用者知道網頁內容及搜尋結果相關性的原因,這有助於網站獲得較高的點擊率。

Google 找出並排除違規的內容:這對網站內容創造者來說是個相當大的機會,從網站初建到網站維護的階段,創造良好的內容並進行搜尋引擎優化就是最好的方式。

可別認為 Google 的改變對持續行走的搜尋引擎優化戰爭是另一波的攻擊;如果操作得當,每個人都將從這次的改變中漸入佳境。

其實搜尋引擎優化的方式並沒太大的改變,也許 Google 只是想藉著調整規則,讓網路蟑螂找不到漏洞可鑽,一般的網站經營者只要乖乖的做好搜尋引擎優化動作,在這波規則更新中應該不致於受到太大的衝擊。

文章來源:Techcrunch
圖片來源:topseopicks
轉載自《INSIDE》

2013年8月13日 星期二

洞察報告中 3 大最重要且有用的數據!

洞察報告中 3 大最重要且有用的數據!

新版洞察報告無疑地為品牌推廣提供了最全面性的分析。Facebook 近期除了針對廣告優化外,洞察報告將是另一重大更新,掀開社群行銷的新歷程,Facebook 期待新功能吸引更多企業主使用社群網路。


新版的洞察報告能區分粉絲與非粉絲間的關係,了解到誰分享最多次貼文,並追蹤粉絲上線時間,得知何時是最佳發文的時機。而 Facebook 官方已經開始統計狀態、圖片、影片及連結的轉換率。

因洞察報告已更新一段時日,Facebook 這次不打算一步步地講解與教學,新的洞察報告主要談論以下三點:觸及粉絲與非粉絲、最理想的發文時間與貼文類型的互動率,相信這是對行銷主而言,最有效的數據分析。

觸及粉絲/非粉絲

新版洞察報告結合病毒散播、自主/付費等功能,持續觀察每篇貼文數據,在洞察報告中功能列,點選下拉式選單中並選擇想觀看的項目,即可快速瀏覽各數據。例如,「貼文」→「所有貼文」→「覆蓋範圍」的下拉式選單中選取「覆蓋範圍:自主/付費」或「觸及人數:粉絲/非粉絲」的數據。

在選擇不同數據分類時,洞察報告會以不同顏色作區分,例如選擇「覆蓋範圍:自主/付費」時,Facebook 在同一條數值列中將自主與付費依不同顏色區分,能明顯觀察出兩者的比例,再透過移動滑鼠到數值上,顯示兩者的觸及人數。

當然,也可觀察文章是否觸及更多的粉絲或非粉絲,這是定義目前所擁有的粉絲價值非常重要的指標之一,若所擁有的粉絲是「正常」的,不是「殭屍帳號」,傳遞更多且正確的訊息給他們就相對重要,因經營者已經知道粉絲的興趣與喜好,透過點擊任何一篇貼文,可了解該篇貼文的互動狀況與次數。

最理想的發文時間

Facebook 發現到許多粉絲專頁經營者很在意粉絲上網與活躍的時間,因此也不少文章與研究說明最佳發文時間的數據,Facebook 加入「你的粉絲幾時上網」的數據到新版的洞察報告,依據「你的粉絲幾時上網」調整發文時間能更有效觸及到粉絲或與其作互動

在「Days」區塊可以觀察到粉絲在 1 小時內或是一週的某一天內,看過 Facebook 上任何貼文的平均次數。既然是「任何」貼文,其代表粉絲不一定只看到您專頁的貼文,而是所有粉絲的行為,包含新增朋友、按讚或留言等,此數據只能代表粉絲在 Facebook 上的活躍時間,可分析出哪一天是粉絲最活躍的時間,可在那天增加發文數量

在「時間」部分,Facebook 顯示在 1 個小時之內看過任何 Facebook 貼文的平均人數,這裡的人數指的除了粉絲外還有非粉絲。另外,將滑鼠移到圖表上時,將能看到每時段看貼文的人數

參與互動率

參與互動率是另一項洞察報告重要更新數據之一,參與互動率為看過貼文後對貼文執行動作(按讚、留言、分享或點擊)的人數比例。在「所有貼文」頁面下,選擇「讚、留言和分享」的下拉選單,點擊「參與互動率」即可觀察數據。


參與互動率能有效了解貼文的互動率與觸及率的比例,如果貼文的觸及人數非常高,但互動率低(可在「讚、留言和分享」的下拉選單選擇「貼文點擊/讚、留言和分享次數」了解數據),可能得當心!停頓一下,思考是不是專頁經營策略有問題。
想再進一步了解貼文是否有問題,可以在相同的下拉選單中點選「貼文被隱藏、隱藏所有貼文、檢舉為垃圾訊息、對粉絲專頁收回讚」來觀測到每篇貼文的負面情況

Facebook 是如何計算參與互動率的?參與互動率=(點擊數、讚、分享與留言)/瀏覽過貼文人數

在點擊每篇貼文後,即可觀看到該篇貼文的每項數據,像是點擊率、讚數、分享次數與觸及人數等,總體而言,Facebook 優化專頁數據工具,讓專頁經營者能隨時對貼文作調整。

原文出處:3 most useful metrics in the new Facebook insights
轉載自《cacaFly》

粉絲專頁發文「七二一」黃金比例!

粉絲專頁發文「七二一」黃金比例!

「黃金比例」是某飲料店近期被炒熱的話題,若談到 Facebook 粉絲專頁經營,其實也是有一套相當值得參考的文章結構黃金比例,特別適用在零售商粉絲專頁經營。

粉絲專頁發文「七二一」黃金比例!

70% 品牌加值文章:使用精簡的文字與精選的圖片為品牌建立辨識度(忠誠度)
20% 分享有趣內容:分享其他專頁有趣的內容,為專頁注入活力(討論度)
10% 商品促銷文章:獨家促銷、優惠皆是吸引粉絲成為顧客的最好方式!
當然這套標準並不適用於每一個粉絲專頁,如果你並非零售商粉絲專頁,也可以適當調整文章的比例。

你也有一套自己粉絲專頁的黃金發文比例要跟我們分享嗎?

圖片來源:snaptasticblog
轉載自《Dimension》

2013年8月12日 星期一

織田紀香老師的競品分析是這樣做

織田紀香老師的競品分析是這樣做

有人問到競品分析實務上應該要怎麼做才對。基本上,先了解做競品分析的目的,相對就比較清楚知道為什麼要做。首先,競品分析是大多數行銷工作者的基本入門功夫,簡單的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想要進入市場,推動進入市場的行銷方案,那就得知道市場中有那些競爭對手,又用什麼樣的策略或方法在市場上操作著。

正式進入競品分析之前,先理解一個重點,競品最重要的就是讓自己透過「客觀」與「主觀」的兩個面相來看待市場。行銷好比打仗一樣,市場就好比佔領地,要把領地佔領下來,那就得先知道誰是原本這塊地的擁有者,對方又有多少兵力,佔有多少資源,理解對方的概略面貌後,再來擬定相應對之道,那就是為什麼要做競品分析的理由。

競品分析主要分成幾個不同的類項,分別是:

1. 看得到的競品分析
2. 看不到的競品分析

舉凡所有透過線上查詢或是各種市場調查方法手段能獲得資料的,那就歸為「看得到的競品分析」。再來是許多看不到的資料,好比銷售額、來客數、客單價等,各類相關於營業數據的資料,因為不會有公司公開,所以這些資料的取得必須透過推算、估算,這裡就是所謂「看不到的競品分析」。,除非上市上櫃公司的公開資料,那就有管道能夠取得。


特別提一下,在做競品分析時,通常越重要的資料越難取得,比方說銷售額,這又可以推到「波特五力」的分析應用,所以,要做競品分析,可以取用「波特五力」分析市場競爭力時所採用的幾個標準或原則,以此做為競品分析的參考指標,這又能推出較為貼近市場的分析報告。

通常,競品分析「客觀」的來看,可以經由網路、門市店頭、銷售通路等,各種不同的管道取得競品資料。至於,競品比較的方法並不難,主要就是取某個商品、某個公司、某個服務、某項物品等,做為比較的基準,然後再找出其他提供同類型商品、務品、服務的公司,來相做比較,評比這幾者之間的關係,用以評估出被做為比較基準的項目,在市場上是不是具有競爭優勢,又或者是應該在哪些比較的項目裡強化其競爭優勢。

分析比較的對象,通常透過同質性或區域性來的競爭者比較是比較基準的做法,但有的為了想要做出「差異性」、「特殊性」等比較,會將國外的其他競爭者也放入比較的項目內,比較的水平也會因此有所不同。性質較為接近的比較,通常是為了找出差異性,至於有些則是拿差異較大的來比,像是智慧型手機比上智慧型手錶,這兩者差異很大,但比較的是「特殊性」,用以去區分出跨界、跨類時的不同資訊。

接著,競品分析的具體分析類項,我大致分成以下幾種比較:

1. 依照價格比-銷售的價格比較,各種銷售端的價錢組合
2. 依照功能比-產品的功能比較,像是智慧型電視不斷加功能
3. 依照規格比-3C商品的規格比較,比方說筆記型電腦規格比
4. 依照性能比-運作的效能比較,比方說透過Benchmark計算效能
5. 依照設計比-外型的設計比較,相對主觀,但也可客觀做評比
6. 依照組合比-產品的搭售比較,某些同質性高產品會用組合銷售
7. 依照服務比-服務的差異比較,比方說餐廳的流程或是服務技巧
8. 依照訴求比-溝通的訴求比較,對上目標對象時的溝通主軸比
9. 依照通路比-銷售的通路比較,對手的商品有在哪些通路販售
10. 依照行銷比-行銷的操作比較,通路舉辦的特價、電視的強力放送等
11. 依照使用比-使用的體驗比較,同質競爭對手在使用性上是否簡單易用

從上述各類不同的比較結果後,大致上可以歸納出一張表,用來總結被評比的基準,比起其他的競爭對手,其優勢何在、劣勢何在,從中,可以做為後續行銷策略設計時所用。比方說找出競爭對手沒有特別優勢之處,在該處強化、放大自身的優勢,成為「SWOT分析」中的外部機會,把這機會轉成進入市場時的一組實際原則與方針。

有了競品分析表之後,行銷相關工作者,至少不會矇著眼睛在做,知道市場上要跟誰打仗,又會面對哪些可能潛在的競爭者,這都會左右了行銷操作時的一些方法。懂得運用競品分析,同樣能做為自身改善的依據,了解市場上其他競爭者是不是有不斷推陳出新,於產品或是品牌溝通上,持續做足了改變,用以迎合變化萬千的市場,要是自己掌握不了市場的波動或變化,從競爭者的動作倒是可以一窺大概。

通常,如果是做消費性商品的競品分析,我會額外推薦再做「矩陣分析圖」,透過兩個維度來整理出商品的發展藍圖,其中縱軸是價格、橫軸是功能,兩者交集之處就是產品型號,依照價格與功能不同,產品就會有不同等級或是品牌的組合,自己的作一張,同時也做一張競爭者的,然後拿這幾張不同的矩陣圖去比,比較彼此在市場上不同價格帶,相對推出的商品又是以什麼樣的方法與消費者溝通,品牌有沒有區隔設定、目標對象是不是也有差別,有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促銷。

懂得善用與製作競品分析,相對衍生應用的範圍也較多,妥善運用的話,不僅可以做為行銷策略設計時的參考依據,更是可以做為實際銷售時,供做銷售人員運用之話術,讓第一線的銷售人員得以知道自身販售的產品,其相對優勢與競爭特點何在,藉此妥善運用提高銷售成交的機會。

轉載自《織田紀香 老師 FB》

2013年8月9日 星期五

最棒的社群媒體行銷人必須具備的10個特質

最棒的社群媒體行銷人必須具備的10個特質

最棒的社群媒體行銷人需要具備甚麼特質?知道自己的社群媒體目標和策略?對所有相關的分析數據和衡量標準都瞭如指掌?還是懂得透過哪些管道或專家獲得最新的社群動態?

當然以上的特質都很重要,但是只具備這些技巧,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成為世界上最頂尖的行銷者;我們還需要一些更重要、更隱性、更有意義的特點。



今天要分享的是這個蠻棒的清單:

終極社群媒體行銷者需要具備的10個技巧

1. 是一個很棒的聆聽者
我們最好的朋友往往是那些懂得聆聽的人,他們不會隨便作結論;他們會提問題,然後再深入地聆聽。在網路的世界裡,道理也是一樣。

2. 不會過於使勁成為行銷者
社群媒體的特點在於它是與“社交”有關的。商業目的當然很重要,但盡量不要被“建立客戶”這個思維牽著走,要懂得培育關係,盡量以助人為目標。

3. 喜愛分享
除了有自己的想法外,他們還會賞識產業內其它有影響力的聲音,明白分享業內有價值的資訊的重要性。

4. 回應的意識非常強
社群媒體不止是一個傳播管道,而是一個互動管道。因此把貼文發出只是一個開始,最終的目標是要互動。所以對粉絲的留言或提問都要快速回應。

5. 真誠不做作
社群媒體大師不會把互聯網當成是一層面紗,他們會盡量做到真誠、真實、坦白、做自己。

6. 不只為粉絲數而努力
社群媒體大師還是一個領袖,瞭解並致力於自己的利基市場,為大家定出日常工作事項、激勵人、以共同目標為基礎,建立專家族群。

7. 有耐性
關係是一個一個建立起來的。最棒的社群媒體行銷人深深地明白通往社群媒體行銷的成功之路需要時間。

8. 會運用簡潔有力的文字
會運用文字與讀者作有效的連結。他/她既勇敢、自信,也謙虛、思維開放;對自己的工作認真,同時也有幽默感。

9. 掌握新聞脈搏
他們的內容有一個很好的平衡。他們懂得何時、如何把重要的新聞穿插在內容。有時又會回歸基本,但內容永遠有主題而難以意料。

10. 不單單倚賴社群媒體
懂得人際網絡(networking)的真正意義;必要時會利用傳統的工具(如:電話、電郵、郵件)與同儕、夥伴、準客戶和客戶互動。

原文出處:10 Skills of the Ultimate Social Media Marketing Monster
圖片來源:publik15

轉載自《inbound journals》

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Facebook首度公開動態消息演算法 仿效搜尋引擎將使用者會關心的未讀訊息往前放

Facebook首度公開動態消息演算法 仿效搜尋引擎將使用者會關心的未讀訊息往前放

現在每天有7億人使用臉書(Facebook)的動態消息,但很多人不清楚臉書怎麼決定讓哪些訊息出現在螢幕上。所以臉書今天宣布,將採用類似Google的演算法,把你還沒看過的訊息放到你已經看過的訊息前面,並稱之為「Story Bumping」。

Facebook 02

動態消息團隊的Lars Backstrom表示,「臉書正在改變動態消息呈現方式,其複雜程度與Google搜尋和Bing的搜尋幾乎相當。」在某種程度上,動態消息的複雜度更高,因為訊息相關性是很主觀的感受。Google可以把一組排序過的搜尋結果呈獻給用戶,然後問用戶這樣的排序是否正確;但在臉書上,能夠決定訊息相關性的只有使用者個人。

早期的時候,動態訊息「演算法」相對單純,臉書並沒有開發出一個系統來衡量訊息的重要性。產品副總Chris Cox表示,「當時我們不需要弄得太複雜,因為當時沒有太多內容,」原因是用戶沒有太多可分享的資訊,也沒有太多朋友。

但這也會出狀況,Cox表示,「當我們因為三月的大學籃球熱與ESPN合作時,整個動態訊息河道上會塞滿籃球訊息。」

後來資訊大爆炸,每個人每天會看到1,500個資訊,包括朋友結婚,或者你多年沒聯絡的高中同學與某個你不認識的人成為朋友。臉書動態訊息團隊希望能夠找出方法,幫用戶從1,500條訊息中篩選出有意義的資訊。現在該團隊已經找到方法,從海量資料中發現人們對於之前的動態訊息做出反應。Cox對此感到驕傲,「因為我們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專業,而這個排序的正確性比過去好的太多。」

Facebook01

當動態資訊團隊成功時,你將會看到你重視的資訊,使用臉書的經驗會更好,然後更願意使用臉書。如果沒成功的話,臉書可能會是個浪費時間的網頁。這個團隊將決定使用者投入臉書的程度高低。

過去,臉書的動態消息會自動把你上次登入之後出現的訊息加以評等,然後把最好的訊息呈現給你。但如果某個資訊並不是那麼有趣,所以沒有被置頂,那麼你可能看不到這訊息。如果過了幾小時候你回到臉書頁面,新的消息就會持續堆積在頂端,然後你可能永遠再也不會見到這消息。

有了Story Bumping之後,臉書不再只是判斷有哪些訊息是你登入之後才發表的;現在臉書會判定,有哪些訊息是你根本還沒看過的。這些不只是「新發表的訊息」,對你個人而言,這些也是全新訊息。如此一來,你可以看到更多相關的消息,雖然時間上可能有點舊。

臉書目前已經開始在網頁版上使用Story Bumping,並打算推廣到行動版。一開始的測試顯示,Story Bumping讓「按讚數」、「評論數」與「分享數」增加了5%,另外粉絲專頁與公眾人物的互動增加了8%,而可見的動態資訊數由原本的57%提高到70%。由於演算法的改變,現在使用者可以看到更高比例的動態訊息。

臉書的Lars Backstrom也宣布了另外兩個動態訊息的改變。「Last Actor」會判斷出你最近經常互動的50個好友—例如你可能看了某人的資料或照片,並在他們的訊息上按讚。接下來臉書短期內會比較常顯示這些人的訊息。假如你瀏覽了你心儀女孩的一百張照片,接下來你就會看到更多關於她的訊息。這不代表有某個人掌握了你個人的瀏覽習慣。這只會影響到你所看到的訊息。Last Actor演算法已經上路,現正在網頁版和行動版實施。

Facebook 03

「Chronological By Actor」則是臉書的另一個嘗試,他們想要讓即時內容更容易被理解。假設有個朋友貼出了關於足球比賽的即時訊息。假如在臉書上,這些訊息沒有按照時間排列,這可能會讓人感到困擾,因為你可能先看到了比賽的最終比數,然後才看到中場的照片,接下來又看到第三節的達陣,最後又看到朋友在比賽一開始的興奮貼文。所以臉書很快就要把這些即時訊息以時間先後順序加以排列,讓你先看到最新訊息,下面才是舊訊息。

臉書仍在嘗試判定,究竟哪些訊息應該按照時間排列,哪些訊息應該按照相關性高低來排。所以這可能要未來才會付諸實行。當被問到這是否意味著臉書準備跟進推特(Twitter)的即時焦點,Cox表示這是兩回事。他說,「基本上,推特與臉書的產品預設和產品功能其實相當不同。我們非常重視排序,我們希望滿足人們『不想錯過任何事情』的核心需求。推特已經建立了一套體系,他們不必排序,而是即時呈現訊息。我們不會太過靠攏這項功能。我們不會改變我們的核心理念。」

這些改變目前已經在臉書的Facebook For Business部落格中公布,希望增加動態訊息的透明度。產品副總Chris Cox解釋,「接下來我們會在部落格上貼出更多訊息,讓大家瞭解動態訊息呈現方式的改變。這會讓大家瞭解…我們所做的努力。」

圖片/資料來源:TechCrunch
轉載自《網路資訊雜誌》

Facebook動態消息:(News Feed)演算法更新

Facebook動態消息:(News Feed)演算法更新

Facebook於美國時間8月6日宣佈了兩項針對News Feed的更新,目的是改善用戶體驗,並讓News Feed的互動率更高,對粉絲專頁的經營者是好消息:

1)Story Bumping
你在動態消息中還沒看到,但因時間的推移而被擠到News Feed下方的動態,會再次被推到較上面的位置。


2)Last Actor
Facebook會把用戶最近的50個互動(包括個人和專頁)納入考量,給予更多權重。


Facebook已經針對Story Bumping於7月份以7,000位用戶做測試。結果顯示,用戶看到朋友動態的數量增加了5%;看到專頁動態的數量增加了8%;而被看到的整體動態數量,則從57%增加到70%.

目前Story Bumping已經在大約99%的桌面電腦用戶的動態上生效,行動裝置版方面,FB團隊仍然在作調整.

Last Actor對News Feed的影響比Story Bumping較小,但是對於動態的精準度而言是一個滿好的改進。

原文出處:Mediabistro
轉載自《Inbound Journals》

2013年8月1日 星期四

優化網站使用者的體驗,首重網站的速度

優化網站使用者的體驗,首重網站的速度

對於優化網站使用者的體驗而言,行內人第一時間也許會立即想到 各種站內 UX/UI 相關元素的優化。但其實,首要優先需要優化的元素其實是網站的速度。

根據 CDN 供應商 Akamai 的研究顯示,百分之47的網站訪客預期網站在兩秒內下載完成。而每一秒額外的等待將會讓網站損失7%的轉換率。

雖然大家都知道要儘量讓網站下載得更快,但最新來自 Radware 的研究顯示,網站的下載平均速度從2012年春季得6.79秒 增加到目前的7.72秒,比去年不單沒有快,反而變得更慢。


有趣的是,Radware 也同時採用 TTI (Time to Interact, 開始互動時間) 來測量,也就是不需要硬等待網頁完全下載完成,而是網站使用者從點開網頁開始到開始第一個互動 (例如點擊)之間的時間。一個例子就是 Netflex 的 TTI 是1.4秒,但網站使用者需要4.37秒來下載整個首頁。

測量100個頂尖網站後發現 TTI 中位數是 4.9秒,只有8%的TTI低於兩秒、卻有9%的TTI達八秒以上。


這裡提出了幾個改善速度的方法:

1. 延後運算螢幕可見範圍以外的內容
2. 優先載入主要的互動功能
3. 延後下載及執行不重要的程式

你們有掌握到這些末端細節嗎?

原文出處:E-consultancy.com
轉載自《WIS 匯智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