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Google蜂鳥演算法對SEO和內容規劃的意義

Google蜂鳥演算法對SEO和內容規劃的意義

Google Hummingbird蜂鳥演算法

Google的Hummingbird”蜂鳥”演算法對搜尋和SEO的實質意義是甚麼?有人認為蜂鳥的影響沒甚麼,只是將查詢的處理從“長尾”(long-tail)簡化為較短的辭彙。但真的如此嗎?

數位行銷專家Grant Simmons基本上不認同這個看法。讓我們看看他舉的兩個例子和其中的分析,再思考“蜂鳥”對網站優化和內容規劃的意義是甚麼:

關於Larry Bird的查詢

Larry Bird

如果我們搜尋:“在哪裡可以買到Larry Bird的球衣”。認為查詢變簡化的人會認為Google將把這個查詢簡化為:“購買Larry Bird球衣”,然後配一個相應的結果。

但事實可能並不如此。“蜂鳥”會針對這筆查詢,加入多一層的理解,把查詢作進一步的延伸,讓它的意思更清晰。因此,Google可能會作這樣的解讀:

在哪裡(地方:用戶所在地)可以買到(意圖:購買)Larry Bird(人物:籃球運動員)的球衣(產品:[透過產品和球員和球隊的關連]波士頓塞爾特人#33號球衣)

所以這並沒有變得較短。

如果再進一步分析,最重要的是看出人物和產品之間所隱示的連帶關係。

有了對“意思”和“情景”的理解後,Google很可能會透過他們的知識圖譜(Knwoledge Graph),把籃球員Larry Bird與他最出名的球隊,和他所穿的球衣號碼與產品作連接。這個查詢因此變得更加具體,並會配對出更準確、精準的結果。

透過以前的搜尋資料與“大數據”-也就是其他用戶的行為因素-這個新的、更智能的演算法,可以針對用戶的意圖,預測出最佳的配對結果和內容。

而這個是一個本質上的差異。透過經驗和推測而得來的智能改善搜尋結果的品質。而且,如果結果不完全準確,那麼透過即時的用戶行為,如點擊、查詢修改、深入查詢的時間和網頁之間的互動,即可更精密的調整後續的結果。

“大鳥”並非一隻大型的鳥

How Old is Big Bird

如果我們搜尋:[How old is big bird (大鳥多大了)],我們將看到芝麻街布偶角色的創造人的完整歷史(包括他的生日)。

“大鳥”這個詞彙,在Google的知識圖譜中屬於一個人物實體,所以Google不會去找尋關於大型鳥類的資料,而是很聰明地把“大鳥”與這隻黃色布偶作連結。

背後潛在的推論是,搜尋引擎把查詢作延伸,包含了對查詢中的某個元素的辨識,所以這個查詢會被這樣理解:

大鳥(角色:布偶[屬性:創造人] 人物:Caroll Spinney)多大(屬性:年齡)

Google 甚至還顯示出一個資料盒,裡面提供了操縱木偶的人的實際年齡,還根據資料的具體屬性(年齡),把“大鳥”與Carroll Spinney作連結,針對查詢“多大”提供額外、有用的資料。

情境分析的5個W

上面的兩個例子說明了Hummingbird對於查詢背後的意思,已經有更好的理解能力了。它透過對實體、屬性的辨識,然後與既有的“知識圖譜”中的資料作連結,最後針對查詢加入情境分析(意圖的5個W:誰Who、哪裡Where、何時When、甚麼What、如何How):

●誰在搜尋-根據個人化和過去的行為
●他們在哪裡搜尋-地理位置和查詢的所在地
●搜尋發生在甚麼時候-當日的時間、季節和時段
●搜尋在甚麼裝置上進行-桌面電腦、行動、平板或新興平台
●搜尋/查詢如何形成-使用者的問題的對話屬性

SEO沒有這麼簡單

其實Google在公佈“蜂鳥”演算法前一個月,“蜂鳥”已經開始運作,但SEO產業並沒有感覺到任何異樣,因為它對品牌的網站排名或搜尋引擎流量並沒有明顯的影響。

但確定這個狀況將會改變。

當搜尋引擎處理查詢的智慧,透過對實體的辨識、實體的權威度、屬性的辨識以及實體於實體之間的連結逐漸改善後,我們將會看到更精準和多樣化的結果,因為搜尋引擎不止要配對出一個更好的、單一的結果,它們還要配對出更好的、有關聯的結果。

SEO業者不必驚慌

在規劃SEO和內容時,做好以下幾點,就更符合“蜂鳥”的運作方式了:

●創制以人為中心的內容,解答已知的查詢和需求(把意思、媒介和訊息納入考量)
●在內容中透過標示(如使用schema.org)把實體、屬性和關聯作識別,幫助搜尋引擎理解
●確定內容容易被抓取、收錄及分享
●透過社群、PR和有效的傳統行銷,尋求、加強以及促進與權威度相關的訊號(authority signals)

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org
轉載自《InboundJournal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