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的網路廣告商追蹤廣告成效的技術在於,利用在用戶電腦上遺留的 Cookie 文件,來跟蹤用戶瀏覽網路的興趣與偏好,廣告商可據此調整廣告發佈策略;不過在行動行銷興起後,Cookie 技術正面臨許多挑戰,廣告商或網路業者極有可能通過手機和平板的設備 ID,對用戶行為進行更廣泛地監控,用戶稍一不慎,個資外洩的風險將更形巨大。
為何 Cookie 追蹤方式落伍了?
我們都知道,網路廣告的有效性取決於網路使用人口的特徵和興趣愛好的掌握,但是隨著受眾使用設備的偏好從電腦轉向平板和智慧型手機,傳統地 Cookie 追蹤技術將不再適用。
Cookie 追蹤對於廣告商的挑戰在於,一旦用戶清理了 Cookie 文件,所有跟蹤資訊將全數遭到刪除,另外 Cookie 在智慧型行動設備上無法正常使用,使得廣告商時常分辨不清電腦和行動設備上的追蹤資訊,是否來自同一個用戶,致使廣告效果大打折扣。
IAB:行動設備 ID 可能取代 Cookie,成為下一代追蹤廣告成效的主流應用
美國網路廣告行業組織:「互動廣告協會」 (Interactive Advertising Bureau, IAB) 所發佈的白皮書《後 Cookie 時代的隱私與跟蹤技術》 (Privacy and Tracking in a Post-Cookie World),分享了未來 Cookie 的幾種替代技術,其中最有可能成為主流應用者,便是利用行動設備 ID 來追蹤廣告成效。
例如蘋果、三星等業者,已經發展出一套規則,可以針對每一部手機、平板,確定唯一識別代碼 (據了解,目前每一部智慧型手機已經具有國際統一的設備序列號),當用戶利用行動設備進行上網或消費行為時,不同類型的網路服務提供者也將掌握每一個設備 ID 的興趣與愛好、出沒位置,並可經由蒐集或權限分享,提供給廣告商進行更精準地廣告投遞作業。
行動設備 ID 追蹤對網路廣告業及用戶帶來何種威脅?
基於設備 ID 的追蹤方式,掌握用戶資訊的主角,將從網路廣告商或是其他網站運營業者,變成少數的手機製造商,網路廣告業者或許無法主動蒐集消費行為,影響力恐將式微。
現今 Cookie 技術中,用戶幾乎無法拒絕跟蹤,因為任何一個網站,都可以在用戶電腦中留下 Cookie 文件。但設備 ID 追蹤模式,可以實現更簡單的用戶控制,只要於設置功能中選擇不要被追蹤,便可降低隱私被窺探的可能。但一般用戶對於此設定常疏於管理,常常將自己暴露在潛藏的個資風險中。
其他廣告追蹤方式
《後Cookie時代的隱私與跟蹤技術》也討論到,除了可以利用設備 ID 追蹤廣告成效之外,其他追蹤用戶的方式也可思考利用操作系統 ID 來進行跟蹤。這類追蹤方式也將令 Google、Apple、Microsoft 等擁有操作系統的業者具備追蹤用戶的主導權。
此外,行動版本的瀏覽器也能對用戶的消費習慣進行追蹤,不過需要特別分享的是,未來的追蹤方式將更親睞客戶端軟體或 App;隨著雲端應用的盛行,出現「雲追蹤」也就不需要太驚奇了。

參考資料:http://wis.tw/1ff6m8C
圖片來源:alphaspirit / shutterstock.com
轉載自《WIS Blo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