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辛苦做的 App 卻沒人用?Google 工程師告訴你六大原因

辛苦做的 App 卻沒人用?Google 工程師告訴你六大原因

開發者最害怕的事情,恐怕就是辛苦完成的 app 沒有人要下載。Google 搜尋的使用者體驗(簡稱 UX)研究員 Tomer Sharon 在今年的 Google I/O 以「Perfectly executing the wrong plan(完美執行錯誤計畫)」為題,並以一個筆記 app 為例發表了一段演講,指出為何開發者嘔心瀝血做出來的 app 沒人要用。

google tells 6 reasons people do not use your app
▲ Google 搜尋的使用者體驗研究員 Tomer Sharon

1. 你不了解自己所要解決的問題

86% 的 app 都是來自於開發者自身遭遇的問題。

相信不少讀者都看過一些新 app 在網頁上僅透露充滿企圖心的有限資訊,例如:「革命性的筆記 app!」然後下方寫著「對我們的 app 有興趣嗎?請留下 email,上架後我們會通知您。」Tomer 解釋,像這樣作法,你能知道的只有使用者對這個 app 的興趣是否願意讓他們留下 email,僅此而已。至於你的 app 到底有沒有解決真正需求、是否值得使用者留意,那完全是另一回事。

2. 詢問朋友的想法

父母大多會全力支持自己的孩子,朋友也會情義相挺,他們會表現出非常喜愛你的 app(我並不是說他們在「假裝」),所以詢問親友 app 做得好不好不是個好主意,因為他們的立場可能不是那麼中立。拋開這些容易取得的意見,去市場上真正接觸你 app 的目標客戶吧。

3. 你聆聽使用者的心聲,卻沒有觀察他們的行為

因為問朋友還不夠,你也想問使用者,於是找來一群人做問卷——看起來是個很妥當的方法?然而 Tomer 告訴我們:「做(使用者體驗)研究的第一守則就是別聽使用者說的。」「而是觀察他們的行為。」

Tomer 舉例,最近英國曾經就高速公路上的廁所做過調查,99% 的人聲稱他們上完廁所會洗手,但實際經過追蹤後,卻發現實際上只有 32% 的男性與 64% 的女性「真的」會在上完廁所後洗手。別急著稱他們是騙子,「我們只是很難預料自己的行為,這其中涉及許多原因。」Tomer 說。

4. 你沒有測試過「最危險的假設」?

所有產品在設計之初都會先做許多假設,「使用者需要濾鏡功能」、「使用者可望分享內容」、「使用者一啟動就會想拍照」⋯⋯ 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Tomer 稱之為「最危險的假設」,也就是產品的核心。如果最危險的這個假設是錯的,那麼支撐整個產品的想法就會分崩離析。

以 YouTube 為例,當初他們假設使用者知道要按播放鍵圖示、知道怎麼拖移進度條、部落客們知道如何將影片嵌入文章之中⋯⋯ 但是最危險的假設或許遠比這些簡單:使用者會上傳影片——如果操作方式快又簡單的話。事後諸葛的確是比較容易,但測試這項假設成為後來 YouTube 上線後受到歡迎的關鍵。

5. 你有「工程師 Bob 心態」

現在有一種作法很受歡迎,就是很快地打造一個擁有基本功能的 app 讓它上架,在 lean startup 概念中會稱這個叫做「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產品,簡稱 MVP),看看會不會紅,不行的話趕緊軸轉(Pivot)後再重新來過。與其為使用者真正的需求打造 app,創業者這麼做是因為創業者必須在錢燒光以前做最多方的嘗試。Tomer 稱這叫「工程師 Bob 心態」。

利用推出 MVP 然後快速修改甚至軸轉的策略而打造出好 app 的例子是 Instagram,這個照片編輯/分享社群 app 一開始甚至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個以地理位置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為基礎的 app「Burbn」。但是 Tomer 堅稱這並不是一個打造成功 app 的好方法,只因為反覆修改(Tomer 說那只是在練習寫程式),不代表一開始就真的針對人們需求而設計。

6. 完美地執行了一個錯誤的計畫

我們知道執行很重要,但是當你犯下前面幾個錯誤:問了錯的問題(可是有得到答案)、問錯對象(可是有得到正面評價)、只問問題沒有觀察(完美地完成了問卷調查)、沒有好好測試產品的核心、一直盲目採取 MVP 策略而未深入挖掘使用者真正的需求⋯⋯ 這樣你還覺得 app 會成功嗎?XD

解決之道

所以我們該怎麼做才好?Tomer 說,打造一個受歡迎的成功 app,最關鍵的三大部分是:

問題:你的 app 真能解決人們在意的問題嗎?
市場:有上述問題的使用者夠多嗎?
產品:你的 app 真的有解決上述那群人所在意的問題嗎?

這聽起來像是標準的商業計畫三要素,但其實很多人在打造 app 的時候,往往會忘記自己涉足的就是一筆生意。

其實 Tomer 所講的,跟去年底 Business Models Inc. 執行長、《獲利世代》叢書監製 Patrick van der Pijl 參加「Neo Star 創業之星 Demo Show」時所說的很接近:
如果 idea 只是紙上談兵,那都只是猜測而無法落實。除了走出辦公室接觸人群之外,創業家也必須思考下列三個關鍵問題:

你的顧客是誰
你要賣什麼東西給他們
他們是否買單

Patrick 認為並沒有一體適用的商業模式存在,光會寫商業計劃書的新創公司事不會成功的,他引用 Steve Blank 教授的話,表示大多數商業計畫,在接觸第一個顧客的時候就會失效了。創業者必須測試自己對商業模式的假設是否行得通。他告訴創業家別走簡單的路,要了解顧客、市場,並且找到更多商業模式的選項,而非死守某種商業模式。別走傳統那套委託調查,創業家要走出去,親自接觸潛在客戶。

讓我們回到一開始提到的首頁,與其放一個 email 欄位看看使用者願不願意留下聯絡資訊,Tomer 在影片中建議,想要了解使用者真正的想法,也許你可以採用一個叫做「假門(Fake Doors)」的方法——用一個「低價搶先享受,只要 NT$60!」按鈕代替,也就是假裝你已經做出一個 app 了。但這時候 app 還沒有完成,該怎麼辦?跳出一個視窗或頁面告訴使用者「coming soon!」、告訴他們 app 之後會在哪裡上架等等,你就可以知道有多少人來首頁、有多少人點了那個按鈕、比例是多少⋯⋯ 這麼一來,關於你宣稱要解決的問題,大家願不願意買單已經有一個大致的輪廓了。

如果我們想要打造一個好的 email app,該問什麼問題?是「想想看你一天要收到幾封信?」還是「為什麼你總是無法有效率地回信?」呢?
以下是演講影片:


轉載自《Inside

2014年7月29日 星期二

台灣網路社群使用現況分析

台灣網路社群使用現況分析

social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公佈的資料發現,台灣有多達 96.2% 的網友近期曾使用社群網站,Facebook 是網友最常使用的社群平台,有高達 95.8% 的網友曾使用,遠遠超過第二名的 Google+(24.7%),入榜前五名的還有,痞客邦 PIXNET(20.7%)、Xuite 隨意窩(12.7%)和噗浪 Plurk(8%)。

調查發現,82.8% 的網友常利用網路社群與親友聯繫,其次為關注喜歡的網友及部落客(46.4%),網友也喜歡追蹤主題性粉絲團(35.1%)、自己喜歡的品牌(33.1%)和有興趣的名人(28.4%)等。

網友在網群中最常接觸的對象包括,朋友(73%)、家人(60.3%)、同事(42.4%)、久未聯絡的朋友(35.4%)和網友(27.9%)。

台灣有 54.7% 的網友喜好多媒體分享,常使用的分享平台前五名分別是,YouTube(96.5%)、土豆網(23.6%)、PPS 影音(20.3%)、Yahoo! 奇摩影音/電影(19.5%)、隨意窩 Xuite 影音(17.7%)。

39.6% 的台灣網友常使用討論區,前五名依序為 Mobile01(51.4%)、台大 Ptt 實業坊(51.2%)、Yahoo 奇摩知識+(46.2%)、伊莉討論區(35.5%)和卡提諾王國(23.4%)。
網友使用討論區較多元且平均,沒有特別的偏好。除了多媒體分享和討論區之外,台灣網友近期也曾使用部落格(28.9%)、微網誌(15.5%)及照片分享(13.8%)等。

social1

social2

資料來源 : http://googlerconcert1.pixnet.net/blog/post/372579989
轉載自《Weblisher 威旭數位》

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2014社群網站設計藍圖大全

2014社群網站設計藍圖大全

The Essential Social Media Design & Sizing Cheat Sheet

這次的2014社群媒體製作尺寸表同樣包含了Facebook、Google+、Twitter、Instagram、Pinterest、Linkedin、YouTube這七大社群媒體,將所有的介面尺寸整理標示出來,部分的尺寸有些微不同。大家記得要更新一下,以新版本為主喔!上次來不及看到的朋友趕快收藏起來,對於社群經營者或編輯們來說,是非常方便的好工具呢!

Social Media Cheat Sheet 2014

原文出處:The Essential Social Media Design & Sizing Cheat Sheet
轉載自《WIS 匯智資訊》

如何經營創投事業?知名投資者提點「五要、三不要」原則

如何經營創投事業?知名投資者提點「五要、三不要」原則

美國紐約Brooklyn地區首家風險投資公司Brooklyn Bridge Ventures的合夥人奧唐納( Charlie O'Donnell),在一篇部落格文章中,總結了在對待自己投資的創業公司及其管理者問題上的經驗。他的觀點,總體上可概括為「五要、三不要」。以下為主要內容:

创投、创业、投资、法律

中國知名天使投資人、金山軟體和卓越網的創辦人雷軍曾說,他的天使投資之所以做得還不錯,是因為投資首先要做到「無我」。這話的意思是,他只持股,不需要控制權,只要不違法、不做假帳,就百分百支持。

從風投資本家要怎麼做說起。奧唐納總結的五要:
第一,自己身份首先是受託者。既然投資人將資金託付給我管理,就有受託方應盡的責任。如果所作所為對投資者不利,就會失去資金來源,丟掉飯碗。投資者指望我好好利用資金,就要選擇適當的時機,冒合理的風險,獲取一定程度的預期回報。

這意味著,你的首要任務是設法達成一樁有吸引力的投資交易,保證你的投資未來有機會獲得預期水平的收益。不能把投資人當作投資企業短視行為的擋箭牌,也不能以投資人為藉口,藉此影響所投資公司的創業者決策。一邊是投資人希望獲得長期回報的需求,一邊是風投公司的名譽,要取得名與利的平衡。投資機遇和道德標準是長期伴生的,機遇是投資回報的始動力。

這也意味著,在時間分配上,風投資本家要十分小心。盡可能利用時間幫助更多人,但不能分散注意力,影響自己履行基本職責。

第二,VC是資金的提供方。個人的收支不能和這類投資扯上任何關係,要保証投資企業的帳戶透明公開,何時投資、是否計劃投資、企業家是否應該拓展其他業務,這些都要清清楚楚。

第三,我常常是這麼做的:竭力幫助自己投資的公司,讓相關領導者都盡量成為出色的經理人。當然,這個要視對方能力而定,投資公司的管理層才是最終提升企業業績的關鍵角色。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要「指教」那些創業者(或高管們)怎樣經營公司,而是要幫助他們建立一套管理規範,一種思考、解決問題的架構;要和其他投資人以及所投資公司的董事一道,共同審核管理層的設想。如果他們的設想可行,就要保證管理者落實他們相關計劃。

第四,為獲得長期的投資回報,竭盡所能給所投資的企業提供全方位幫助。包括企業人力資源、客戶、其他資本等各方面。

第五,長期參與到企業的持續創新中,並提供支持,擔當全局的帶頭人。對我來說,支持所有人贏得成功才是最重要的,因為這不是一場零和博弈。當我參與的生態系統能全面支持成長迅猛的創業家時,我的投資和投資組合就擁有了成功的最佳機會。按所在地域劃分,特定地方的生態系統,對相關地域的創業家支持作用十分明顯。

接下來,是奧唐納「三不要」觀點:
首先,不必和所投資公司的企業家交朋友

有時我可能資助一位朋友,那僅是投資某人的公司,不能作為風投資本家交友的理由,我們可能會在合作的過程中成為好朋友。說到底還是職場上的工作關係,合作不是為了交友,是要發展一家企業,有機會結交只是錦上添花。

其次,我不是專家

可能很多年後會有人這麼認為,但現在我只是個有雄心抱負的學生。我每天都在學習,我的進步來自於所投資企業的創業者。企業家能幫助我最深入地了解各自行業的問題,如果可以利用這類知識,為一些需要初創期投資的公司提供相關行業的見解,帶來幫助,當然皆大歡喜。不過,那些初創公司的領導者才是最了解自己公司的人。

最後,我不能替代任何人,只代表我自己

我不會想辦法成為威爾森(Fred Wilson)那樣的矽谷頂級風投大師,而是要創造一種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風投公司要最符合自己分配及利用時間的方式,也不會竭力把公司做大、招聘大量員工或者盡可能管理巨額資金。我希望投資人和未來我投資的創業者能夠支持我,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

原文出處:鈦媒體
轉載自《數位時代

如何確保‎SEO‎搜尋引擎優化‬策略能夠正確的執行呢?

如何確保‎SEO‎搜尋引擎優化‬策略能夠正確的執行呢?

Red Bullseye

當論及到 SEO 時,多數的人會認為網站排名首頁與獲得高流量是同一件事,但如何確保這些流量有效影響新客戶的開發呢? 我們分享三個方法來嘗試解決以上問題:

1.確認目標客群
不同產業背景所需要的產品與服務不盡相同,必須以最精準的方式來達成不同客戶的需求,才是做出決策的第一步。

2.選擇對的關鍵字
一本好書能影響人們,一個‎關鍵字也能影響廣告主。選擇具成效的關鍵字讓潛在顧客在搜尋上變得 Easy。選擇您的關鍵字別再只是複製與貼上,如何規劃出兼具流量與影響力的關鍵字才能成為市場贏家。

3.提供客戶關注的內容
網站內容也是 SEO 的成敗因素之一,了解客戶的喜好並做好網站對應的投放內容也是決定SEO是否成功的要件。

SEO 策略能否在網站上具成效性,必須先確認你的目標客群 (Who),選擇精準的關鍵字讓你的流量起飛 (What),提供顧客有用的資訊以及內容去應對顧客們的需求 (How)。
最重要的事情,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喔!

原文出處:How to Ensure Your SEO Strategy Delivers the Right Traffic
轉載自《WIS 匯智資訊》

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破解!常見的社群行銷5大迷思

破解!常見的社群行銷5大迷思

20年前市場行銷剛處於起步階段時只有三個管道:浮誇不實的廣告看板、滿溢居家郵筒的廣告傳單以及電視廣告。至今,消費者已然邁入數位化時代,並且心心念念的關注自己鍾愛品牌的相關訊息。但不幸的是,仍有不少品牌一上網就「跛腳」,未能有效利用社群媒體進行宣傳。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網路行銷顧問公司HigherVisibility 曾道出上述跛腳品牌的困境:「我們發現很多無法妥善用社群媒體的客戶,都是因為對社群媒體抱有錯誤的想像,或是完全不了解社群媒體行銷運行的法則。例如,客戶因為社群媒體瞬息萬變的特性,就認定社群媒體散播訊息的廣度是無遠弗屆的。所以,釐清種種社群媒體迷思,並且協助客戶認清自己沒有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我們明白要說服客戶放棄『一直覺得很有效』的經營方式是很困難的,但是,相信我們:如果客戶願意嘗試,將發現一個嶄新不同的社群網絡就在他們眼前!」

因此這篇文章的立意,便是要揭露那些廣為人知的錯誤社群媒體行銷迷思!希望這些觀點有助於看倌們重新新檢視自己的經營策略,調整後勇創行銷佳績。

迷思一:沒有人在看官方貼文

一般人總是想著:沒有人會看官方社群行銷內容。的確,根據Cotton Delo今年六月比較所有臉書專頁,以及擁有50萬讚數的粉絲專頁,發現即便是按讚數超過50萬的粉絲專頁貼文,也只有4%的行銷內文會被消費者閱讀。

但事實上,品牌發佈的行銷發文不僅僅會被消費者檢視,同時也會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每月有100萬人次訪問量的豆瓣網(HubSpot)曾在2011年公布一項驚人的網路瀏覽統計:「倘若以經營與消費型態區別品牌經營,在企業對一般消費者經營(B2C)消費模式中(如百貨公司裡的化妝品專櫃),臉書就引介了67%的客戶;在企業對企業(B2B)的品牌經營模式(如大盤商對中盤商),有41%的消費者是透過臉書產生聯繫!」但大家也不要開心的過早,因為品牌所發佈的動態也必須累積一定的人氣,且通過臉書線上審核(EdgeRank)之後,才能出現在更多粉絲的即時動態欄上。例如以文字為主的貼文,在臉書線上審核機制中,就比圖片貼文來的吃虧,所以,大家要確保自己正使用對的行銷策略,例如全球最大日用品寶橋公司(Proctor & Gamble),以圖像式的貼文與粉絲互動、每週發送折價券,以及公司所有成員在「全員經營」企業文化薰陶下,每一個員工都成為品牌的代言人。

記住,雖然臉書不一定擁有所有社群媒體的特性,但是不管在什麼樣的社群網絡,你要知道消費者會閱讀品牌釋出的所有文字、影片、圖像,即便那只是一張折價券。

迷思二:太多的行銷資訊=向對手揭了自家品牌的底

就算你刊出30頁的行銷內文,品牌形象也不會因此轉變為裝訂書商。倘若你因為害怕別人摸清楚品牌老底,或是對手偷學自家的創意,而不願意釋出明確的行銷概念,將會導致品牌經營與原先制定的社群媒體行銷目的完全脫軌。品牌要是不能藉由社群媒體和整個產業搭上邊,就會無法為既有的粉絲提供服務,同時也會逐漸與產業脫勾,造成品牌整體競爭力下降。

迷思三:社群媒體不能挽救品牌名聲

忽視網路口碑,可能會使品牌陷入聲名狼藉的深淵中。國外口碑評價平台Ripoff Report中那些極盡情緒化的負面評價,即便經商家抗議也是不會刪除的。因此,消費者只要上網搜尋品牌過往的消費者使用經驗,品牌會馬上被打入消費黑名單。

專業人士都知道要重建品牌信譽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情,因此,品牌從一開始就要制定積極完善的行銷應對策略。建議品牌要確定網路專頁管理員具備迅速、周到,與個人化回應問題的能力。經過一段時間,品牌在網路平台上所累積的正面口碑,便能逐漸抵消先前奧客在網路上所留下的品牌負面評價。

迷思四:僅用互動頻率斷定社群媒體策略成敗

雖然說網路上互動次數近似於KPI(量化的績效指標)的觀念,但還是應該由銷售機會與營收來衡量策略的成敗。網路互動的確有可能增加消費者購買的慾望,但如果品牌沒有抓緊這些機會,最終還是空打水漂子:白忙一場。市場行銷講求的是實質收益!

就拿火紅的網路剪貼簿(Pinterest)名人Joseph Knoop為例,網路上有超過3.8億的粉絲在關注他;但Joseph Knoop不是那種在家無所事事,只會點網頁貼圖片的家庭大媽類型,他同時也運用這些網路互動創造商機。Joseph Knoop坦白的說:「我為美國諾德斯特龍百貨公司(Nordstrom)、德塞萊特數位媒體公司(Deseret Digital Media)以及一些私人客戶工作。我的工作就是把這些客戶的商品展現在社群網絡中,透過一連串(Liked和Repinned)網路互動引起潛在消費者的關注,並引發其購物行為。」

迷思五:社群媒體行銷是0成本

雖然主流的社群媒體平台,如臉書、推特、Pinterest和YouTube都是免費的,但一旦開始採用社群媒體行銷,隱形的花銷就會隨之而來。例如:花時間規劃行銷策略、編寫行銷文案、更新動態還有與顧客互動。科技公司( CMI Promotions)負責人Jeff Williams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Jeff Williams說:「大家都說我們應該投入社群媒體行銷,因為這完全免費!但殊不知,真正的社群網路行銷,根本就不是想像中的『只要我有空發一下動態』就好…」。

要想擁有專業殺手級的品牌互動頁面嗎?你必須請專人負責執行行銷策略,如品牌官方資訊管理,或是即時監控與回應顧客正負面口碑。如同Jeff Williams所說:「很快就學到的教訓是:『有效的社群媒體經營需要大把銀子』!」除此之外,品牌所舉辦的社群活動絕對不允許偷斤減兩!這些活動不但能快速提高品牌能見度,也能為品牌擴大原有的顧客群。

資訊來源:Marketing Land
原文出處:i-BUZZ
轉載自《數位時代

2014年7月25日 星期五

關鍵字認證師是個新職業

關鍵字認證師是個新職業

今日新聞有一則報導「關鍵字認證師正夯」,的確在網路盛行的時代,消費者自己有一套「驗證」資訊的方法,就是透過蒐尋,來找到更多的資訊。

images關鍵字行銷分為兩種,一是關鍵字廣告(PPC,Pay Per Click),也就是購買的關鍵字廣告,位於關鍵字搜尋頁的上方和右側,收費方式則是點選才付費;另一種關鍵字行銷是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必須要長期經營,才能獲得搜尋引擎的「青睞」,而將自己的網頁位置排到前面。除了搜尋引擎外,像是電子商務平台,或是一些社群平台,都有關鍵字的功能,同樣的會有收費和自然搜尋等不同的排序方式。有關關鍵字行銷,或稱為搜索行銷(SEM,Search Engine Marketing),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許多數位行銷網站或書藉。

        本文的目的,不是在介紹搜索行銷(一篇文章也介紹不完),而是要提醒,在執行搜索行銷時,必須要有專業團隊的協助,而且不要想求速成,特別是SEO,需要有很多的技巧以及時間的經營,不是像新聞說的,「注意時事、創意發想」這麼簡單,但中小企業通常比較沒有資源可以找數位行銷團隊協助,除了求助這些新興的關鍵字認證師外,以下幾點常見的觀念錯誤,提供給有想要經營關鍵字行銷的朋友參考:

1、SEO要優化的是網頁而不是網站:

      一個網站有許多網頁,但搜尋引擎的「爬文」是以網頁為主,所以,同一個網站的不同網頁,必須要有不同的優化關鍵字,如果你委託的廠商是幫你優化「網站」,那就要小心了

2、SEO要優化的不只是「時事」:

        網頁要優化的關鍵字,要由自己的行銷重點和消費者搜尋習慣出發,由核心關鍵字再往外擴展,一味追求時事關鍵字,即使被消費者點選,但若與自己的行銷重點無關,消費者只會覺得被騙而立即離開網頁,反而形成反效果,所以,你的關鍵字廠商要提供給你的是不同屬性的多組關鍵字,再從中選擇,而且要有消費者搜尋數量的佐證,不是只用質觀的「熱門」關鍵字來執行;

3、要優化的不只是一個網站或網頁:

        好的關鍵字有許多的品牌在「競爭」,光是一個網頁優化是不夠的,即使這個網頁拿到最上方的位置,但若競品包圍了其他的網頁,則消費者接觸別人的網頁的機會就更高,這也是所謂SERPO(Search Engine Result Page Optimization)的觀念,要提出足夠的內容,來包圍想要優化的關鍵字,所以,若你的關鍵字廠商只幫你優化一個網頁或網站,那也是不足夠的

         搜索行銷是全面且需要專業,不能只做PPC,長期的SEO更是關鍵(除非只是短期的促銷),而且SEO的品質也會影響PPC的成本和效果。關鍵字行銷很重要,也不容易自己執行,需要專業團隊或專家來協助,但在選擇團隊時,要先注意是否是找到真正的「專家」,還是只是搭上這股熱潮就來「分一杯羹」的流行家,而且設定KPI才能知道做到了什麼,以及得到什麼效果。

轉載自《dcplus

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中國上網人口達6.32億,手機首度超越PC

中國上網人口達6.32億,手機首度超越PC


CNNIC數據顯示中國上網人口已達6.32億,而上網設備中手機使用率達83.4%,首次超越 PC 的80.9%。在手機連網應用方面,消費者利用手機購物、團購和預訂機票或旅行產品的蓬勃發展,帶動行動支付的快速成長。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中國上網人口已達6.32億,而上網設備中手機使用率達83.4%,首次超越 PC 的80.9%。

根據這份報告,2014年上半年中國上網人數為6.32億,較上一次調查的2013年底增加1442萬人,成長率為1.1%,網路普及率為46.9%。而以手機為主要連網裝置的人口達到5.27億,佔總連網人口的83.4%,較前半年上升2.4 %,並首度超越以PC為主要連網裝置上網人口比例的80.9%,使手機作為第一大上網設備的地位更加鞏固。

在手機連網應用方面,消費者電子商務、休閒娛樂、新聞資訊、即時通訊等應用都快速成長。其中消費者利用手機購物、團購和預訂機票或旅行產品的蓬勃發展,帶動行動支付的快速成長。數據顯示,和去年底相較,今年上半年手機支付的用戶規模成長63.4%,使用率從25.1%成長為38.9%。

中國網路遊戲用戶規模達3.68 億,使用率從2013年底的54.7%升至58.2%,其中手機網路遊戲使用率為47.8%。而才剛起步的網路理財用戶規模達到6383萬,使用率達10.1%。

轉載自《iThome》

2014年7月22日 星期二

Yahoo 收購行動分析和廣告平台 Flurry

Yahoo 收購行動分析和廣告平台 Flurry

4ff9379e475d7e556c869468d6691bf3

Recode 消息,Yahoo 近日將收購移動數據分析和廣告平台公司 Flurry,隨後 Flurry 官方確認了這項交易。消息人士稱,這項交易涉及的價格在 2 – 3 億美元之間。

Flurry 成立於 2005 年,其業務重心是「通過個性化的廣告及行動數據分析服務來為開發者、廣告商以及使用者優化移動體驗」。就在最近,Flurry 還向開發者推出了一套新的影片廣告解決方案。截至目前,接入 Flurry 平台的行動應用數量達到了 54.2 萬個,並且保持增長。

cc0a49297e20e8bb61285441f4b7e3b9

Flurry 一直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該公司最近剛剛完成的一輪融資其額度達到 7,000 多萬美元,投資者包括德豐傑和 First Round Capital 等,在此之前的一輪融資是在去年 12 月完成的融得 1,250 美元。

Yahoo 收購 Flurry 意圖明顯:Yahoo 在展示廣告業務和其它基於 PC 的業務領域內的占比正在快速下降,這促使 Yahoo 不得不加快其行動業務的發展步伐。自從梅姐入主 Yahoo 以來,其收購動作不斷。其中在移動業務領域引起關注的收購對象包括 FlickrBlinkSummlyQwiki 等。儘管如此,目前 Yahoo 行動業務的規模仍然很小,以至於 Yahoo 至今仍未公布其行動業務的營收數據或收益情況。這與 Google 和 Facebook 等其它網路巨頭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過去兩年間這兩家公司的行動業務都在顯著提高。

轉載自《科技新報

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分析師不告訴你的5個再行銷技巧

分析師不告訴你的5個再行銷技巧

Capture

再行銷是一項能夠讓消費者回流相當重要的數位行銷技術,行銷工具會透過使用者的Cookie記錄使用者行為,並向消費者再次行銷。以下來看看分析師會怎麼做:

1. 消費者在網站停留超過30秒
這個時間是代表消費者對你的網站有一定的興趣,根據統計這些消費者會更願意購買你的產品。

2. 哪個地區的銷售最好
舉例你的運動產品在巴西銷售狀況比英國多,那麼你可以為巴西地區設置新的再行銷名單,讓當地的消費者更容易看到你的銷售廣告。

3. 善用”智慧名單(Smart List)
Google智慧名單能夠"自動"為AdWords帳戶以及網站分析出一套屬於你的再行銷名單。假如你想要擁有100筆會員加入並且每天至少有500個瀏覽者造訪網站,你只需要把這些資料告訴智慧名單就可以了。

4.哪些是特別有價值的頁面
網頁還有分價值?沒錯。你可以分析消費者造訪哪些頁面後特別容易成交,並針對曾造訪過這些頁面的消費者,再次投遞廣告。以下一些小撇步:
.曾經造訪過重點產品以及服務頁面
.看過產品銷售價格、產品促銷頁
.曾加入購物車卻沒購買的消費者

5. 你的消費者輪廓長什麼樣子?
又是老話一句,分析可以幫助你歸納出適合的消費者年齡層、性別等等,透過再行銷再次主動出擊,你的銷售策略無疑的就能夠更加成功。例如你發現喜歡你的消費者都是24-32歲的小資女孩,那麼你便能夠思考是否要在每個月的發薪日製作促銷活動並配合再行銷廣告。


原文出處:http://wis.tw/UjI58x
轉載自《WIS 匯智資訊》

2014年7月19日 星期六

部落格怎麼從默默無名爬到超人氣?六個方法教你打造人氣部落格

部落格怎麼從默默無名爬到超人氣?六個方法教你打造人氣部落格


寫文章大家都會,但要怎麼把 Blog 經營到你可以靠它謀生呢?要怎樣開啟你的 Blog 旅程,才能做的成功?

有本書叫《Start Your Own Blogging Business》作者是 Jason R. Rich,他是《Entrepreneur》的員工也是行銷專家。在書中,他解釋如何經營部落格來賺錢,藉由人家在你網站上打廣告、你眾多的訂閱者、或是商人身上等等。

這篇文章中,作者建議了六個方法,教你怎麼有效又成功的經營好自己的部落格。

找到你的目標讀者,迎合他們的需求

想要建立起一群忠誠的粉絲,你的部落格必須在最一開始就確定好要打的方向,找好你的目標讀者,認識他們的需求,然後你的文章內容必須符合他們的喜好。

扣緊你的目標讀者,你必須要製作好適合他們的內容,確保內容能引發他們的興趣。好的文章不只是要符合他們的需求,還要能引起他們潛在的興趣,讓他們發現原來自己這麼需要這些資訊。

如果你的目標客戶、目標讀者已經很確立,你就會非常了解這群觀眾,他們也會幫你帶來更多追蹤者,這時候你就可以利用你的廣告、行銷技術,在字裡行間,開始洗腦他們!

確認你的目標觀眾的方式與標準,大致上可以分成以下這幾種特質:

年紀、參加的 Club 種類、教育、地理位置、興趣、收入、已婚/未婚、工作、宗教、性別、性向、特別喜好。

定位好大家的特質、人口數量後,發展一套行銷計劃,吸引你的觀眾,讓觀眾可以區分你和其他競爭者有什麼不同。

部落格中的內容、標題,要多一點戲劇性的變化

這就是創新思想,別人講過的東西你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再呈現一次,讓觀眾喜歡你的版本而忘記之前看到的版本。或是找出非常新穎的題材出來談,讓大家感到新鮮、摸不著頭緒,卻很愛。

身為一個部落客,最重要的其中一件事就是,賦予你的部落格一個屬於你自己的「個性」,多多把自己的知識、經歷、見解、個性加入到文字、風格之中,而這就是觀眾用來區分你和其他部落客的最佳方式。

你也可以在內容上,多加一些別人私有的資訊,發表最及時的研究、議題,同時加入自己的觀點、想法,或是與部落格中的其他篇文章做結合。

確定要發表的主題或研究後,別忘了先調查有沒有其他人已經寫過了,做好功課,用你自己的方式、最創新、最特別的方式整理過再呈現一個全新的版本給大家。這點是相當重要的,你要隨時觀察自己的競爭者都在寫些什麼,不是做好自己就好了,要保持良好的「部落格分圍感」。

另一個方式就是剛剛提到的,找一個沒有人談過的有趣主題出來寫,這樣也能幫助你更確認你的目標觀眾有哪些、他們的喜好是什麼。

定期在部落格中,加入完全不同的新內容

如果要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觀眾,不跑掉或變心,你就必須這麼做:定期的加入新的內容。但你還是要扣著你的目標觀眾走,找出他們會覺得有價值的題材去寫,用新的方式、新的主題呈現給他們,讓他們永遠都有新鮮感,但不會沒興趣。

要成功的話,就要夠了解你的群眾,他們的需求、期望是什麼?你也必須要有極佳的適應能力,市場轉變快速,你要隨時調整你的做法。

另一點,一旦你擬訂好發佈新內容的計劃表,你一定要好好遵守。好好計劃,野心不需要太大。你可以一開始的時候,規定自己一個禮拜發一篇全新的內容和主題,確定大家喜歡後,慢慢加量。但千萬不要這禮拜每天都發新內容,下禮拜卻一篇也沒有。

把你的部落格變成一個「互動社群」

別只是一味的在發文章,你也要讓讀者感覺到他們被在乎,所以你要讓你的部落格成為一個可以互動的社群。鼓勵你的觀眾發表意見、留言、彼此互動,甚至你如果想讓你的文章更好,你可以請他們補充更多資訊。

在部落格中,一定要有「分享」的功能,每篇文章旁都要有分享鍵,讓讀者看到喜歡的東西能夠立即用 email 或其他社群網站像是 Twitter、Facebook 等等,分享給他們的朋友,來個線上的以訛傳訛,這樣你的文章就會有日益成長的曝光率,也能吸引更多的追蹤者。

活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宣傳你的 Blog,而且不要停止宣傳

要建立起幾千個、幾萬個讀者需要花一點時間,想要打成這樣的目標,你必須不斷的行銷、宣傳、甚至是付費登廣告。像是很多成功的部落格都是透過主流社群網站來建立名氣,如果你也想要成為人氣很高的部落格,你就必須不間斷的做行銷,就像你得不間斷的每天發文章是一樣的意思,兩個同等重要。

確保你的部落格介面設計看起來夠專業

你一定要傳達給讀者你的專業形象,不然大家很難相信你。所以你要確定你部落格的外觀給人專業的感覺,設計也要簡單、方便大家閱讀。

另外,你也要編輯、檢查你的每篇文章,避免不必要的錯誤。字打錯、資訊錯誤、一些小錯都會顯得你很不專業。

資料來源:Entrepreneur;圖片來源:Lady Madonna, CC Licensed
轉載自《科技報橘

2014年7月18日 星期五

經營Facebook官方粉絲專頁,還有意義嗎?

經營Facebook官方粉絲專頁,還有意義嗎?

粉絲專頁

朋友問到粉絲專頁的接觸粉絲比例大幅降低,那這樣還有經營的必要嗎?我個人的看法是「如果,你連網站都沒有的話,有個粉絲專頁至少還有人看得到。但請記得,要是你有網站的話,應該將流量導引到網站去,而非粉絲專頁上。」粉絲專頁因為塗鴉牆上顯示內容的演算法不斷調整修改,導致粉絲專頁在某些個人朋友數較多的狀況下,其內容幾乎難以出現在該人的塗鴉牆上。

我認為,主要原因不外乎在於「經營粉絲專頁的人越來越多,有的人一次經營數百個、數千個,到底哪些是真正對臉書使用者有意義的資訊,才是臉書現在正在做的事情。」試想,要是塗鴉牆上滿滿都是粉絲專頁的內容,而自己朋友的消息幾乎看不到幾則,這樣的社交媒體還會有人想來「社交」嗎?答案很清楚不是嗎?正因為要平衡塗鴉牆上的內容,必須讓塗鴉牆上呈現的內容跟使用者之間的關聯較大,所以得將那些關聯較小的資訊壓著、藏在背後。

以前,沒有臉書這麼即時的動態資訊機制,大家想看什麼內容,其行為大多是將喜愛的網站、部落格加入最愛或訂閱RSS,透過這種方式取得該網的內容。但臉書的動態塗鴉牆,會自動出現各式各樣的資訊,讓人們漸漸改變過去找資訊、挖掘資訊的習慣,形成了被動的接受資訊,主動去看的比例變少。簡單的說,塗鴉牆上有看到那就看到,沒看到就當做不存在,要使用者主動點個網站或是去搜尋一下曾去過的粉絲專頁,相對比例降低。

我想,換個角度來看,或許臉書期望粉絲專頁的經營者可以更用心在內容上,讓那些曾經加入過的粉絲,因為那些內容真正喜歡上該粉絲專頁,然後,在他們塗鴉牆上沒有看到該粉絲專頁最近的相關貼文動態時,可以主動點擊到該粉絲專頁之中,讓粉絲跟粉絲專頁之間所建立的關係可以綁定得更緊密,有意義、有價值的內容才會被更多人發現,而非被動的坐等在原地期待發了文後就會有一堆粉絲自動看到。

當然從塗鴉牆上的內容結構來看,現在塗鴉牆上所分佈的內容大致上分為:
1. 朋友的動態貼文
2. 動態貼文的相關訊息連結
3. 贊助廣告
4. 粉絲專頁貼文
5. 加入粉絲專頁建議

雖然不過只有分成五大類,但在這五大類裡,我個人認為朋友的動態貼文所佔比例至少不低於70%,而贊助廣告大概是10%到20%之間,至於粉絲專頁可能就不到5%的比例。理由已經在前面解釋過,所以有人會認為現在經營粉絲專頁就是要經營者買廣告的看法,我想到也是沒有錯。回過頭來,為什麼臉書要採取這種策略來降低粉絲專頁貼文的能見度?這三年觀察下來,真正用心經營粉絲專頁的人少,包含互動少、留言少、分享少,其影響的關鍵全在於「內容設計不當」,白話點講就是「貼文全是廣告性質的貼文」,無法引起粉絲注意,自然粉絲專頁被看重的比例則降低。

把內容做好依舊是經營粉絲專頁的不二法則。從過去到現在,不論是個人網站、部落格、論壇、BBS等,想要贏得人們對於經營者(發文者)的關注,用心深耕在內容製作、產出之中,必然是不可變動之必要關鍵。能持續做出好內容,自然會有源源不絕的使用者(網友、粉絲)上門,網站或粉絲專頁才有可能成長與提昇。這邊所說的好內容,並不是經營者自認的好,而是網友需要的好,懂得網友或粉絲(受眾)針對該主題的興趣聚焦在哪個地方,放大增幅該議題,將其變成人們想要的、想看的內容,網友則會自發性的主動簇擁該內容,令內容產生擴散、散佈之效應。

所以該不該繼續經營官方粉絲專頁?我想這問題應該回到「你準備好要跟你的目標受眾溝通那些他們所在乎、在意的內容了嗎?如果是,必當去做;如果不是,那你又期望跟粉絲建立一段什麼樣的關係?」

作者簡介:關鍵數位行銷總顧問,為台灣社群行銷重量級業師之一。著有《我,選擇不一樣》等書。

轉載自《SmartM

2014年第二季台灣行動市場數據報告

2014年第二季台灣行動市場數據報告

行動電商

台灣行動廣告平台 Vpon 昨日發表了2014年第二季的行動市場數據報告(點選文字可下載整篇報告),Vpon 每月接觸過 1,700 萬支不重複的行動裝置,在台灣的廣告遞送量達每月20億次。報告指出台灣目前市場上仍以 Android 用戶居多,高達八成,與 Android 新機輩出有關。

 

在眾多行動用戶中,目前以中華電信用戶居多,但隨著 4G 的開台,電信業者的市場佔有率應該會有所波動。


在週間上網時段方面,白天大家習慣使用 3G,晚上下班後就會使用 Wi-Fi 來上網,使用時間從飯後 8 點開始,到晚上 10 點達到高峰。


行動上網的使用和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週末的行動上網在早上 9 點後便開始上升,夜間使用量也較平日上升不少。


就特殊日子的使用量來說,端午連假的行動上網較平日上升 1.2 倍。


前一陣子全民瘋世足賽,多屏幕觀看的使用行為也體現無遺,凌晨使用行動上網的用戶明顯增加,流量主要集中在影音、社群及新聞類的 app。世足的冠亞軍賽當天,行動流量更上升了 1.2 倍。


資料及圖片來源:Vpon 威朋 提供
轉載自《SmartM

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馬雲:電商轉型 C2B 阿里巴巴營收將超越 Wal-Mart

馬雲:電商轉型 C2B 阿里巴巴營收將超越 Wal-Mart

004jRBXpgy6K5b3KaPx43&690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 SoftBank World 2014 發表研究,阿里巴巴的電商模式將從 B2C/B2B 轉變為 C2B,消費者是整個市場的主導力量,C2B 模式將幫助阿里巴巴超越 Wal-Mart 成為全球營收最高的公司。

C2B 即 Consumer to Business,有別於 Business to Business 和 Business to Consumer 模式,C2B 是由消費者為主導,藉由用戶的集中形成採購集團,使得在議價階段改變了消費者的弱勢地位,單個消費者也能夠享受批發商拿到的​​優惠價格,最典型的 C2B 模式就是團購

阿里巴巴的經營理念就是客戶為先,在由 B2B/B2C 向 C2B 模式的轉變過程中,價格不再是影響產品銷售的重要因素,消費者主導下的市場將是產品價值的競爭。對於消費者而言,一萬件同款式的衣服不如一萬件不同設計的衣服價值更大,產品的極大豐富可以滿足各類消費者的需求,商家的重點從產品推廣轉移到產品研發和設計上來。

馬雲對於阿里巴巴的 C2B 非常有信心,2013 年零售巨頭 Wal-Mart 公司的營收為 4,691 億美元,阿里巴巴則為 79 億美元,馬雲直言阿里巴巴能夠超越 Wal –Mart,借助科技的優勢運營成本遠低於 Wal-Mart。

轉載自《科技新報

2014年7月16日 星期三

經營部落格七項不可缺少的要領

經營部落格七項不可缺少的要領


微網誌、社群平台的興起,的確改變了很多人的寫作與社交方式,不過部落格本身,其實就是結合了網誌及社群功能最早的產物。所以即便現在出現了很多不同型式的分享平台,但仍是有部落客認真、持續的在經營這塊。

以下七點,可以做為你維持部落格更佳經營的掌握方向:

1.行動裝置的適應
有鑒於行動上網越趨普及,在行動用戶的比例也不斷提升之下,現在人多用手機、平版等行動裝置做上網瀏覽的行為,你的部落格當然也需要能適應這些發展,讓讀者的網站使用不因跨裝置而產生差別,並能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

2.部落格的定義
「部落格」本身就是一個分享的平台,你可以選擇軟性的分享你的資訊,也能夠做生硬的專業教學….總之,你必須先了解你的部落格風格(定位)及主題,不要讓你的讀者產生混淆。

3.讓人們分享
讀者通常願意分享你的文章,一定是這些內容對他有實質的幫助或是他對於內容感到認同,透過更多人、更多平台的分享擴散,對你的部落格肯定是有所良善的。

4.允許評論
千萬不要關閉部落格的留言功能,要允許你的讀者可以回應,達到彼此交流互動的機會,當其他讀者看到有所討論的空間,也會增加對這個部落格的可信度,畢竟它就不會只是個一言堂,相對的,你自己也可能在讀者所回饋的訊息中,得到更多相關的資訊。

5.提供明確的主題分類
網友是沒有什麼耐心的,都希望馬上能得到想要的資訊,通常建議部落格中,要設好明確的關鍵字主題分類,以利讀者針對其有興趣的主題做統一的延伸閱讀。

6.顯示標題與內容摘要
透過一個吸引人的文章標題及簡短的內容摘要,讓讀者在掃瞄最近發佈的文章時,提高他們找到自己有興趣的主題,並藉由短文描述而引發想更進一步閱讀全文的機會。

7.給人們一個理由去採取其他行動
當然也有人經營部落格是想要獲得更好的搜尋排名、更多流量,以利做其他的商業規劃,但不管如何,部落格仍舊是一個要以內容為主軸的空間,你也可以透過一個行動號召 (Call to Action) 來吸引你的讀者在部落格中做其他動作,不管是閱讀更多文章或是點選廣告…等等,只要讓他們停留在此更久,都有很多發展的機會。

資料來源:Is Your Blog Missing One Of These 7 Content Marketing Essentials?
圖片來源:http://blogiau.com/write-blog/

轉載自《匯智部落格

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67% 網友用手機上網

67% 網友用手機上網

根據 GWI 的最新數據指出,第一次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網友是用手機上網,智慧型手機也可說是在 2014 年達到了新的里程碑。這也代表在 GWI 追蹤的 32 個市場中,就有 10 億人口是用手機連上網路,更比去年整整多了 1.7 億人。

另一方面,平板電腦的使用人數也在上升當中,目前約有 30% 的成年網友會用平板上網。以人數來看,用平板上網的人也比一年前多了 22%,相當於在 12 個月內就增加了 1.5 億人。

16June

轉載自《BeamMedia 創媒體

行動商務在25-34歲間最普遍

行動商務在25-34歲間最普遍

據新的 GWI 商務報告指出,不論以何種裝置來看,25-34 歲的網友都是線上購物的多數族群,這個族群利用手機購物的現象更是明顯。而這也呼應了網友會用多裝置購物的趨勢,其中 25-34 歲的網友中,就有三分之一的人曾於一個月內用一種以上的裝置購物。除此之外,16-24 歲的族群也是最少用電腦或筆電進行網路購物的,也再次印證了年輕族群抱持著「手機優先」(mobile first)的心態。

2nd-July-2014-M-commerce-highest-among-25-34s

轉載自《BeamMedia 創媒體

消費者喜歡用電腦網購的原因

消費者喜歡用電腦網購的原因

相較之下,網購者仍比較喜歡在電腦上購物,而非智慧型手機。至於箇中原因,43% 的人說是因為手機上的產品圖片無法看得很清楚,34% 的人認為在手機上看產品資訊很困難,另有 30% 的人對在行動網路上提供信用卡資訊感到不安心。下圖為消費者不偏好在手機上購物的原因。

●無法看清產品圖片( 43% )
●無法輕易閱讀產品資訊( 34% )
●難以比較產品( 31% )
●不放心在行動網路上提供信用卡資訊( 30% )
●智慧型手機不是隨身攜帶( 26% )
●在手機版頁面上很難找到產品( 24% )
●產品敘述在手機版頁面上較短( 23% )
●在手機上購物要花太多時間( 21% )
●行動網速太慢、訊號不佳( 21% )
●產品選擇不足( 14% )

Infographic: Reasons for Shopping on a Computer vs. Mobile Device | Statista

轉載自《BeamMedia 創媒體

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

如何運用Facebook廣告讓業績倍增

如何運用Facebook廣告讓業績倍增

網路行銷

如何精準操作Facebook廣告?如何設計出Facebook強而有力的廣告素材?又如何用最低廣告預算來增加粉絲人數? 如果你是網路店家,該如何善用Facebook廣告來提升下單量?11月27日晚上 SmartM 邀請曾任Foodpanda 行銷總監、聖洋科技媒體行銷經理、eBay 奇集集 行銷經理的講師韋依琳,來分享Facebook廣告行銷實戰經驗,以達成Facebook廣告投資報酬率最佳化的目標!


在 Facebook 下廣告,要讓網友想「分享」

韋依琳首先說明利用 Facebook 行銷的四步驟,分別是:

1.建立粉絲專頁:要慎選封面圖片,因為封面圖片代表品牌精神,利用 “cheat sheet” 可以知道照片尺寸是否符合封面圖片的規範。

2.連結舊雨新知:讓親朋好友都知道粉絲專頁的存在。

3.展開有效互動:設定貼文方向、目的,貼文約可以連結到 10% 的粉絲

4.延伸品牌影響。

Facebook 廣告蔚為潮流,廠商是否清楚為什麼要下 Facebook 廣告?畢竟經營粉絲專頁不是一項輕鬆的工作,對於是否要聘請專人來維護粉絲專業、及KPI 如何衡量,也許都困擾著廠商。韋依琳建議商家要先清楚自己的目標消費者,再想如何對目標消費者做有效的廣告。所以商家可以透過 Facebook 與顧客的朋友建立聯繫,例如有朋友按讚,其他朋友看到就會跟著按讚。

網友使用 Facebook 與朋友們聯繫、瞭解大家的動態,所以 Facebook 的特性在於目的性低、娛樂性高、交朋友、看趣聞、喜歡關注及被關注,韋依琳強調 Facebook 是個忠誠度低、而且很容易分散注意力的社群平台,因此在 FB 下廣告很容易取得網友的目光。由於粉絲專頁的貼文只能接觸到10% 的粉絲,所以思考自己的貼文如何被粉絲「分享」會是個很重要的指標,並且進一步運用廣告觸集到更大的族群。

粉絲專頁:做好基本功、內文具體且具關聯性

許多商家撥不出人力來經營粉絲專頁,韋依琳分享了粉絲專業經營小撇步:

●一定要做好基本功:
1.言簡意賅:每篇貼文 100-200個字元,或3行以內
2.有規律性的貼文:每週至少 3-4 篇
3.找尋貼文尖峰時間:多測試不同時間點來瞭解什麼時段理,自己的粉絲最有反應。

●具體且有關連性:
1.瞭解你的客戶:分享粉絲獨享的訊息
2.有季節性和即時性:分享最新訊息、季節性活動和最新消息
3.有關連性:針對本地與國際性文章要符合各地民俗風情

●玩創意:創造與粉絲的有趣互動
民調問與答、填空造句、詢問網友意見等,都可以讓粉絲說出你想說的話。

FB 廣告位置、優惠活動設定及注意事項

FB 廣告分為首頁 News Feed、側邊欄、行動廣告等廣告欄位,常見的廣告運用形式有相片、文字(近況更新)、影片、民調問答、活動、連結廣告等形式,韋依琳說明專業貼文廣告的接觸率不僅限於自身粉絲,非粉絲的人都能看見,加上專業貼文具有極大的彈性(粉絲專業的六大功能都可以用來做廣告)、高度串連性、高社交覆蓋率等優點,透過原有的粉絲作為基底,讓粉絲的朋友能夠看到粉絲與專頁的互動,同時透過朋友的連結性提高專頁曝光率,因此貼文廣告的效果很不錯。

大家都愛好康,根據調查,全球 FB 用戶超過 67% 期待獲得品牌優惠,其中 6 成用戶願意互動分享體驗。韋依琳說設定優惠活動就是讓使用者可以分享的好機會,這類的廣告可用於行動優惠券、門市體驗活動、填寫名單,好康優惠的活動都會獲得很不錯的迴響。

但韋依琳強調在 FB 下廣告也要注意 20/80 的廣告原則,也就是文字只能佔版面位置的 20%,因為 FB的精神強調互動與溝通,不能直接以文字呈現廣告,如果沒有遵守規定,廣告可能會被下架。在問與答時間中,現場學員提問 FB exchange 的深度問題,課程紮實,依舊座無虛席!


轉載自《SmartM

增加網站業績,25個不可不知的實戰技巧!

增加網站業績,25個不可不知的實戰技巧!

電子商務

要如何增加網路銷售的來客率及銷售額?要增加線上銷售,必須付出相當的努力,當然,也需持續進行PDCA 循環:計畫、做、確認、行動(Plan, do, check, act),電商顧問網站 Ecommerce Milo 分享 25 個實戰技巧,值得一記。

要讓線上銷售的業績大增,一定要從了解以下黃金公式開始:

業績=不重複訪客(特定訪客)X 轉換率 X 平均客單價
Sales= Unique Visitors (UV) X Conversion Rate (CVR) x Average Order Volume (AOV)

提昇不重複訪客的量、轉換率、客單價是絕對必要的。怎麼做?我們可以用25個小撇步來分別說明這三件事。


如何提昇不重複訪客數?

01. 在你購買流量之前,你必須至少先確認你把網路商店的產品盡可能都列出來了,因為沒有產品就等於消費者沒有選擇,也就等於沒有梗可以來進行行銷,也等於無法進行網站優化。
02. 確認自己有使用優化的網路平台或加入一個SEO建構完善的網路市集,這是為了長期的免費流量。
03. 多管道銷售是重點。如果你想要讓自己的線上網站流量增長,就多和交易網站合作,不然就透過C2C、B2B2C的網路平台來建立屬於你的顧客資料庫。
04. 透過社群網站取得新訪客

透過各種社群網站來盡可能取得新訪客,讓新訪客可以訂閱你的電子報、註冊成會員或在社群網站上追蹤你發布的新消息。

05. 從社群網站或 email 行銷來鼓勵回訪

一定要花時間經營社群網站(Facebook、Twitter、Google+ 等),這些多半是不用花錢的。
06. 利用季節性促銷或無本銷售來吸引流量,作法和實體零售業者吸引顧客到店的方法類似。
07. 和一些共同行銷的活動派對建立夥伴關係,想想跟你的目標客戶通常熱衷於哪些活動。
08. 如果妳有實體的店面或清倉店面,記得要在實體店面推廣你的線上店面來鼓勵重複購買,發送小冊子、張貼海報展示等方式都可以。

如何提昇轉換率?


09. 優化你的首頁或活動頁,在網頁上強調你的優惠或優勢,提供好的動線並「幫助顧客決定下單」。確保你的跳出率不會太高、並持續改進。
10. 確定你的產品照片是說服人的、產品名字是容易認知的、搜尋引擎好找好用、產品描述足夠、視覺提供也足夠(永遠要記得訪客不會讀太多字),這樣才能讓產品頁面最佳化。
11. 如果產品有得獎、或曾被電視報紙報導、使用者見證等,要特別強調產品優勢。也可以提供顧客一些誘因來撰寫評論。
12. 提供吸引人的運費,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免運費!
13. 提供清楚的運送規則,包含退換貨的政策。
14. 在整個網站上,要著重在有力的「召喚行動」,這類的訊息一定要擺在網頁的最明顯位置,並創造吸引人的內容或文案。
15. 如果妳有資源,提供即時的聊天服務,讓到站的網友可以享有客製化的服務。
16. 用折價券或其他等價的誘因來「獎勵」第一次購買,特別是對新訪客。
17. 一定要常有小型的「促銷」活動,用每週精選、節令促銷、清倉、慶祝特定節日等各種名義,但大型的促銷折扣,一年舉辦一到兩次就好。
18. 觀測你的行動流量。如果你的網站流量已經有 20% 是來自行動裝置,還不建立行動版的網頁嗎?
19. 消費者是沒耐心的,如果你的網站跑太慢,會讓你所有的心血都付諸流水。可以使用 Google Analytics 或 Pingdom 來檢視自己的網站速度。

如何提昇客單價?

20. 把不同的產品搭配一起、打組合價格。
21. 可以的話,善用交叉銷售及向上銷售。首先要先發現顧客更多的需求,向客戶銷售升級品或相關產品。
22. 和上面的概念有點類似,在主產品(較貴的產品)中附贈其他小產品。
23. 一開始賣入門款的產品給顧客,再以「再行銷」的方式銷售大類的產品。
24. 如果你賣的產品是可補充的,尤其是消耗品,一定要提供訂閱服務給顧客。
25. 最後,如果妳有提供線下付款服務,記得要打電話追蹤還沒付款的訂單,才能提昇顧客的付款率!

轉載自《Smar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