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Google:臺灣6成中小企業投入網路行銷,但香港更高近9成!

Google:臺灣6成中小企業投入網路行銷,但香港更高近9成!


根據Google最新的企業網路行銷行為分析結果,臺灣已有超過6成的企業投入網路行銷,平均使用3個以上的網路行銷工具,不過,仍然遠不及香港近9成的比例,Google總經理陳俊廷認為臺灣仍然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Google今日首度揭露「臺灣中小企業網路行銷行為分析」調查結果,結果顯示臺灣已有超過成(62%)的企業開始投入網路行銷,平均使用3個以上的網路行銷工具,不過,相較於數位市場發展程度相似的香港,有近9成(87%)的企業使用網路行銷工具,Google總經理陳俊廷表示,臺灣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Goole與市場調查研究公司Ipsos ASI合作,調查了臺灣北中南307間規模小於100人的中小企業,來蒐集臺灣中小企業的網路行銷應用趨勢。

臺灣企業數位差與度兩極化

根據調查結果,大部分企業皆視網路為重要行銷管道,74%認為網路是重要媒介,超過6成的企業認為網路有助於提升產品及服務的品質、行銷流程與能見度,並認為網路的重要性將在未來一年之內會持續提升。

不過,雖然企業普遍都認同網路的重要性,但實際的應用情形卻有很大的落差,其中,在數位參與度上,約有一半左右(49%)的企業擁有企業官網、具電子商務功能,並活躍於網路行銷活動,屬於高度參與,反觀低度參與(24%)及零度參與(15%)的比例相加,也有近4成(39%),而中度參與則有12%,可見數位參與度趨向兩極化。

陳俊廷表示,外銷廠商使用更多的網路行銷工具來增加企業的國際能見度與獲得訂單的機會,平均使用了4.7個網路行銷工具,高於內銷廠商的3.1個。

而尚未投入網路行銷的企業之中,有7成的企業仍然依賴傳統行銷模式,像是廣告傳單、平面媒體等,且對於現況感到滿意,6成的企業認為網路行銷沒有必要性,且看不出網路行銷的效益,而認為企業本身與網路無關聯性的比例也過半。

進一步分析數位參與度對企業營收帶來的影響,調查發現超過6成(61%)高度數位參與的企業在營收上有明顯的成長趨勢,而有將近8成(78%)零數位參與的企業正面臨業務停滯(56%)甚至是倒退(22%)的困境。但Google在調查中並未詢問企業營收成長或衰退是否來自數位參與程度的貢獻,其他影響因素也未納入。


根據Google調查結果,大部分企業皆視網路為重要行銷管道,74%認為網路是重要媒介,超過6成的企業認為網路有助於提升產品及服務的品質、行銷流程與能見度,並認為網路的重要性將在未來一年之內會持續提升。


根據Google調查結果,在數位參與度上,約有一半左右(49%)的企業擁有企業官網、具電子商務功能,並活躍於網路行銷活動,屬於高度參與,反觀低度參與(24%)及零度參與(15%)的比例相加,也有近4成(39%),而中度參與則有12%。


根據Google調查結果,在尚未投入網路行銷的企業之中,有7成的企業仍然依賴傳統行銷模式,像是廣告傳單、平面媒體等,且對於現況感到滿意,6成的企業認為網路行銷沒有必要性,且看不出網路行銷的效益,而認為企業本身與網路無關聯性的比例也過半。

轉載自《iThome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未來的電商決戰點,經營社群、贏在內容!

未來的電商決戰點,經營社群、贏在內容!

商務社群

幾乎是地球上最成功網路零售商 Amazon 經營者 Jeff Bezos,這位繼 Steve Jobs 之後,被《哈佛商業評論》選為全世界表現最佳的 CEO,他曾經說過:

「If you’re competitor-focused, you have to wait until there is a competitor doing something. Being customer-focused allows you to be more pioneering.」就是因為只專注在顧客身上,而不是將精神花在觀察對手做什麼,所以才能持續精進客戶體驗,也才能在過程中,成為「顧客滿意的先驅」。


圖片1. 所有企業主都可以從亞馬遜(AMZN)董事長兼CEO – Jeff Bezos 身上學習,包含:如何貼近用戶、購物行為正在面臨什麼樣的重大轉變?

近來接觸了美妝產業、鑽石產業、生活用品產業…等等幾個客戶,事後發現一個共通點:所有人都有電子商務需求,我們該說這是碰巧嗎?或者是說,電商已成趨勢。

你知道嗎?全世界的網友一個月花在網路上的總時間為四百萬年,2014年台灣網購市場產值約來到新台幣7,645億元,資策會更預估2015年台灣網購市場產值可突破兆元。互聯網是否已經完全改變我們的生活模式,從早上眼睛一張開到晚上睡覺前一刻都離不開手機,離不開社群媒體。互聯網究竟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好?或是更壞?這端看如何應用它,Phimedia通泰媒體 強調要用對互聯網特性,「雙向交流」、「打破時間/空間隔閡」,在此條件下,無疑能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更加幸福。

The Verge (科技部落格) 作者 Paul Miller 一年前身心疲憊決心離開互聯網,但一年之後,他回來了,並以開頭為「I was wrong」的文章談及這一年來自己的感受。當中提到,「And now I’m supposed to tell you how it solved all my problems. I’m supposed to be enlightened. I’m supposed to be more “real," now. More perfect. But instead. 我本應告訴你們離線生活如何解決了我在線時的所有問題,我本應有所感悟,如今的我本應變得更加真實,更加完美。但事實卻恰恰相反。」


圖片2. 科技部落格 作者 Paul Miller 於 2013.05.01 發表了標題為「I’m still here: back online after a year without the internet」文章 ( 請見原文連結中文翻譯)

回過頭來,讓我們來思考一下,在這時代下,電子商務已經幾乎成為所有產業的必要通路,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是所有業者都成功的在互聯網中,各自擁有一席之地呢?關鍵在於,互聯網的時代來臨,我們不再只是單純地在電視前當懶骨頭了,如果電商的功用只是純購物,那消費者可以在不同網路店家上找到更便宜的價格,如此一來網購市場便只剩下價格戰了;此時此刻,在任何裝置、任何螢幕前,我們都可以與內容產生雙向的連結,不僅能直接互動,還可以和家人、朋友、甚至大眾一同沉浸在熱烈討論的氛圍中。

企業是否能在電子商務市場中脫穎而出,最重要的還是「從內容(Content)出發,用此經營品牌社群(Community),最後自然而然能夠創造商業價值(Commerce)!」

站在「利他」的角度來貼近用戶,不僅僅是單方面的呈現企業資訊,更應該與消費者站在同一角度,提供他們真正所需要的內容,替品牌延伸更多附加價值,形成獨一無二的服務。

這是未來的一片互聯網藍海,也是所有產業都需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用戶產生連結,使得品牌就像一本好書,能夠細細被欣賞,最後延伸出認同感。

  

圖片3. 品牌就像一本值得推薦的經典好書,消費者能在其中感受更多美好

或許會有人問,如果以「社群」、以「內容」為中心思想來經營電商,是否能有一個參考準則能夠制訂短期內的成長績效呢?

1997 年,Amazon (上市後) 給股東的第一封信,標題是「重點都在長線」。如果你在做的事情需要三年的時間,那你必定和一大堆人在競爭。但如果你願意投資七年的時間,那你的競爭對手只剩下一小撮,因為很少公司願意這樣做。僅僅是把你的時間拉長,你就能夠做一些別人沒辦法做到的事情。在 Amazon,我們喜歡做 5-7 年的事情。我們願意播種,然後讓它們慢慢長大 — 我們非常的固執。我們的座右銘是「固執的願景,靈活的細節」。

對於未來電商透過互聯網,達到人與人之間有更開放的緊密關係,我們抱著與時俱進的心態在審視自己,也期許未來能夠看見更多數位時代下產生的電商傳奇。

更多關於電子商務的新商業新邏輯新價值,將在下一篇文章繼續與大家分享討論。

圖片來源:
圖片1、Bidness Etc
圖片2、The Verge
圖片3、QuestionCopyright.org

原文出處:Phimedia 通泰媒體
轉載自《Smart M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Firefox 近期宣布與 Yahoo 展開搜尋上的策略合作,預設的搜尋引擎即將由 Google 更換為 Yahoo

Firefox 近期宣布與 Yahoo 展開搜尋上的策略合作,預設的搜尋引擎即將由 Google 更換為 Yahoo

Yahoo-Firefox

Firefox 近期宣布與 Yahoo 展開搜尋上的策略合作,美國的 Firefox 用戶,2004 年至今 10 年預設的搜尋引擎即將由 Google 更換為 Yahoo,且雙方合作將持續 5 年。

目前 Google 搜尋仍為市場龍頭佔整體 67%,而 Bing 及 Yahoo 也各佔有 19.5% 和 10% 的市場。但透過此項合作預估未來 Yahoo 的搜尋市場將可望增加,也給其他用戶不一樣的搜尋感受。

原文出處:Firefox Screams Yahoo! As Mozilla Fires Google
轉載自《WIS 匯智資訊》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WooRank 線上SEO分析工具,協助開發者改善網站問題

WooRank 線上SEO分析工具,協助開發者改善網站問題

WooRank 線上SEO分析工具,協助開發者改善網站問題

想知道你的網站在各項數據的表現情形嗎?WooRank 是一款網站分析工具,針對訪客、內容、搜尋引擎最佳化(SEO)、網域名稱等來為網站評分,提供詳細的改善建議,幫網站站長們節省時間,改善後的網站能夠在搜尋引擎裡取得更好的搜尋排名,甚至是 PR 值。

類似的服務其實很多,但我特別偏愛 WooRank 工具,它本身可以分析的項目相當多、也對分析項目做了分類,速度快、沒有廣告也是我會推薦這項工具的原因,WooRank 會提供使改善說明建議,我覺得相當實用。一般使用者都可以免費使用 WooRank,如果你想幫自己的客戶做做網站體檢,WooRank 亦提供付費的 Brand Report - 可以在分析報告內掛上自己的標誌。

網站名稱:WooRank
網站鏈結:http://www.woorank.com/
分析範例:http://www.woorank.com/en/www/freegroup.org

進入 WooRank 後,直接輸入要分析檢測的網址,按下 WooRank Report 藍色按鈕。

WooRank 線上SEO分析工具,協助開發者改善網站問題

在分析時 WooRank 分數會不斷更新,下方會有進度條,完成之前先不要重新整理網頁,完成後除了可以看到評分以外,也可以取得 WooRank 貼紙原始碼,如果你想將 WooRank 的評分放在網站的側邊欄,那麼在 WooRank widget 頁面裡可以找到。

WooRank 線上SEO分析工具,協助開發者改善網站問題

在眾多的分析項目中,使用者只需要查看最後方顯示為黃色或紅色的項目,點擊最前面的圖示可以拉開說明,WooRank 會提供影響性、解決難度與詳細說明或鏈結,非常方便。

WooRank 線上SEO分析工具,協助開發者改善網站問題

花一些時間改善網站本身的問題,投資報酬率會比花錢行銷網站來得更高,不但可以讓搜尋引擎更喜歡你的網站,也能找出一些可能發生在使用者身上、造成訪客困擾的問題,如果你也是網站管理者,那麼去試試看 WooRank 吧!

轉載自《免費資源網路社群

Nibbler 網站 SEO 檢測工具,輕鬆獲取各項成效評比

Nibbler 網站 SEO 檢測工具,輕鬆獲取各項成效評比

Nibbler 網站 SEO 檢測工具,輕鬆獲取各項成效評比

對有在架設、經營網站的站長們來說,熟知網站在各方面的表現成效是相當重要的,但我們又不太可能每天都持續地監控這些數據,如果你想要快速獲取網站的各項資訊,本文要推薦一個好用的網站檢驗工具 Nibbler,只要簡單填入網址,Nibbler 就會快速查詢、獲取網站的各種數據評分,並提供你建議及最佳化說明。

Nibbler 共有四大評比項目,包括易用性(Accessibility)、用戶體驗(Experience)、市場營銷(Marketing)及技術相關(Technology),並針對每個項目進行分析、評分,例如網站流量、網址格式、Meta 標籤、內部外部鏈結、網站標題等與 SEO 有關的數據,或是在社群網站,例如 Facebook、Twitter、Google+ 的表現等等。

Nibbler 的特色是會將每個檢測項目以 0 至 10 分來評比計算,網站管理者就能夠很輕鬆地了解網站那個部分較弱、或需要改進,不僅如此,Nibbler 也提供了一些修正、最佳化指引說明,幫助你改善網站已知的問題。如果你想要調整網站,Nibbler 提供你一條明確的路,讓你知道要從何修改。

網站名稱:Nibbler
網站鏈結:點這裡

使用教學

STEP 1
開啟 Nibbler 後,填入你的網站鏈結,然後按下 Test 按鈕開始測試。
Nibbler 網站 SEO 檢測工具,輕鬆獲取各項成效評比

STEP 2
擷取相關數據需要一些時間,當完成報表後 Nibbler 會自動引導你至結果頁面。
Nibbler 網站 SEO 檢測工具,輕鬆獲取各項成效評比

STEP 3
出現結果報表後,可以從五大項目來看網站的得分情形,右側也有各個檢驗項目評分,如果有出現紅色、黃色代表需要調整或修改了,可以點選來查看更詳細的說明。
Nibbler 網站 SEO 檢測工具,輕鬆獲取各項成效評比

STEP 4
在報表的上方可以找到幾個改善網站的建議,這些都是蠻重要的指引喔!若看不懂它所描述的說明,可以把它丟進 Google 翻譯或其他翻譯軟體,點選 Read More 來找到改善、最佳化的相關步驟。
Nibbler 網站 SEO 檢測工具,輕鬆獲取各項成效評比

STEP 5
如同我在前面介紹所說的,Nibbler 將各個檢驗項目以評分方式來顯示,分為 0 – 10 分,得分愈低的代表你愈需要花點時間來調整,每個項目下方顯示修改建議,點選 Show Recommendations 可以顯示相關說明。
Nibbler 網站 SEO 檢測工具,輕鬆獲取各項成效評比

轉載自《免費資源網路社群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Google analytics認證(GAIQ)開放中文試題考試

Google analytics認證(GAIQ)開放中文試題考試

關於Google analytics的認證考試Google analytics ndividual Qualification
最近Google官方頻頻釋出好消息阿
繼上次的GAIQ免費考試之後,這次Google官方支援了14個不同語言的試題,除了英文之外增加了13種語言
分別是簡體中文、捷克文、荷蘭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日文、韓文、波蘭文、葡萄牙文、俄文、西班牙文及土耳其文
因此台港澳以及中國大陸的朋友們就可以透過簡體中文進行考試囉
當然對於台灣的使用者來說,有繁體中文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不過光是改成中文,就是又降低了應考門檻了


轉載自《Davis的Google Analytics網站分析紀錄

SEO是所有行銷的根本

SEO是所有行銷的根本

網站優化

我先前說過:「SEO 是所有行銷的根本」。這道理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想想近代 SEO 必須要做的基礎五大 SEO 工作順序為:
1. 好的DOM架構跟語意架構
2. 撰寫符合搜尋引擎規範的 title(標題) 及 description(內文) (甚至 Open Graph )
3. 建立外部連結
4. 建立 Social Signal 
5. 持續分析優化

看看這五個工作跟我們一般做行銷的手段是符合哪些工作的?

a. 部落客行銷:符合上述 3. 建立外部連結 ,同時可以優化搜尋結果頁
b. PR: 符合於上述 3. 建立外部連結,同時也是可以優化搜尋結果頁
c. 社群行銷:符合上述 2. 正確的撰寫 title 及 description ,不僅可以讓分享結果看起來更合理,同時也是在創造 Social signal
d. 網頁上加入讚跟分享鈕鼓勵分享: 符合上述 4. 建立Social signal
e. 數據分析: 符合上述 5. 持續分析優化,分析自然流量來源是最符合使用者需求

基礎五大 SEO 工作做得好,讓以下行銷手段效果不漏接或是增倍:

I. 戶外、實體廣告:讓用戶用最簡單最容易記的關鍵字,在看過廣告後回頭搜尋到你,比 QR-code 實際
II. TV、廣播廣告:不斷洗腦特定關鍵字,誘發搜尋行為,更能讓想要了解的用戶找到入口。
III. 電視平面新聞媒體操作:媒體操作的缺點是不能直接講出品牌名,所以抓好關鍵字促動消費者進行搜尋進站很重要。
IV. 體驗分享操作:正確的撰寫 title description 讓網站在社群網路上,一般用戶不用手動調整就能分享正確的頁面結果,加強朋友慾望。
V. 品牌塑造:關鍵字久而久之就會成為 slogan ,用戶搜尋你的時候能夠用口語的方式進到你網站來

從上面三段你會看到,品牌不論做什麼行銷,其實追根究柢都逃不出跟 SEO 有關係。做 SEO 是更明確你的目的及努力方向,當然你也可以花錢買關鍵字就好,但那是短期策略,長期策略來說 SEO 就是所有行銷的根本。

但也不要把什麼行銷活動頁面或網站都說要做 SEO , SEO 的好與壞也不是用特定幾個關鍵字就可以論成敗的。

原文出處:邱煜庭個人FB專頁
轉載自《SmartM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10大電商行銷新趨勢,掌握2015!

10大電商行銷新趨勢,掌握2015!

電子商務

2014年即將進入尾聲,在結算今年收穫之際,也別忘了替未來做打算。迎接2015年之際,國外媒體羅列多項行銷趨勢,讓你的行銷預算投入之前,觀察未來商業及科技走勢,才能讓錢花在刀口上,達到事半功倍效果。

大數據(Big Data)、行動/穿戴裝置、雲端運算、社群網路將持續在新的一年發揮科技影響力。不論是大數據、雲端、社群網路、行動化皆有一項共同本質,都與「內容」(content)有關,不論是產品訴說的故事內容、廣告內容、行銷策略內容,持續與行動科技、社群網路展開深度互動。因此看看專家預測,明年行銷趨勢有哪10大重點。

1. 內容行銷比以往更重要
國外媒體Russellsgroup指出,一家企業如何建立聲望必須取得消費者信任,最重要的核心是企業能不斷從許多管道、平台上推出有價值的內容。內容可以包含較有深度的產業分析資料,或老少咸宜的娛樂資訊。根據美國內容行銷機構(Content Marketing Institute)研究提及,往往最頂尖的B2B內容行銷策略,都會把企業的文章、影片、電子報、個案分析,持續在社群網路或其他網站等管道上傳播。不僅可吸引及取得目標明確的客戶信賴,並在該產業內建立正面的聲譽。

2. 內容行銷重視文本真實感及代言者
承接內容行銷策略,如何讓內容文本更吸引人,甚至讓人過目不忘?富比士(Forbes)一文提及,YouTube頻道廣受歡迎的知名個人頻道代表Joey Graceffa、Evelina Barry, 在CMO Club 高峰會上表示,行銷手法的操作,企業應重視產品內容與讀者連結的真實性,更勝過過多宣傳手段。

要抓住消費群或觀眾,首先要耕耘你潛在對象注重的價值觀為何。接著,把產品內容與吸引人的品牌意象做深度結合,消費者自然能在產品意象及背後價值觀,和自我建立起關聯性,產品黏性自然產生。另外,找意見領導者與素人代言的最大差別,知名人士的代言不僅讓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更容易成為大眾追隨對象。

3. 社群行銷策略更多元化
各種社群網站不斷推陳出新,從臉書Facebook、Instagram到Tumblr,各平台訴求的呈現方式不同,因此企業也需要在不同平台設計多元的社群行銷手法。例如日前在Twitter爆紅的素人收銀員Alex,因他長得像小賈斯汀,不僅美國百貨零售店Target生意業績大幅成長,也讓這位收銀員頓時成為全球知名人士。不論這到底是不是Target的行銷策略,都讓這家零售百貨業者成功吸引到人流及金流。

4. 新社群平台新商機 付費或免費的取捨
儘管臉書仍是目前全球使用者最大的社群網站,不過社群追隨者會不斷擴散到其他新興社群平台。外國媒體 Clickz 文章提及,品牌行銷操作者如何在新平台深耕,重先是知道那些社群網站不斷浮出,同時挖掘網站的使用者族群,並做基礎的群體分類,在對的地點及對的時間,用對的口號召喚對的客戶。因此在不同社群網站導入不同的客製化、個人化的行銷策略。

加上最近Forrester一項研究指出,分析7個社群網站上的品牌行銷與使用者的互動程度。臉書上品牌Po文與消費者的互動度僅達0.7%,反而是Instagram比例最高為4.21%。而這項結果讓企業可以思考,在社群網站中,比較需花費的廣告行銷與免費po文行銷,打中目標群體客戶的效益何者為大,才不會投入過多預算而未帶來實質效果。

5. YouTube是影片行銷主流、但不是唯一
影片行銷除了傳統電視廣告之外,許多企業認為把影片投放到YouTube便完成行銷工作。但事實上,有越來越多的影片互動是在YouTube之外,例如越來越多個人拍攝的小短片會放在Twitter的Vine channel,或是利用簡易動畫(GIF)在Tumblr上播放。由於影片製作成本是行銷工具上較昂貴的支出,但卻又能傳遞最有話題、創造性內容,因此企業或許能嘗試在不同群網站,推出短片行銷,觀察市場接受度及反應效果。

電子商務

6.行動優先正夯 行動行銷講究使用者經驗
行動優先是當在電子商務最夯詞彙,數位產業市調公司 eMarketer研究發現,透過手機搜尋企業資訊的比例,更勝過桌上型電腦。富比士更預測到2017年,3C網路設備的銷售,將有87%為平板和智慧型手機。而另一項調查更指出,現在超過50%的消費者,在進入店家消費前會先用智慧型手機搜尋。有18%會透過手機詢問產品資訊,並完成購買。

行動裝置的網站行銷也講究使用者經驗,由於行動裝置螢幕比筆記型電腦、電視螢幕小,如何讓行銷內容、形式在小螢幕呈現,人性化、使用者的意見回饋將是行銷後期需要執行的工作。企業可利用讓消費者回填e-Mail,或統計社交平台上使用者分享的內文,來改進行銷內容,正向的感官感受才能讓行銷真正穿透到日常行動當中。

不過建立行動裝置的專門網站除了考量成本,後期的維運更考驗企業的能力。行銷預算必須做有效率分配,才能讓品牌行銷做最大影響力。因此預算應如何分配,須觀察自身企業需要什麼?希望達到什麼樣的實質效果?找出優先性,並評估這樣行銷方式,是否真的讓投入的成本得到最大效益。

7.集客式行銷提升線上營銷
隨著內容行銷及社群行銷的興起,集客式行銷(Inbound Marketing)比以往更加重要。如何讓客戶主動點擊企業網站、App,關鍵在如何贏得潛在客戶的注意。從部落格文章,YouTube視訊或音訊內容,再到白皮書、電子書、線上會議等形式,引起消費者共鳴而進一步與品牌產生雙向溝通,最後才能累積一群忠誠客戶。

過去追求Outbound Marketing,企業先制定好要和消費者溝通的特定訊息,接著在電視、廣播、平面雜誌、報紙及電話行銷等溝通工具,但隨著資訊爆炸,此行銷策略對消費者的影響性及效果逐漸降低。相反的,入境行銷先選擇目標客戶,接著找到適合的社交、社群平台,再推出吸睛內容強化行銷效果。

全球知名的集客行銷公司HubSpot的報告顯示,在今年行銷預算編列上,各公司平均達74%維持或提升入境行銷成本。這數據顯示越來越多公司發現,入境行銷方法在投資回報率(ROI)有實質提升。所以企業想成功抓住客戶的心,必須讓客戶主動連上企業的網站、部落格、社群平台。

8.再行銷廣告也有成長空間
利用巨量資料分析使用者偏愛的商品類別,將有助提升再行銷廣告策略的成功。利用網路瀏覽演算法,追蹤使用者觀看哪些網站,在那些產品頁面停留的時間最久。當客戶關閉該網頁,並瀏覽其他網頁時,卻能跳出或呈現先前瀏覽的商品廣告,這就是再行銷廣告的效用。

根據一項調查,當訪客首次進到網站就下單的比例僅為2%,但利用再行銷廣告工具, 網站轉換率的比例就大幅提升。甚至透過不經意或反覆出現廣告的手法,都能強化瀏覽者對該品牌的印象,即使沒有立即購買,但無形中建立信任感後,購買的機率將逐漸提升。

9.社交訊號與搜尋引擎最佳化互動更緊密
過去許多研究指出,社交訊號 (social signals) 與搜尋引擎排名(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SERP)之間的關係,無法證明有絕對直接關聯,但這兩者之間的連結將在2015年越加緊密。每一家公司都希望自己公司與產品的能見度、曝光率能不斷提升,如果能在搜尋引擎名列前茅,讓公司被認識的廣度自然增加。而社交訊號與SEO之間,存在「訪客」這個角色,當推出一項熱門產品時,訪客的喜愛度及行為,進而影響SEO的排名。

未來,如果社群上的行為或社群影響力,更廣泛受到搜尋引擎認可,或是搜尋引擎的演算法被修改,例如臉書的按讚數、粉絲團成員數會直接反應到Google搜尋排名,這就直接導致社交訊號、訪客、搜尋引擎最佳化三者,彼此的關係互動更為緊密。

10.利用新科技 嘗試新穎行銷面貌
適度利用科技媒介,讓品牌形象在不同平台被看見,這能讓傳統的行銷手法多一些變化。例如MediaMath、Dynamic Signal是利用新型態數位科技,來跳脫傳統行銷策略的顧問公司。當行銷人員越能掌握新型態的科技應用,行銷的形式及效果也能有新的創新,進而建立起品牌的創意印象。

轉載自《SmartM

視覺設計為網路行銷創造的十個效益

視覺設計為網路行銷創造的十個效益

有效的視覺效果往往能為資訊傳遞帶來加分效果,那麼在網路行銷的內容傳播中,我們該如何利用視覺設計來抓住善變的網友呢?本文我們歸納利用視覺圖像有效提升行銷效益的實證,並分享資訊編輯時的小技巧,協助行銷人員提高網站設計、社群行銷、簡報實作等內容行銷的效益。

實證一:相較於文字敘述為主的資訊,具有視覺效果的圖像資訊能多出 94% 的瀏覽。
Tip:在圖像上使用項目符號,例如 “-" 或 “*",以清楚表達重點。

實證二:藉由資訊圖表 (Infographic) 的露出,網站平均流量能夠提升 12%。
Tip:解構資訊,並將其轉化為資訊圖表,並且使它成為內容行銷的一部分。

實證三:瀏覽者願意花比平常多一倍的時間,停留在具有豐富視覺的頁面上。
Tip:編寫部落格文章時,利用 SlideShare 嵌入相關主題的編輯。

實證四:人類大腦處理圖像資訊的速度,比運算文字資訊快 60,000 倍。
Tip:盡可能不要使用充滿文字資訊的模版。

實證五:善用照片、圖片、影片呈現內容,互動參與度將提升 100% 甚至更高。
Tip:在所有的資訊構面中,善用我們上述所分享的想法。

實證六:最受歡迎的簡報中,平均使用 37 張以上的圖片。
Tip:一張大圖搭配簡短地文字輔助說明,吸睛效果更棒!

實證七:善用視覺圖像,能提高 42% 的停留時間。
Tip:如果你希望傳遞的訊息能被有效記憶,記得千萬不要忽略圖像所帶來的效果。

實證八:以 Tumblr 而言,50% 的資訊分享都是以照片為主。
Tip:為了讓所編輯的內容能像病毒般擴散,視覺是必要元素。

實證九:網站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吸引網友注意,因為網友的注意力平均落在 2.8-8 秒之間。
Tip:不要用充滿文字資訊的投影片考驗讀者的耐心。

實證十:搭配視覺或影音的內容,將吸引超過 3 倍以上的外部連結。
Tip:分享吧!把你精心編輯的文本資訊分享出去吧!

從上述的數據分享中可以發現,視覺呈現效果的優劣對於網路行銷的成效影響甚高;再者,視覺效果可以說是網友接觸企業品牌第一印象的判斷,包括友善度、易用性、內容豐富度等,都可能因為視覺效果影響其對該品牌的好感度,也可輔助提升網路流量、轉換率等重要行銷指標。

參考資料與圖片來源:
Avoid the TLDR syndrome: 8 tips on how to visually break up your blog posts
Visual Is Viral: 10 Facts You Need to Know

轉載自《匯智部落格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粉絲專頁管理人員注意囉!Facebook 演算法再度改寫。

粉絲專頁管理人員注意囉!Facebook 演算法再度改寫。

根據 Facebook 官方指出,在 Facebook 內部對大量使用者進行調查發現,許多使用者回饋想看到更多自己的朋友的動態,而不是過於雜亂的動態訊息,而 Facebook 也針對促銷的文章分析發現有三項糟糕體驗:
1. 廣告內有太多要求用戶購買 APP 以及產品的內容。
2. 慫恿使用者誤入促銷訊息與抽獎活動,卻無真正的內容。
3. 不斷使用相同的廣告重複曝光。

NF_1113_1

NF_1113_2

Facebook 聲明將在 2015 年 01 月大幅降低粉絲專頁的自然觸及率,以增加使用者體驗。簡言之,未來品牌主想要得到更多粉絲的關注,就需要再透過廣告購買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可見度。但 Facebook 說此舉並不會因此讓使用者看到廣告量增加,而是要控制更佳的內容相關性與品質。

原文出處:News Feed FYI: Reducing Overly Promotional Page Posts in News Feed
轉載自《WIS 匯智資訊》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Google Analytics分析學院開放Mobile App課程

Google Analytics分析學院開放Mobile App課程


新一波GA免費線上課程現在已開放註冊,課程中將會介紹App追蹤與優化的最佳實踐方法。課程開放時間為11月18日,若在12月11日前完成,將可以得到本次課程的個人認證。
有參加過GAIQ考試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考題方向都是從分析學院的內容延伸,所以想必之後的GAIQ考題應該也會加入Mobile App試題,所以這次的課程千萬不要錯過囉!

註冊課程:https://analyticsacademy.withgoogle.com/course04/preview

轉載自《WIS 匯智資訊》

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

最重要的小事!四個影響力Top100部落客的密技

最重要的小事!四個影響力Top100部落客的密技

除了人氣外,怎樣才能成為有「影響力」的部落客呢?隨著《第一屆痞客邦金點賞》舉辦,本週《PIXNET網路關鍵報告》也特別從各類別最具影響力的部落格整理出它們成功的小密技,不用繳學費就可以讓你輕鬆掌握重點,獲得邁入TOP影響力部落客的入場券!

還在為部落格人氣糾結嗎?或許這不再是唯一指標!

台灣社群龍頭「痞客邦PIXNET」透過獨家PIXinsight大數據分析系統產出的《PIXNET網路關鍵報告》統計,目前「痞客邦PIXNET」有330萬個部落格,每日產出約35萬篇文章,每天瀏覽總人氣也高達2,800萬次,而隨著社群平台工具盛行,也讓文章、內容影響力不再單純侷限於人氣,現在正舉辦的《第一屆痞客邦金點賞》,順應趨勢,特別從活躍力、人氣力、擴散力、搜尋力等四大面向整理出9大類別中最具影響力的部落客榜單。但究竟該怎麼開始,才能踏出「最具影響力部落客」的第一步呢?《PIXNET網路關鍵報告》從榜單中整理出成為影響力達人的4大密技,讓數字說話,創造屬於自己的個人影響力價值!

密技1:部落格寫這個最吸睛!

圖片來源:serenity.pixnet.net
【圖】喬昆菲尼克斯:為了部落格主題,我已經坐在這邊想了三天三夜了...(設計對白)

為自己部落格找好定位,就是成功的第一步!但哪個類型的部落格才最「聚人氣、夠吸睛」呢?

《PIXNET網路關鍵報告》依據「痞客邦金點賞」統計站內所有類別部落客,分別以活躍力、人氣力、擴散力、搜尋力等四面向所分析出最具影響力的TOP100部落客榜單來看,「時尚美妝」、「休閒旅遊」、「美食情報」等類別以23%、22%及18%高踞前三名,TOP3總比率更超過半數,顯示「美妝流行」、「吃喝玩樂」幾乎是台灣網友最愛看及最渴望從網路獲取的資訊,撰寫以上三類的部落客,也較容易吸引網友們的關愛目光。

從綜合所有類別的百大影響力部落格中不難發現,除了在現實生活中跟朋友討論吃喝玩樂訊息外,不少網友更喜歡從部落格中探索包括「育兒、3C、寵物、運動」等生活大小事。特別是在「照片會說話」的資訊透過網路快速傳遞時代,部落客的現場照片,更往往成了網友們選擇是否下手前往的依據,還想不到寫什麼才受歡迎嗎?或許上述類型部落格可以讓你作為參考!(小編:不過相對的,火紅市場也代表可能市場已經飽和囉!)


密技2:發文時間,決定勝負?

圖片來源:wizard-1993.blogspot.tw
【圖】傑西艾森柏格:歐麥尬,比部落客A晚一天發,人氣就差這麼多....(設計對白)

每個人都喜歡獲得「第一手資訊」!對喜歡品嘗新鮮事物和大家分享的部落客來說,更是如此!究竟何時發文可以吸引最多網友「關愛目光」?從達人部落客的發文時間,或許可以提供參考。

《PIXNET網路關鍵報告》從最熱門的5個部落格類別中將其影響力前100名部落客發表文章習慣進行分析,發現依據其部落格屬性發文時間也不盡相同。周休二日後的「週一」,是「親子」(17.2%)、「美食」(16%)部落客的發文高峰,而被網友認為是小週末的「週三」,是「美妝」(17.2%)、「旅遊」(15.6%)主要發文時間,「圖文」部落客則普遍喜歡在「週四」繪出許多令人會心一笑的小漫畫(15.9%)。從發文時間不難發現,部落客發文時間與大眾上網習慣相同,大多以週間平日為主,不論何種類別,假日皆少發文。依據你的部落格類別,找出合適的發文時間,你的文章也有機會成為吸睛的焦點喔!(有部落客跟小編分享,其實他們的週休二日幾乎都在外面找題材,超級辛苦的啦!)


密技3:你知道誰在看你部落格嗎?

圖片來源:it.people.com.cn
【圖】蘇志燮:被粉絲知道我看這個,會不會認為我是「過氣大叔」...(設計對白)

找出觀眾有興趣的主題,用他們的方式說出你想表達的,通常是成為具有影響力部落客的基本條件,但你知道「誰」在看你的部落格嗎?

《PIXNET網路關鍵報告》從最熱門的5個部落格類別中將其影響力前100名部落客文章瀏覽者習慣進行分析統計,25歲以下族群特別偏好閱讀「圖文」、「美妝」文章,在這兩類別中過半數的瀏覽者,都以青少年族群為主,特別在「圖文」類別,詼諧KUSO的圖文內容更強烈吸引20歲以下青少年目光。而在「親子」、「美食」、「旅遊」等類別,則以31-35歲輕熟族群為主要瀏覽者,皆分別擁有將近3成的瀏覽率。

從前述所見,有別於傳統印象,美妝消費者主力以輕熟女、熟女為對象。網友除了學習美妝技巧,吸收更多美妝資訊或新品測試效果外,近年來興起的戲劇、電影明星「仿妝文」,也讓美妝類別吸引了新一代年輕族群的注意,同時在「圖像吸睛」當道的現在,萌翻天的可愛人物及令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劇情,心有戚戚焉同時也吸引年輕族群們大量在社群網站分享,讓「圖文」成了新一代「萌經濟」指標!(小編:看到這邊,是否已經想好要對哪個族群下手了嗎?!(誤))


密技4:我應該「輕薄短小」?還是「詳盡吃到飽」?

圖片來源:www.audionet.com.tw
【圖】小勞勃道尼:別懷疑,我都用「手動裝置」來看資料了...(設計對白)

《PIXNET網路關鍵報告》從最熱門的5個部落格類別中將其影響力前100名部落客文章瀏覽者裝置進行分析統計,「美食」、「美妝」、「親子」三個類別瀏覽者習慣以「行動裝置」瀏覽文章勝於使用桌機,而「旅遊」、「圖文」等類別的瀏覽者,則主要還是以「桌機」裝置為主要瀏覽工具。

從統計中不難發現,在網路發達、人手一機的智慧型社會中,網友對於即時資訊需求多半已習慣「有問題就隨手查」,剛剛朋友說的化妝品哪裡買比較便宜?家中寶貝怎麼吃比較好?所在地有什麼好吃的美食?除了參考朋友意見外,更多人選擇拿起手邊裝置隨查隨看,受限於行動裝置銀幕大小的限制,以行動裝置為主要瀏覽者的類型文章,也多半以輕薄短小的內容搭配圖片為主要形式。而對於「旅遊」、「圖文」類別來說,或許因以生活娛樂為主要導向,故網友還是習慣以桌機電腦規劃參考行程或是打發時間、抒發生活鬱悶時才瀏覽圖文為主。所以最後別忘記針對自己瀏覽族群的習慣,調整內容長度,能讓你的瀏覽者覺得你「揪感心」喔!(小編覺得,不管輕薄短小還是要完整吃到飽,切中要害的個人風格才是最重要的阿!)


看完以上內容,不知道是否已經將百大影響力部落客的小密技學起來了呢?在成為熱門的影響力部落客前,也可以到《第一屆痞客邦金點賞》先去測試看看自己的「社群影響力」,或是在9大類別中為自己喜歡的部落客「給他們一票」鼓勵鼓勵,見賢思齊,搞不好下一屆百大影響力部落客榜單上就有你的名字喔!快一起到《第一屆痞客邦金點賞》網站逛逛吧。

轉載自《7Head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