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檢測網站是否有被中國大陸封鎖的方法

檢測網站是否有被中國大陸封鎖的方法

藉由以下所提供的線上檢測服務即可達到檢測目的:

1.greatfirewallofchina.org

greatfirewallofchina-org-test

這是最推薦的檢測工具,速度最快,沒幾秒就能出現結果,而且也滿準確的。
使用時請注意,要輸入 "http" 開頭的網址,若輸入 "https" 則一律出現錯誤訊息。

2.Viewdns.info

viewdns-info

3.Webkaka.com

webkaka-com

這應該是最精確的測試工具,直接從大陸各省份 45 個伺服器傳回測試結果,每個地區的結果都可能不太一樣,比較能看出平均效果。

上圖一樣是 "cc0.wfublog.com" 的測試結果,這下比較能揭開真相,雖然前兩個工具都顯示不被大陸屏蔽,但這個工具能顯示網站在 45 個伺服器的開啟時間,有的快有的慢,而絕大多數網頁的開啟時間是過慢的,分布圖可以看到紅通通的一片!

不過這是因為 Blogger 範本未經過整理、及未針對大陸地區優化。雖然網址沒被封鎖,但圖片跟外連可能很多都被封鎖,導致網頁開啟過慢。

4.中國的網路審查



該網站檢測速度不快,但有提供中國防火牆「長城」所阻擋的網站。

5.Website Test behind the Great Firewall of China


該站的檢測速度非常慢,在五個檢測網站中最不推薦使用。

結論

以上五個檢測網站以小編時測的經驗,有的表示會被封鎖,有的卻表示沒有被封鎖,實在是有點神奇。

部分轉載圖文資料《WFU BLOG - Blogger調校資料庫

部落格網站如何不被大陸封鎖?

部落格網站如何不被大陸封鎖?


台灣的免費部落格平台基本上已經全部被大陸封鎖,若想要避開封鎖,似乎只有自行架站一途。當然,沒有固定收益的部落格,很難支撐這樣的花費。

若仔細瞭解大陸封鎖的原理,一一拆解分析之後,是有突破封鎖的可能性。

一、大陸如何封鎖網站

先從原理說明,一個網站的每個部分(頁首到頁尾),例如文章區塊、留言區、側邊欄、廣告等等,能否在大陸地區正常顯示,取決以下是否被封鎖:

●主機 IP
●網站的網域
●所有外連檔案的網域(js/css...)
●圖床的網域
●Iframe 的連結網域

以上 5 點要全部解決,網站才能在大陸生存,接著就來看每一點能否解決的可能性。

1. Wordpress

使用 WP 部落格平台,可以避開以上全部 5 點,不過一年要花好幾千塊,流量高則數萬元跑不掉。大部分部落格無法負擔這樣的開銷,本文先以免費部落格平台來討論。

2. 免費中文部落格

少部分免費部落格平台能自訂網址,例如痞客邦(Pixnet),可以避開第 2 點(網站的網域),但第 3 點則不可能解決,因為台灣的部落格不允許修改範本內容。

該部落格平台使用的 js/css 檔,如果無法修改路徑、而這個平台的網域又被封鎖的話,那麼也都無法讀取與執行。因此就算能自訂網域,網址能避開封鎖,但是網頁內容(js/css)一樣無法正常讀取。

唯一有機會解決第 3 點的平台是 Google 旗下產品 "BLOGGER",因為可以自行修改範本內容,進而修改 js/css。

那麼,以下的內容才是本篇真正的主題,Blogger 要如何避開上述 5 點的封鎖?

二、突破封鎖

基本上 Google 服務的網域幾乎都被封鎖了,因此我們必須逐一檢視本文需要解決的 5 點項目,都不可以有被封鎖的網域存在。

1. 網站的網域

由於 Blogspot.com 這個網域被封鎖了,所以要讓大陸能看到網站,買網址是必須的第一要件。

網路上提供很多不需要購買的免費網址,例如 "twbbs.org",但請聽 WFU 的建議,不要使用免費網址,遲早都會被大陸封鎖。

其實在國外買網址並不貴,平均一年約 NT.300,所有站長絕對都負擔得起,可參考「自訂網域」相關文章。

2. 主機 IP

從國外網友看到一些案例,說 Godaddy 代管的網站會被封鎖。我想實際原因可能很複雜,說不定是他自己的網站剛好有 "敏感字眼",但也可能是剛好其他 Godaddy 代管的網站被封鎖,而同一區段的 IP 遭到波及全部被封。

那麼好消息是,Blogger 交由 Cloudflare 代管後,似乎改變了 IP,從而不被大陸封鎖。

但這個方法是針對 IP 被封鎖的情形,若你的網站有 "敏感內容" 導致整個網域被封鎖,那換 IP 是沒有用的,只能另外買個網域重起爐灶。

3. 外連的網域

這部分將 "js/css" 及 "Iframe" 外連一起說明,因為作法相同。不過內容太偏技術性,因此簡單帶過。

總之可以開啟網頁原始檔,檢視所有的外連路徑。如果外連屬於 google 服務的網域,想辦法把 js/css 內容直接塞到範本中,雖然會造成範本肥大,但如果真要顧慮大陸市場的話,也只能這麼做。

不過免費空間將來都會有被大陸封鎖的可能性,所以這件事很難有更好的作法。

WFU 提供一個目前還可行的撇步,有一種不算完全免費的空間,沒有被大陸封鎖。例如你家上網的「電信業者」(為了安全就不明講了),可能會提供小容量的免費空間可使用,那麼 js/css 就可放在這個空間外連,不會被封鎖。一樣,請低調使用,免得將來沒得用~

三、圖床

圖床其實是本篇 5 項問題之中最棘手的一個。

免費圖床有些未被大陸封鎖,目前雖然可使用,但萬一將來被盯上,圖床搬移的動作是很痛苦的,因此可參考以下的狀況:

1. 不太需要搬圖床的網站

如果是新成立、或是文章數還不多的網站,搬移圖片網址不會花太多時間、或是還能忍受這樣的時間,然後將來部落格也必須持續使用大陸圖床。

2. 網站已經有大量圖片

旅遊、美食、攝影等等圖片使用量大的部落格,很難使用上一個方案進行搬遷。要讓網站的圖片在大陸能顯示,最穩妥的方式,目前只能花錢租虛擬主機,大概一年 USD 60 起跳,依網站流量而定。

那麼,這類網站只好評估一下花錢在主機這件事上值不值得。不過,如果有經費租虛擬主機來放圖,那麼建議可以直接搬到 WP 了。

3. 折衷作法

如果非常需要拓展大陸市場,又無法負擔圖床、主機、流量等等龐大的固定支出,那麼或許不必執著於部落格會被大陸封鎖這件事。

既然台灣的網站會被封鎖,那麼成立一個大陸的部落格分站,直接把內容複製過去,就不會被封鎖了!

就像很多部落客在痞客邦有據點、Blogger 也有點、Instagram 也會發文,那麼就再多照顧一個大陸網站就是了。

如果能找到便利的發文工具,可以同時發佈內容到多個部落格,那麼為這件事多花的心力應該是可以接受的,在能夠節省額外花費的前提之下。

四、後續

本篇為各種需求的網站都提供了建議方案,經由這樣的說明,如果對程式碼熟悉的 Blogger 讀者,應該是能夠自行處理不被大陸封鎖的細節。

轉載自《WFU BLOG - Blogger調校資料庫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行動商務時代,Google 研究員說 app 應該這樣做

行動商務時代,Google 研究員說 app 應該這樣做

行動商務時代,Google 研究員說 app 應該這樣做

任職於 Google EMEA(歐洲、中東及非洲區)的行動專家(Mobile Expert) Stephen Griffiths 昨日來台發表了一份題為 〈打造友善行動商務 app 介面,讓消費者使用無礙〉 的報告,針對行動電子商務的 app 設計給予一些建議。

一開始,Stephen 先是分別引用了賈伯斯的名言:
Most people make the mistake of thinking design is what it looks like. It’s not kust what it looks like and feels like. Design is how it works.

IMG_7863

他指出,指出,一個「消費者循環」其實就是在「痛苦」和「寫意愉快」之間擺盪,代表消費者走完採納、使用、交易與回頭等流程。根據 Google 對於 Android app 設計的理解,每一個負評可以抵掉三個好評。

App UX 設計原則

Stephen 將行動電子商務 app 的使用分為四個大階段:Adopt(採納)、Use(使用)、Transact(交易)、Return(本文指的是「再度光臨」),並且分別提出需要注意的設計原則。

採用

●品牌的 logo 需要謹慎、巧妙地使用。在 app 裡,由於使用者已經知道自己用的是哪個 app 了,所以其實沒有必要讓 app/品牌 的 logo 一直出現在畫面當中。
●app 的目的/用途,以及使用者的體驗歷程優先順序要清楚。
●只有主要內容才需要出現在畫面上。
●捲動畫面的時候,別給使用者 dead end,可以加上顯示更多、篩選、排列或其他功能
●選單上的項目清單要短(最多七樣為佳),如果要做比較長,那們顯示、分區清楚很重要。
●選單上的術語對於目標使用者來說需要清楚、明瞭。

註冊、登入/請求許可

●註冊流程要快,同時要清楚地讓使用者知道「註冊有什麼好處」。
●要讓使用者可以選擇跳過註冊流程,先逛一下 app。
●一些與敏感資訊相關、需要註冊才能使用的服務,除了需要清楚說明為什麼需要註冊,註冊流程也要快速。
●假如需要註冊才能用,最好先讓使用者看一下 demo。
●提供多種註冊方式(Google 帳號、Facebook 和 Email 等等)。
●輸入密碼時可以選擇「顯示」或「隱藏」,有些人會因為害怕智慧型手機觸控鍵盤的緣故而輸入錯誤,因此需要在設定密碼的過程中「看見」自己輸入的字串。
●舊訪客應該要能保持在登入狀態。
●如需向使用者提出某些權限的取用請求,務必將原因或用圖說明清楚。

使用

搜尋

●搜尋很重要,一定要在找得到的地方。
●搜尋欄要有自動完成/搜尋建議的功能。
●前幾個結果一定要是高度相關。
●要能讓使用者輕鬆排列/過濾搜尋結果(例如按照價格高低排列)。
●顯示「近期搜尋紀錄」。
●訂房表單可預先填入建議的資料。

產品和服務

●要讓使用者可以快速掃視產品描述、找出特定資訊(價格、規格等等)。
●產品大圖一定要在摺疊內容之上。
●產品圖片/影片品質要好。
●顧客對商品的評價/評語要很容易找。
●產品價格、費用(例如運費、稅額)要透明。
●須提供商品是否有還有庫存的資訊。
●注意事項要寫清楚,而且很容易找到。
●最重要的按鍵就是那個讓使用者做出決定的 CTA(call to action,有人翻譯成「行動召喚」)按鍵,其次則是 CTA 案件旁邊那個按鍵,例如「加入願望清單」。
●顯示推薦商品。
●使用者要能夠很容易找到「購物車」或「訂房」等等的按鍵。

交易

●要能讓顧客安心結帳。
●讓使用者可以在購物車內編輯一些產品的關鍵資訊(數量、款式等等)。
●使用者可以在購物車內看見相關產品推薦資訊。
●移除一切會使用者在結帳過程中分心的東西。
●對於非首次使用的顧客,在結帳過程中應預先載入資訊(送貨地址、姓名、聯絡方式等等)。
●提供多種付費方式選項。
●信用卡資訊輸入介面要友善,最好可以用一個欄位就搞定。Stephen 便舉例,Uber 在輸入付款資訊(即信用卡資訊)時的設計,可讓使用者專心輸入數字,不必手動切換欄位,就是一個好的設計。(關於 Stephen 談到的這個設計案例,我們在 〈Square 的巧妙設計——單一文字框搞定信用卡訊息輸入〉 這篇文章也有更深入的介紹)
●輸入信用卡資訊時提供掃瞄功能。
●確認結帳前須再次顯示所有訂單資訊。

再度光顧

內容和設計

●直接用內容代替主畫面,例如 Medium。
●要能在(無盡的)捲動畫面中協助使用者去發現內容。
●顯示最近看過、歷史搜尋結果或內容。
●透過良好設計的音效帶給使用者驚喜。
●良好的視覺設計有助於促進使用者參與、讓使用者感到愉快。
●強化互動過程的動態設計。

Stephen 說,相較於 web 著重在觸及(reach),原生 app 著重的功能與體驗,但兩者也正在向對方靠攏。

原生 app 的優勢在於效能較佳、可提供使用者較佳的體驗,例如維持在登入狀態、可以預載資訊、體驗流暢等等,而且還可以善用各種智慧型手機上的感應器、GPS 或相機等等的硬體設計,提供更加豐富的體驗

Stephen 這番話,某種程度上也呼應了 Mary Meeker 在她的年度網路趨勢報告提到的:
Re-imagination of nearly everything powered by new devices + connectivity + UI + beauty

Stephen 還提到,他認為負責 app UX 的設計師其實就等同於客戶、消費者,要設身處地的去思考使用者會遭遇的狀況,甚至就連如何吸引使用者下載 app 都要考量進去,但這部分勢必要與負責行銷的團隊共同合作。這點跟我們先前在 〈五個最常見的設計思維錯誤〉 的觀點相同。

Stepen 也寫了一份完整的報告(不只限於電子商務的行動 app),大家可以去這邊下載

轉載自《SmartM

連運費都全免!蝦皮拍賣改版,攻入行動社群網購市場

連運費都全免!蝦皮拍賣改版,攻入行動社群網購市場

tat
▲ 代言人王大陸和宋芸樺在活動中進行公益拍賣

來自新加坡,隸屬知名線上遊戲營運集團 Garena 的蝦皮拍賣今天舉行改版記者會,邀請王大陸和宋芸樺擔任活動代言人,要以「行動社群優先」的姿態搶攻台灣 C2C 網拍市場。除了延續之前三十秒即拍即賣、第三方支付保障買賣家等特色之外、這次記者會也一併公布,賣家完全不需上架或手續費平台費用,甚至就連物流也一併免費,打造出買賣雙方低門檻零負擔的網拍環境。

操作介面徹底社群化

這次改版進入蝦米拍賣 App 後,不難發現平台更對準社群使用者的需求。首先看「逛逛」區域遊覽賣家的部分,操作介面就是依照普遍的社群溝通軟體方式設計,讓使用者逛網拍就跟看朋友近態一樣簡單。不僅如此,賣家準備拍照上傳商品照片時更是參照 Instagram 設計了豐富的濾鏡,讓賣家可以挑選最適合的風格展示商品。而官網網頁本身也將使用者導向直接在手機上使用。

20151028_160241
▲使用者介面皆依照受歡迎的社群App所設計

從操作介面就可以看到,蝦皮拍賣要讓網拍這回事徹底的「社群化」。蝦皮拍賣亞太區域總監孫時欽表示,蝦皮拍賣選擇此時同時進入包括台灣內的東南亞七國市場,就是意識到行動社群電子商務的時代已開始到來,而「行動社群」也是蝦皮與傳統大型電商最大的區隔之處。蝦皮拍賣事業發展處總監孫傳柔就表示蝦皮是目前台灣市場內從理念、平台設計到服務買賣雙方,最能完整貼近社群化的拍賣平台。

上架費、手續費、運費全免!

而這次記者會另一大吸睛點在於免上架費、免手續費與免運費。孫時欽表示營運初期目標將完全不考慮盈利部分,而是致力於營造最好的使用者環境,並積極擴大使用者數量藉由意見回饋不斷優化平台,讓無論哪個年齡層都能透過智慧型手機,更加享受即時拍賣商品的樂趣。孫傳柔也解釋之所以選定黑貓宅急便作為物流合作夥伴,除了服務品質與系統串聯穩定外,還瞄準 7-11 深入台灣社會的優勢,未來將開放超商寄取貨以更符合台灣消費者的生活型態。

關於台灣在地市場的特色方面,孫時欽認為與其他國家相比,台灣的電子商務環境不只更成熟,同時用戶的需求也更多元。像是台灣賣家比起其他國家,就會更要求後台工具的細緻度,以便隨時掌握金流物流的狀況,這也是台灣區蝦皮拍賣平台設計上最注意的地方。而孫傳柔也補充蝦皮在泰國用戶大多集中於服飾品項,越南則是化妝品,但台灣網購因市場成熟,15 項分類全都成長得相當迅速。未來蝦皮也相當有信心,將在明年初就能達到用戶與商品數皆翻倍的目標。

轉載自《INSIDE

2015年10月25日 星期日

意想不到的21個email行銷錯誤

意想不到的21個email行銷錯誤

email blunder

當你在進行 email 行銷時,記得將標題字都用小寫,並且把動作按鈕(call to action)放在內文連結和按鍵連結。

網路上有一大堆成功的 email 行銷案例,就算我們有豐富的資源和先進的軟體做 email 行銷還是經常犯錯,不是拼錯字或放錯圖,而是一些小錯誤但大大地影響到開信率和點擊率。

為了造福廣大的讀者,我們詢問了數位行銷人員、新創業家、行銷執行等來指出21個常見的錯誤,以下將分成兩篇(Part 1、Part 2)解說。

1. 標題被過度宣傳
Dan Norris, WP Curve 的共同創辦人

的錯誤是標題被過度宣傳,我知道如果標題寫得像 BuzzFeed 那樣吊人胃口可以得到更多點擊率,但人們都忘了這樣會影響人們對品牌的觀感,每當我點入信件後發現完全沒什麼內容,就會把它當做垃圾信件,影響我對他們品牌的信任,我最討厭信件標題跟你最後看到的內容不一致,這完全不值得點擊,我寧願犧牲點擊也不要毀壞顧客長期對我的信任。

Dan Oshinsky, BuzzFeed 的資深電子報編輯
buzzfeed

大家都可以操弄信件標題,然而問題來了。有一次我在標題打上〝Hi, You’re Fired.〞,裡面是幾部影片描述正在搞壞工作的員工,所以標題也不完全錯誤,但這標題真的太過聳動,很多讀者都認為那些員工已經被 fired 了,當時這是 BuzzFeed 開信率最高的信件,然而也流失讀者對我們的信心,自從那封信件後,我們團隊秉持一個簡單的原則:

〝Always do what’s best for your readers and your subscribers, and delight them with every email.〞

2. 信件前標題被忽略了
Jeremy Smith, Yammer 的資深產品和 Email 策略行銷經理

大多數的客戶會在信件標題附近放上信件概述,這些文字稱作前標題(preheader),通常會限制在 100 字內,從你信件內文的前幾行字摘錄而來。

MailChimp 讓這項工作變得簡單,你只要改一下他們提供的模版就行了,其他平台如 ExactTarget 在內建的前標題格式有錯誤,造成大多的客戶無法看到,我也為此做了解決方案。

我測試了一下前標題的有效性,它的確提高了一點開信率,因為你能將銷售機會從標題擴展到更細部的信件描述。

media math

media math

Kristin Bond, Email Snarketing 的 Email Marketing Blog 作者

的品牌都專注在信件內文和標題欄,因而忽略了前標題,我也看到很多信件都沒用使用前標題副本(preheader copy),即使有也是〝想看這封信件請點擊這裡〞或甚至更糟,如果他們的信件只有一張圖片(這已經夠糟了),前標題只是一堆程式碼或一段很長的網址。

前標題是信件中非常有趣的一部分,尤其是標題很短的信件,前標題可以用來補充內容,吸引收件人點擊,下面是一張我的收件匣螢幕截圖,大多的品牌都在標題加了一段敘述,但有些甚至和標題用一樣的內容,如 Dillards 的無聊標題使用更無聊的前標題,你會打開哪一封 email 呢?

dillards

Ryan Hoover, Product Hunt 的創辦人

email 行銷人員常常忽略標題旁邊的信件概述,這裡是吸引收件人打開信件很重要的地方。

3. Email 地址或寄件人是 〝noreply〞
Rob Walling, Drip 的創辦人

使用概括性的信件名〝from 寄件人名稱〞,就像〝admin〞或〝noreply〞,收件人想要和實際的人互動,而不是信箱。

Joe Stych, Zapier 的行銷人員

zapier

當品牌送出〝noreply〞的信件地址,他們其實在說『我們不想和你說話』,這是常被忽略和客群互動的好機會,也是非常大的潛在行銷通路。

我們想要讓客戶都看到 Zaiper,所以我們都從 contact@zapier.com 發送 email 並鼓勵他們回覆問題,所有的回覆都會送至 Help Scout 信箱,在那裡有著強大的團隊協助客戶。

當客戶與我們的協助團隊溝通並解決問題,他們很可能因此掏出腰包,如果我們使用 noreply@zapier.com,這個機會就流失了。

4. Email 沒有提供任何價值
Noah Kagan, AppSumo 的 CEO

我看到很多人寄送對收件人沒有價值的後續信件(follow-up email),每次當收件人訂閱服務時就顯示『點我吧!即刻付費!』,相反的要對潛在客戶提供有用的資訊,讓他們閱讀、分享、想要使用更多你的產品和付錢。

〝Just ask yourself if your emails are valuable even if your potential customer never buys.〞

Luke Guy, 部落客和企業家

我看到別人犯很大的錯誤是他們想要靠一封信就讓客戶購買產品,這想法太天真了,企業應該要建立關係並在每封信件都提供有用的服務,重點是內容不是價格標籤。

Jessica Meher, HubSpot 的行銷、網站團隊指導

太多的信件都是〝me, me, me〞,完全沒提供收件人真正關心的東西。

5. Email 太注重產品,忽略了客戶
Matthew Smith, Really Good Emails 的創辦人

Email 需要服務顧客而不是產品,你常常忘了最穩定的成長來自於簡單、重覆、可分享的服務,服務客戶最重要的是給予簡單的內容(如簡易介面和點擊按鈕)和超越客戶的期待。

Squarespace 的這封 email 做得很好

squarespace

Home Depot 就做得很差

Home-Depot

6. Email 缺乏人性
Paul Jarvis, 暢銷作者和網站設計師

我觀察到最大的問題是信件中完全感受不到人性,顧客會訂閱你的信件是因為喜歡你獨特的文化、觀點,所以當你要賣產品時,請讓你人性的那一面顯現出來。

Sandi MacPherson, Quibb 的創辦人

提供有趣內容給用戶的公司很少,CB Insights 的 Anand Sanwal 做得很好,他會分享對時事的看法並鼓勵 email 的訂閱者發表意見,Spitfire Athlete 的 email 也做得不錯,他們會分享成功的運動家故事來鼓勵用戶達成健身目標。

7. Email 包含太多動作選項
Georgiana Laudi, Unbounce 的行銷總監

行銷人員常常在一封廣告信件裡做太多事(或許他們怕寄太多信,收件者會取消訂閱),一個目標頁面只要有一個動作按鈕(call to action)就夠了,針對單一活動會更容易達到轉換。

Ellie Mirman, Toast 的行銷副總裁

我在 email 行銷活動中看到的錯誤是沒有明確的目標或行動(call to action),email 行銷可以用來產生顧客名單、與消費者互動、吸引部落格訂閱者或其他相關的目標,電子報往往塞了一堆內容,完全不知道行銷人員寄送這封信的目的是什麼,我很多成功的信件都非常簡單,單一內容和清楚下載的按鈕。

以下是個很好的例子

hub spot

Chris Litster, 資深副總裁, Constant Contact 的行銷與業務

大多的企業在寄信時都有自己的目標,問題是讀者不知要做些什麼,收件人應該要知道你希望他們做什麼,你想要他們瀏覽網站、兌換折扣活動、註冊活動或拜訪你的商店?你要確保他們知道所有必要的資訊,更容易達成你的目標。

Paul Jarvis, 暢銷作家和網站設計師

我看到最大的 email 行銷錯誤就是缺少重點,好比一個有 50 個動作按鈕、30 個閃爍按鈕和過長導覽字(navigation)的網站,這是沒辦法轉換或留住任何訪客的,一樣的原則:專注在一個想法、一個待完成任務,使用者才更可能採取行動。

Kristen Craft,  Wistia 的 Partnerships 董事

常見的錯誤是:一封信裡有太多動作按鈕,這會稀釋掉信件的有效性,也無法準確估量每個廣告活動的成效,因為你沒有單一的指標(如點擊率)。

你應該給讀者最吸引人的動作按鈕(如觀看超棒的影片),一段影片的內容截圖可以給你三倍的轉換率(相較於其他動作按鈕),我在下方提供去年夏天的信件,邀請客戶來我們的辦公室,內容非常簡單清楚,只有一部有趣影片的動作按鈕(小提醒:不要將影片內建在信件中,可能會有反效果,利用可以點擊的圖像,將讀者直接導到另一個目標頁面觀看影片)。

wistia

8. Email 沒有提供內文連結
Bryan Harris, Videofruit 的創辦人

讀者還是喜歡內文連結,請將它們分別建置在 email fold 的上、下方,並且在連結下方清楚標線。

註:fold 是指在打開信件時,不需捲動頁面最先出現的畫面,以此為分隔區塊,又分為 above the fold 和 below the fold。

9. Email 太長了
Dean Levitt, Mad Mimi 的文化長

我常常看到別人花了好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製作充滿各種主題、想法和新聞的內容,全部需要至少十分鐘才讀得完,雖然看起來很厲害,但這些怪獸信件會降低你的互動率,更糟的是浪費你的時間和精力。

避免將 email 行銷搞砸:

讓信件簡單、簡短,內容應該有趣,讓讀者花很少時間就能消化,如果你有很多話要說,那就多寄些短郵件。

10. Email 太失禮了
Jason VandeBoom, ActiveCamhttp 的 CEO 和創辦人

active campaign

如果你不能將最基本的人性化做好,那麼就甭談了,沒有什麼比客製化標籤更人性化的(如在信件中看到 % 產品 ID %),大部分的 email 都透過自動化發送,可能同時會減少顧客對你的信任,市面上有些行銷平台可以讓你將信件客製化來避免這個問題。

11. Email 只包含圖像
Jessica Meher, HubSpot 的行銷、網站團隊指導

完全是圖像的信件無法和行動裝置相容,如果收件人設定『關閉圖像』,那麼所有內容都不會出現,如果圖像連結又壞掉怎麼辦!有時充斥圖像的 email 就像是個大型廣告,會被系統分類為垃圾郵件。

12. Email 沒有使用任何圖像
Bryan Harris, Videofruit 的創辦人

至少在每封郵件裡包含一張圖像,在我做的測試中發現:相較於內文連結,人們更傾向於點擊圖片連結。

13. Email 忽略了純文本的力量
Diana Smith, Segment 的行銷總監

不要小看純文本 email 的力量,有時設計精巧的電子報和產品更新資訊可以提高轉換率,但你的第一封 email 要使用簡短且由團隊人員實際製作的純文本,我們的開信率就高達 60%。

熱門的邀請函形式

full contact

lever

我想要測試像這樣的形式

segment

14. Email 不一致
James Clear, 作家和企業家

很簡單:行動不夠一致,我認為一個星期一到二次寄信是最好的,但你不能忘記,而且每個星期都要出現。

15. 寄太多或太少的 Email
Ros Hodgekiss, Campaign Monitor 的社群經理

我們最常見的問題是行銷人員高估或低估了訂閱者想要得到相關消息的頻率,根據 2013 年的研究,53% 的消費者認為零售商寄送太多郵件,而 44% 的消費者認為收到的郵件數剛剛好。

open rate

有很多的方式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首先,你可以讓訂閱者提交他們的 email 頻率偏好 ― 在訂閱的時候或 email 偏好管理中心,一旦你有足夠的數據,你就可以依此區隔用戶;第二,你可以定期對訂閱者做調查,了解更多消費者行為。

有很多關於理想的 email 頻率相關研究,我們的研究認為二星期一次是是最好和訂閱者互動的頻率。

知道最佳的 email 寄送頻率,你就可以減少取消訂閱的用戶並獲得更多點擊和開信率。

16. Email 內容重覆了
Christopher Lester, Emma 的行銷副總裁

最近我在收件匣觀察到信件不一致,同一天同一位網路零售商寄送多封 email,其中的折扣活動還相衝突,我需要看過所有訊息才能知道哪一個活動提供最划算的檯燈,這種現象在假期更是明顯,尤其在這特別忙亂的時候,後來我取消訂閱了長年以來信賴的品牌,行銷人員應該記取的教訓是了解客戶的需求,而不是單純以企業目標為主,這樣長期以來才會有所收穫。

17. Email 毫無頭緒
Robbie Mitchell, Knewton 的行銷與溝通指導

很愚蠢的:假期旅館(如飯店)一直寄送當地住宿的廣告郵件,我只不過在那裡因為婚禮或度蜜月待過一晚,他們就一直提供我優惠方案要我回去,結果我從沒回去過。

18. Email 寄送頻率低
Wade Foster, Zapier 的共同創辦人和 CEO

Zapier 收集了10,000 封 emails 收藏為待寄名單,我們在寄信前都還沒對這些郵件有所動作,但如果這 10,000 封 email 事先有被階段性處理,我們的活動應該會更成功,當初應該要從裡面找到有用的資訊,然後至少每個月都與用戶保持連繫。

19. 無效 Email 太多
Neil Patel,Crazy Egg, Hello BarKISSmetrics 的共同創辦人

大多的公司都會不斷對同一群人寄信,這通常不是個問題,但就是很多人不會打開你的 email,如果一直寄給這些非活躍用戶,只會讓 email 提供商因為過低的開信率而把你的郵件丟到垃圾信件匣。

為了不要讓你的信件被丟到回收桶,請不要一直寄給不會打開你信件的用戶。

20. Email 名單沒有區隔用戶
Tommy Walker, Shopify 的行銷人員

對於用戶區隔或訂閱者的回饋都還沒有相當的重視。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提供初級、中高級、進階建議的網站,然後你希望用戶訂閱郵件,那麼就需要以對用戶的了解(在訂閱的頁面看出用戶適合的程度)來向對方傳送訊息。

〝Not all customers or readers are equal, so don’t treat them as such.〞

此外,email 行銷人員也經常對新的訂閱者做簡易的『讓我認識你吧』調查,每三個月做一次相似的調查也不錯。

這不但可以讓訂閱者知道你對他們感興趣,你當然可以從中做些質性分析,將行銷活動做得更好。

Erik Harbison, AWeber 的行銷長

如果你沒有將 email 名單做區隔,單純地提供折扣或沒有用的軟體更新資訊,只會讓用戶更快地取消訂閱,你可以用最基本的要素區隔用戶,如地理位置或用戶訂閱時所處的區域,都能幫助你了解需要提供什麼內容,然而這都只是 email 行銷的開端。

如果你深入分析用戶的購買歷史、對下載產品訊息的活躍度等,就能強化資訊的相關性,妥善運用唯有 email 能提供的一對一客戶關係。

21. Email 沒有依照使用者行為
Jimmy Daly,  Vero 的內容指導

我最常看到的錯誤是行銷人員忽略了使用者的行為,以數據分析做為 email 行銷的基礎至關重要,部落客和數位行銷人員都該以數據將用戶做區隔,如果你不能透過 app 或電子商店追蹤用戶行為,就該直接透過 email 行銷軟體,例如:

●寄送一些新手訊息給新的訂閱者,提供能達到轉換的內容(這裡的轉換可以指讀者下載電子書、點入會員專區或單純瀏覽更多內容)
●找出經常點擊和打開 email 的用戶,提供他們 VIP 的內容和第一手的新消息
●以用戶行為導向寄送 email,如果有位用戶需要一本電子書,而你恰巧透過 email 寄送電子書,他勢必會打開,藉由這種動態、客製化的訊息傳遞,將用戶一步步地帶近你的目標(線上課程、線上會議、訂閱電子報)

Matt Hodges, Intercom 的資深行銷執行

沒有考慮到你的目標客群就是最大的錯誤,就像寫了封文情並茂的情書,收件人卻寫『敬啟者』,我已經收到數不清的 email 犯了這個錯,完全不知道他們是什麼公司或他們的業務是什麼。

intercom

解決辦法是什麼呢?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寄送對的訊息, Intercom 可以讓我們知道使用者的輪廓、地理位置、使用行為,再利用數據區隔目標客群。

Rob Walling, Drip 的創辦人

drip

一對多的 email 形銷將會被淘汰,未來客製化一對少或一對一的 email 行銷才是王道。

最糟糕的錯誤

Robbie Mitchell, Knewton 的行銷與溝通指導

需要用戶登入才能取消訂閱(也就是管理訂閱偏好的選項),我就會把它當作垃圾信件。

原文出處:Experts Weigh In: 21 Email Marketing Mistakes to Avoid
圖片來源:Aviva’s Mass-Mail Blunder Shows Us Why You Shouldn’t Fire People By Email
轉載自《dcplus 數位行銷實戰家

26 招,強化社群行銷

26 招,強化社群行銷

該用全新觀點看待你的社群媒體了嗎? 你準備要改變了嗎?

有許多的方法可以改善企業在社群媒體上的呈現方式,本篇文章分享了 26 個方法,希望可以為你的社群策略注入些活力:

1. 將你的價值主張加入企業簡介

social media marketing

不管讀者在哪個社群網站,對於要追蹤什麼人、閱讀什麼內容、分享什麼內容都是匆忙決定的,為了吸引讀者的注意,將價值主張加入你的網站簡介中, 例如 Spredfast 的價值主張是行銷速度:『他們幫助顧客行銷,且分秒必爭』 – 這是個可信的承諾,也是讓人容易記住的口號。

spredfast

價值主張可以概括你的企業並提高辨識度,消費者能夠更了解你的企業在做什麼,當你將它分享在企業簡介中,讀者就可以立刻知道你是誰,還有你到底在做什麼。

2. 利用 WordPress Plugins 提高能見度

為了讓你的部落格貼文有最大的露出,優化它們的搜尋方式,安裝 SEO WordPress plugin,例如 All in One 或 SEO Plugin by Yoast。這些 plugins 包含可以加入摘要和敘述的欄位,可以增加你的部落格貼文被搜尋到的機會。

wordpress

花點時間填好這些欄位,你就能掌控出現在搜尋結果的片段文字和關鍵字,小小的動作可以大大地提高部落格的曝光。

3. 創造指標性的 Call to Action

Call to actions 是社群媒體的主幹,當讀者與這些需要『action』的文字互動,就能大幅增加你的社群媒體曝光,每個call to action 都要有特定的目的,不管是讚、分享、評論、回推或點擊。

Sony 將 call to action 運用在 Facebook 上,Sony 用了“Check it out,” “Don’t forget,” “Find out more,” “Go behind the scenes” 和 “Read about it here” 等讓讀者點擊,URL 目的地包含部落格貼文、Vine、內建影片、Vevo、Sony 影片庫和他們的網站。

sony

Sony 在社群帳號與網站上利用 call to action,同時鼓勵訪客完成購買流程。

4. 別嘗試走捷徑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社群媒體活動也是,雖然『購買』Facebook 粉絲或 Twitter 的追蹤者聽起來很誘人,然而長期會面臨的挑戰比這短期利益還可怕。

Victor Pan 指出三個企業不該購買 Facebook 粉絲的原因:

●那些幫你的內容加值的真粉絲(real fans)正被你浪費,一旦你買了假粉絲(fake fans),你就降低了 Facebook 真粉絲的價值,因為以 Facebook 現在的內建分析工具,是無法區分這兩者的。

●你也將失去科技通對你的支持,如果他們使用假粉絲偵測工具或查看你的歷史按讚數據,就會發現品牌活動不頻繁 vs. 整體按讚數比例不一致的事實。

●你的 Facebook 粉絲頁也可能被歸為垃圾來源,因為違反 Facebook 使用條款而被移除。
不要走捷徑,耍些小確幸,沒有人想跟不守規則的人玩,不管他賣的東西有多吸引人。

5. 鼓勵部落格評論

部落格提供讀者評論、問問題或表達對作者感謝的地方,透過部落格與讀者建立關係,以及鼓勵他們回應都非常重要。

social media examiner

但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某些部落格總是有很高的評論數?

有很多評論的部落格通常有以下特徵:

粉絲良好出席率:忠實粉絲總會固定瀏覽部落格內容。

優質內容:貼文都寫得非常好,也為使用者經驗加值。

良好禮儀:作者與管理員很有禮貌,歡迎他們的讀者回應問題與留下評論。

使用環境合宜:由值得信賴的指導人經營,提供網路順暢的使用環境。

用心且專注地經營你的部落格,與你的讀者談話,他們最終會回應你的。

6. 利用分享內容為社群簡介加值

被大家分享的內容會為你的社群簡介帶來活動,然而在你分享之前,先考慮到3個W:

When:什麼時候應該分享?如果這篇貼文已經出現6-12個月,那可能已經過時了,如果你覺得它提供有用資訊仍然想轉貼,那麼在介紹文章時就要註明這不是近期的內容。

Who:誰該寫文章?名作家寫的內容很容易受讀者喜愛,不管主題是什麼,然而分享較沒有名氣的作家的內容也是有好處:你向讀者介紹了一位領域新專家,只要確定他的內容很棒而且容易閱讀就行了。

Will:主題、文章、短貼文能否與你的讀者共鳴?圖像設計是否令人喜愛?內容是否原創?和讀者分享文章對他們有利嘛?

不要只是被動地分享內容,一定要能為你的社群形象加值,那麼才會提高你在該領域的聲望。

7. 利用多樣性激發讀者興趣

社群媒體能很好地將內容以不同形式包裝,創造一系列不同的內容,將它貼在你的部落格和你的社群專頁。

這裡有一些元素可以加入你的包裝:

精心設計的文章
獨特的照片與圖像
記錄的 podcast 與訪談內容
有趣的影片
吸睛和詳細的資訊圖表

先從少部分的內容開始,隨著你的網站成長,再為內容增加更多形式。例如五年前Social Media Examiner 開始出現時,有六種內容分類:Case Studies, How To, Reviews, Expert Interviews, Research, Tools

browse social media

而現在有十種:多了 Podcasts, Videos, Weekly News, View Points

browse social media

如果你最近還沒增加新東西到部落格,找出哪些可以幫你的內容加值吧。

8. 將你的公司人性化

消費者想要與提供服務的企業有實質互動,而不是單純撥打服務專線,不管是在社群媒體上的訊息和貼文,還是網站上的影片,將你的服務人性化。幾年前,當 L.L. Bean 的社群媒體團隊開始出現,他們決定在線上活動花費心力,依循之前在手機上的經營模式,最終 L.L. Bean 的 Facebook 專頁體現了相同的專業素養和對用戶的體貼。

l l bean

在任何地方都要維持一致的公司形象,尤其是顧客服務,要即時、有用且態度真誠。

9. 添加社群網站簡介到公司的聯絡資訊中

大多數的人都是以傳統的方式找到公司的社群網站:商店看版、email 聯絡欄和活動傳單,要記得將你的社群網站列在其中,雖然這聽起來輕而易舉,但相信我,有時候你就會忽略這些細節。近期我參與了一項大型活動,該公司印了很多卡片鼓勵與會者填寫調查表,卡片也要求與會者在Facebook 上互動,但卡片上所有的社群URL都有了,就是沒有 Facebook,我的媽呀!

重新檢視每一則公司訊息,確保沒有東西被遺忘了。

10. 利用 LinkedIn 增加觸及

LinkedIn 新的發布平台讓使用者可以分享長篇內容,增加觸及(reach)的機會,Stephanie Sammons 提到當她在 LinkedIn 上發布第一篇內容後,吸引了超過200 位追蹤者,而她的個人首頁瀏覽量每星期增加了38%。

Stephanie Sammons

LinkedIn 出版商提供了一個分享內容的新平台,你可以試試在 LinkedIn 上發布文章,看看是否比你自己的部落格有更多的瀏覽量。

11. 設計客製化圖像

為你的部落格內容找到合適的圖像常常是個挑戰,所以還是自己創作吧!那麼你就可以用自己喜歡的顏色、web URL 和美感來為圖像打造品牌。

brand

這裡有一些圖片製作工具,即使非設計者也可以創造令人驚豔的圖案。

12. 追蹤熱門話題

查看每一天大家熱烈討論的熱門話題。Twitter 和 Facebook 會告訴你這些熱門話題,但你也可以從其他地方尋找素材,Hootsuite 的 Elisabeth Michaud 提及五個其他資源:Buzzfeed、Google Trends(視覺圖形和排行榜)、Google+、Reddit 和 UberVU。

如果它們適合你的領域和品牌,你就可以分享這些內容,就算沒有,你也能即時知道當下的熱門話題,未嘗不是件好事。

13. 管理工作流程

社群媒體管理者有一大堆任務纏身,隨時注意動向和管理工作流程,會強化你的社群行銷策略。

想要評估工作任務與其時間表,看看2012 年 Mark Smicikla 做的社群工作資訊圖表:

social media workflow

在社群媒體上花費的時間隨個人與公司而異,不管確切所需的時間為何,這個圖表是很好的衡量標準,可以用來評估每星期需要管理的工作。

14. 對於負面評論防患未然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處理負面評論,就將它們放在一起。

Patricia Redsicker 在這篇文章提供了四個有用的技巧來處理這個問題

擬訂政策
有效協調
理智回應
尊重回饋

如同 Patricia 寫的,我們需要創造一個開放和尊重彼此的空間,消費者的回饋可以被重視,也能夠開啟真誠的談話(即使他們很不開心)。

social media marketing

15. 為行動裝置優化網站

隨著越多人使用行動裝置,優化行動裝置已經越來越重要,而且使用者每天穿梭在裝置間,你需要在每個平台巧妙地展示你的網站,就能與你的讀者保持互動。Ian Mills 建議企業採取『行動裝置大檢測』,拿起你的手機,直接連接到你的網站。

要知道它是否使用者友善,問你自己:

它有在三秒內載入嗎?
關鍵的賣點或訊息有吸引到你的注意力嗎?
內容方便導覽與閱讀嗎?calls to action 方便執行嗎?
是否有良好的使用者經驗?

最重要的是,想想你是否會在這個『別人的網站』上花時間,答案會告訴你是否該做些改變了。

16. 關注每項分析數據

定期檢查你的社群與網站分析數據,確定你的社群媒體計畫與企業目標是一致的。Subhro Sen 提供關於同時運用社群和網站分析數據的建議,其中最棒的是 Subhro 的工具圖表,可以用來評估社群與網站成效。

enterprise strategy group

社群分析能幫助預測產品的現在與未來市場需求,讓你了解顧客並善用行銷資源與廣告支出,網上的分析工具告訴你現在的流量、表現不佳或可以改進的地方。

web analytics

數據分析固然重要,它可能只是增加線上曝光的方法之一而已。

17. 是否要將公司社群化

社群媒體已經遠遠超過網路平台,需要開始回溯到過往的行銷手段並將它整合到企業本身。還不確定將公司社群化是否能得到好處?看看 Rodney Heisterberg 的發現,它們包含人資部門能受益於 LinkedIn;銷售部門能受益於更多的社群客戶名單;如果人員妥善利用 Twitter,而不是單純透過客服中心或 email 聯繫,顧客服務部門也能受益;研發部門或分析團隊則需要利用社群數據來改善他們的資料inputs。

18. 提高社群策略水平

你很容易因為滿意成果就讓社群網絡自行運作,但從哪裡建立網絡?其中的樂趣在哪?

Lee Odden 分享了3 個方式讓你提高社群策略的表現:

了解消費者的購買流程資訊:在過程中轉換使用者,最終應該取得消費者資料以及讓他們購買產品。

將你的內容策劃做媒體擴大:讓你的社群成員參與內容製作,建立連續性內容,事先與員工、顧客、產業領導人、部落客、社群成員等,協調媒體擴大的內容。

了解顧客的問題和情緒動向:透過故事、視覺媒體和互動性體驗,與顧客在理智與情感上做連結。

你不需要同時完成所有步驟,請排定先後順序,並選擇由哪一個先開始,當你的社交媒體和內容行銷計畫成形後,就可以移往下一個階段了。

19. 努力學習新技能

有非常多方式能夠提升你的社群策略,決定你要學習或改善哪項技能在進行線上學習。如果你想要說一口好故事,學習說故事的不同方法,如聲頻、影片、照片、資訊圖表等。

問你自己:

什麼會讓我的故事更有說服力?
什麼形式能最符合我的產品/服務和顧客?
我可以從哪裡找到學習資源?

你可以先從 Social Media Examiner 上搜尋過去的文章,從中找到有用的工具和資源。

social media

另一個找到學習資源的方法,就是去觀察你每周流覽的網站以及對手網站,發現他們在哪方面做得很好,你就可以將它做得更好。

增進你的專業技能讓你更有競爭力,至少一年內要有幾次探索新的事物。

20. 試試內容策展工具

有許多內容策展的工具能幫你找出受眾會感興趣的文章,這些工具讓受眾的社群動態更容易客製化,當你提供價值時,企業在他們心中的地位也就提升了。

試試一些內容策展的工具,找出哪一個最符合你的需求和偏好。

21. 用戶原生內容

CrowdTap 和 Ipsos 的研究指出,用戶原生內容是接觸Y世代很好的方式。

gopro

如果你想嘗試用戶原生內容的廣告活動,看看文章中提到的建議:

從內容上製造轉換(Conversion)
從喜歡這個品牌的人獲得影響力
以長期計畫為主,而非短期
好好建立和輿論影響人(Influencer)的關係,仔細思考如何獎勵他們

當你收到粉絲製作的 UGC (User-generated Content),記得將它散播並分享。

22. 嘗試 Twitter Audio

Twitter 添加了新的card – audio card,使用者可以和追蹤者分享錄音檔。如果你有 SoundCloud Pro 的帳戶,你可以製作和分享自己的 audio,不然就在 SoundCloud 上找內容。

this american life

當你發現很讚的內容,將它分享到 Twitter 上。

debbie hemley

這項功能可以加強你在 Twitter 上的呈現方式。

23. 添加 Hashtags

Hashtag 定義為:『在 hash mark(#)後面的一個字或片語,用在訊息中辨識關鍵字或感興趣的主題,然後增加被搜尋到的機會。』雖然許多社群網絡使用 hashtags(Twitter、Facebook、Instagram 等),有時 hashtag 在某個平台成效較好,在你為活動製作 hashtag 之前,先研究各個平台,再找出每個網站最適合的 hashtag。

當你成為 hashtag 贏家,將你最常使用的 hashtags 依平台列出清單,那麼之後幫你製作 hashtag 的人就不用再重新想一次了。

24. 利用 Google Analytics

利用 Google Analytics 數據評估績效,企業也能比較與對手在垂直市場上的表現,找出相較於其他網站,在通路(社群、email、展示型內容)、地區(國家、州)、裝置(桌上型、手機、平板)的表現。

google analytics

數據評估可以讓你知道與同產業的對手相比,你的社群行銷表現如何,也會讓你加強利用社群將流量導到網站或部落格的方式。

25. YouTube 操作

Youtube 影音造就強大的流量與互動體驗,所以將它當作你的行銷核心,記得在你所有的社群平台上分享它們。

Pixability 的The Top 100 Global Brands YouTube Report 顯示 YouTube 和社群動態是強化品牌社群知名度的主要方式,再者,它也指出利用社群媒體宣傳 YouTube 影音的品牌在 video marketing 上更為成功,相比於後25%的品牌,前25%的品牌在 Facebook 上有多於 330 倍,在 Twitter 上 89 倍的影音分享。

youtube

這裡有關於 YouTube 行銷,一些成功的品牌操作技巧:

需要是個內容充足、形式一致的影音內容
認真看待影音優化和 YouTube 通路結構
不要掉入內容過剩的陷阱,低品質的影片也能有好效果
將"Always On"策略應用到影音行銷中
巧妙地、系統性地運用品牌策略
增加更多內容比增加通路更重要
利用社群媒體與你的社群互動

26. 專注在你的內容產出

當我們提到部落格經營和社群媒體,你需要不斷地提供好的內容,在平台上曝光。設立完整的內容管理系統,確保所有內容都準時產出並依照正確的次序,依標題分類文章,將它們分派作者等,當你越深入過程,找出文章會遇到的瓶頸和被 miss 掉的期限,然後解決它們!這或許不是內容行銷最有趣的部分,但這可以很快地加強和改善你的社群經營能力。

原文出處:26 Tips to Strengthen Your Social Media Marketing
轉載自《dcplus 數位行銷實戰

消費者在下購買決定前在想甚麼?

消費者在下購買決定前在想甚麼?

IMG_3594

想要改變消費者行為的第一個門檻,就是要讓消費者願意改變現況,有兩種主要的關鍵,讓消費者傾向維持現狀,不願踏出孰悉的舒適圈。

第一個就是單純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
這是一種心理現象,簡單來說就是人們會單純因為自己熟悉某個事物而產生好感。
由於你常常見到某個品牌在你眼前曝光(廣告或在通路看見、或家人朋友使用等因素),因此你對該品牌產生好感,所以當你也開始每天使用這個品牌,你產生的熟悉感就更為加強,而熟悉讓你更安心,最後將內化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所以理所當然的當要改變現況的時候,消費者就會產生不安全感,想想若你今天晚上換個地方睡,是否你也會睡不好?

第二個就是人都會盡可能地避免損失(失去某種東西)的感覺
做了任何一種改變或嘗試,或多或少都必須冒著失去的風險,例如花100元購買 A商品,就有可能失去買 B商品的機會,若選擇錯誤,會讓消費者懊悔不已,為了避免這樣的負面感受,消費者也會傾向不要改變現況。

這兩種心理感受先於理性分析,這是系統一的直覺反應,也因此當你向消費者銷售的同時,消費者決定是否購買的決策前,就由是否安心熟悉與是否會損失的感覺搶先佔據

所以在你要求消費者購買你的商品或服務之前,你必須做到的是多多出現在消費者的視野之內,人的注意力並不是像太陽一樣普遍照射在周遭環境之中,人的注意力與思考方式其實是聚光燈模式,人一次只會注意到一個特定區塊的事物,這是意識與思考的先天性限制。

例如說消費者在考慮要不要買巧克力的時候,消費者只想到要(好吃)或者不要(會變胖)這兩種受限制的選項(聚光燈效應),這時候行銷人員可以創造第三種選擇就是高濃度的黑巧克力(好吃又對心血管有益?),讓消費者的決策聚光燈能更稍稍轉移到另一個方向,我買黑巧克力是為了有XXX的好處。

總之你的品牌(商品或服務)必須建立在某種消費者熟悉的事物之上,同時有效降低消費者選擇你會產生的風險

(吃巧克力變胖的風險轉移至對心血管有益的好處)。

轉載自《dcplus 數位行銷實戰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廣告活動” 報表數據與 “網址產生器” 的實際操作與應用參考

“廣告活動” 報表數據與 “網址產生器” 的實際操作與應用參考

說到 “廣告活動” 與 “網址產生器” ..

雖然說不是每個人的口袋都那麼深,且廣告也不一定是一個唯一或說最有效的網站宣傳工具。但若有時候有急迫性的宣傳需求,或是公司或團隊也實在還沒有人手與資源,來讓網站能夠透過搜尋引擎帶來本來就有網站對應需求的訪客(也就是網站 SEO)。又或者,目前的行銷策略與預算就是要打算從各種不同的媒體、管道來投放廣告,那麼,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分析建議與辦法參考。

而在眾多數也數不清的宣傳網站辦法中,大多都是將網址放在某一個網頁或說媒介如 EDM、關鍵字廣告或某媒體、入口網站的廣告版位、Banner 上如封面圖,然後只要有人點擊就會產生廣告費用。

這時,我們除了每個月收到帳單與報表,其實還可以透過我們好久好久以前曾提過的 “網址產生器" 搭配 Google Analytics > 客戶開發的 “廣告流量" 報表,就可以用 Google Analytics 基準來檢視成效外,還可以用過去提到的不同維度、指標數據,來交叉分析與比較廣告實際產生的價值喔。

題外話:
所謂的 “廣告” 或說網路行銷工具、範疇實在是多元到不行(若真問說到底有多多元,大概也只有這位網路神人能夠回答了吧..),而我們今天所提到的廣告活動(造訪)追蹤與分析辦法,僅針對透過 “網址放置與點擊” 的方式來介紹喔。

至於既然上方提到了網站 SEO 又提到關鍵字廣告,想到之前也有在 “關鍵字廣告與 SEO 在訪客行為、價值上的差異與觀察" 這篇文章中提到價值比較的一些辦法,同樣也是一篇能夠幫助我們判斷廣告投放與否與必要性的參考資料..

再順便一提,不知道谷歌大大是怎麼想,顯示 Organic 隨機造訪的報表也被放在廣告活動的下拉式選單如下圖喔 ^^"

(為了避免瀏覽文章的心情與思緒被打斷,這篇文章中若如上方有出現超連結,或許也可以先按著 Ctrl(或 ⌘ Command) 鍵再點選該連結。如此就可以先默默另開視窗,等待會有空或真的有需要時再到另一個頁籤查看喔!!

關鍵字,seo,Google Analytics

“網址產生器” 操作實例

一、放上廣告連結的目標著陸頁面網址

範例:http://ga.awoo.com.tw

二、為這連結加上 “廣告參數" ,以便日後在 Google Analytics > 客戶開發 > 廣告活動 相關報表中檢視。

有三個參數為必填為 “廣告活動來源” 、 “廣告活動媒介” 、 “廣告活動名稱” ,填入對應的英文單字後即可。

範例:我們要追蹤中秋促銷 EDM 的廣告成效時,
就可以在 “廣告活動來源” 、 “廣告活動媒介” 、 “廣告活動名稱” 欄位分別填入 “edm " , “email" , “byebye-moon-festival" 即可(可任意自訂,好辨識即可)。

三、產出帶有參數的網址,並請原封不動的置入廣告連結目標網址欄位中

最後按下送出,就會出現帶有方才輸入參數名稱的可追蹤網址惹如以下網址與最下方圖示。

http://ga.awoo.com.tw/?utm_source=edm&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promo

題外話:
以上這網址產生器工具除了上網搜尋外,也或許可以直接點擊以下 “Analytics (分析)說明 > 網址產生器" 頁面連結。

此外還滿重要的補充是,若透過 Yahoo! 關鍵字廣告進入網站的造訪,預設是會被歸類在 “organic" 中,除了會被混淆外,也因為加密搜尋而被歸類在 “not provided" 中。

而這時不只可以利用網址產生器將透過 Yahoo! 關鍵字廣告的造訪歸類在正確的廣告活動中,還可以利用網址產生器中一個非必填的欄位 “廣告活動字詞" ,去檢視某關鍵字廣告造訪是透過哪一個關鍵字,甚至比較不同關鍵字詞的廣告價值了。

關鍵字,seo,Google Analytics

關鍵字,seo,Google Analytics

客戶開發 > 廣告活動 相關報表檢視

當我們順利在上一步設定好帶有廣告參數的網址,並確實有某個造訪是透過這網址而進入我們網站,那接下來就可以在 客戶開發 > 廣告活動 相關報表中進行檢視。

而下圖上方紅框中三個主要維度就是方才在網址產生器頁面三個欄位中輸入的值,所以只要在一開始置入廣告連結時分的越細,未來就越可以全面性的比較成效喔。

且說到比較成效,既然都已經將廣告活動造訪都獨立出來了,故除了到 客戶開發 > 所有流量 > 頻道 一次比較廣告活動與其來流量來源效益外,當然也可以利用我們最常提到的 “次要維度" 或搭配 “進階篩選” 等細部分類的方式,深入比較每一個廣告活動造訪的價值高低嘍。

題外話:
故當然,在此也再次放上 “進階區隔+ 主要維度+ 次要維度– 直接或點擊網址的訪客背景研究" 、 “後加密搜尋時代 “not provided" – 對 SEO 來說真是場災難嗎” 甚至到上週的 “國人慣用的 Yahoo! 與 Google 中,"not provided" 數據變化與再研究” 等文章,都是可以讓我們利用不同的變數限縮,去深入比較某一報表中不同維度,以及交叉分析不同數據背後真相的建議做法喔。

關鍵字,seo,Google Analytics

在今天的 “廣告活動” 與 “網址產生器” 實例之後…

經測試發現,也不是非得要廣告活動才能用到這網址產生器。只要是可以自訂連結網址的頁面甚至是 facebook 塗鴉牆如下圖的連結,都可以放上這用網址產生器的產生的網址。

而當該連結真的被點擊後隔天,我們也就可以在今天提到的廣告活動相關報表上檢視這些連結所帶來的造訪率,以及造訪後的行為分析嘍。

關鍵字,seo,Google Analytics

關鍵字,seo,Google Analytics

透過 facebook 粉絲頁導入的造訪相關數據

原文出處:“廣告活動” 報表數據與 “網址產生器” 的實際操作與應用參考
轉載自《dcplus數位行銷實戰家